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胡安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胡安国1074—1138南宋学者。字康侯。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绍圣进士。历任太学博士、侍讲,中书舍人等职。官至宝文阁直学士。尝与程门谢良佐等人相交往。力主抗金,恢复中原。卒谥文定。著有《春秋传》、《胡氏传家录》。胡安国主张“明君以务学为急,圣学以正心为要”(《宋史·胡安国传》)。尊崇并笃行“忠”、“孝”等封建伦理纲常,认为父子、君臣之义是区分华夷的标准。他说:“中国之为中国,以其有父子、君臣之大伦也。一失则为夷狄矣”(《春秋传》)。强调男尊女卑、夫为妻纲,要求妇女遵行“三从四德”,并守节、全节。在道德修养问题上,“以致知为穷理之门”、“以主敬为求养之道”、“以能变化气质为功”(《胡氏传家录》)。主张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由细微处入手。在南宋初期,胡安国的伦理思想对传播二程理学具有重要作用。胡安定 (见“胡瑗”条。) 胡安国 胡安国1072~1137字康侯,宋福建崇安人,后迁居潭州 (今长沙)。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授太常博士,提举湖南学士。为蔡京所诬,调移湖北,后竟除名。乃潜心治学,读书于衡山紫盖峰下,研读《春秋》,创碧泉书院,授徒讲学,为湖湘学派奠定基础。南度后,高宗召为给事中兼侍读。适朱胜非当国,安国以恶其邪佞辞归。再起为宝文阁直学士。旋卒,葬于湘潭县之隐山。著有《春秋传》30卷、《资汉通鉴举要补遗》100卷。 ☚ 赵申乔 胡统虞 ☛ 胡安国 胡安国1074—1138南宋著名理学家、湖湘学派的创始人。字康候。建州崇安县 (今属福建) 人。宋哲宗四年(1097)进士。历任府学教授、太学博士、中书舍人兼侍讲等职,官至宝文阁直学士。在太学时,曾从学孙复门人朱长文,因受孙复《春秋》之学的影响。以后,又与二程门人谢良佐、杨时、游酢交往,故推崇二程理学,被全祖望称为“私淑洛学而大成者” ( 《宋元学案·武夷学案》)。在哲学思想方面,肯定 “心” 的本体地位,说:“不起不灭心之体,方起方灭心之用。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转引自胡寅《先公行状》、《斐然集》卷二十五) 并肯定“心体” 是“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者” 的本体存在。但也肯定“理” 的本体地位,指出 “无所不在者,理也;无所不有者,心也” (同上),要达到 “心与理一” 的境界。在为学功夫方面,主张 “以致知为穷理之门,以主敬为求养之道” (《胡氏传家录》)。主要从事《春秋》学研究,以毕生精力撰述《春秋传》,重视“华夷之辨”、“《春秋》大一统”。其《春秋传》成为理学家治《春秋》 的代表作,元、明以后,为科举取士的经文定本。崇宁四年(1105) 曾提举湖南学事。晚年退出官场,隐居湖南湘潭碧泉、南岳一带,创办书堂讲学,研治理学,形成一个有影响的理学家群体,并创立湖湘学派。主要著作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遗》。后人编有《胡氏传家录》。 ☚ 周敦颐 黎明 ☛ 胡安国1074—1138南宋经学家。字康侯。建宁崇安 (今属福建) 人。曾任中书舍人兼侍讲、宝文阁直学士等职。撰有《春秋传》三十卷,往往借用《春秋》,讽刺权臣,议论政治。另撰有《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