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旗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旗屯

八旗民户屯田。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等驻防旗营携眷兵屯田,称为旗屯。清嘉庆七年(1802),满营八旗兵也参加屯田。

旗屯

清代在新疆屯田形式之一。即伊犁惠远、惠宁两城驻防的满、蒙、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等八旗兵垦种之田。初,八旗兵强调操练,均不屯田, 只绿营兵屯田。乾隆朝本拟给八旗兵土地使之耕种,以资生计,惟历任将军, 皆因灌溉缺水未及筹办。至嘉庆七年(1802)在惠远城东伊犁河北岸濬大渠一道, 名通惠渠,长一百七十里,引河水灌田, 遂从六千满洲兵内抽出三百六十名闲散人员进行屯田,是为旗屯。

旗屯

指清朝八旗兵的屯田。主要是在新疆天山南、北两路、伯都讷 (今吉林省扶余) 和瑷珲等边疆地区实行。初由驻防旗兵自行耕作,后由余丁代种或雇人耕作。收获所得用作军粮,以巩固边防和减轻国家负担。

旗屯

军屯方式之一。清代八旗官兵于边疆开垦地亩之称。康熙二十五年(1686),以反击罗刹入侵的凯旋官兵,移驻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市)、黑龙江(今黑龙江省爱辉县南老城)等地。前城令索伦、达斡尔官兵,后城令原盛京官兵,各兼屯垦并委官赴课农艺,当年禾稼大收。《清政典类纂》卷13按:墨尔根、黑龙江、齐齐哈尔、呼兰(今黑龙江省呼兰县)“四城之设旗屯,大率皆在乾隆中叶以前”。嘉庆及道光年间,此4城旗屯由盛入衰。新疆省旗屯,初以绿旗官兵先行,随后索伦、锡伯等族官兵亦相继加入。嘉庆七年(1802),又以满洲驻防余丁360名于近水地带分垦,亦大见成效。是年,又自伊犁河开引大渠一道,伊犁城北又挖得旺泉,遂择地分给伊犁惠远(今新疆霍城县东)、惠宁(今新疆伊宁市西北)两“满城”八旗官兵垦种。十年(1805),改公耕为私种,满洲官兵份地,仍令其※余丁、闲散代耕。此外,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起,维吾尔族兵民亦相继踵赴伊犁分屯垦种禾稼,其中包括哈密旗、吐鲁番旗兵民在内,其成效亦著称载籍。旗屯及边民屯垦,对保卫疆域、开发边境、繁荣民族经济,皆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