脉痿病证名。痿证之一。亦称心痿。由于心热火炎,血气上逆,下部血脉空虚;或悲哀太甚,阳气内动,屡屡失血,脉失濡养所致。症见四肢关节如折,不能举动,足胫软弱,不能着地站立。《素问·痿论》: “心主身之血脉……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又: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 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治宜清心泻火,养血活血。可用导赤各半汤,或六味丸合丹溪大补丸,或用大生脉汤、铁粉丸、调营通脉汤等方。参见痿条。 脉痿痿证之一。出自《素问·痿论》。表现为四肢关节剧痛,运动障碍,足胫软弱,不能站立等。也称心痿。因热火炎于上,下部血脉空虚所致。 脉痿màiwěi痿证的一种。出《素问·痿论》。亦称心痿。由于心气热, 火炎于上,血气随之上逆, 下部血脉空虚所致。症见四肢关节如折, 不能举动, 足胫软弱, 不能着地站立。治宜清心泻火, 养血活血。用导赤各半汤( 《症因脉治》: 生地、木通、川连、甘草、黄芩、山栀、犀角磨冲)、四物汤等方加减。参见痿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