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胡子衡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胡子衡齐

胡子衡齐

明代王阳明学派的著作。八卷。明胡直著。胡直(1517—1585),字正甫,号庐山。泰和(今属江西)人。嘉靖进士。曾任湖广督学、广西参政、广东按察使、福建按察使。从学于欧阳德、罗洪先,为王守仁的再传弟子。此书为其与门人讲学之语汇编。其旨在疏通王守仁之学,但与王守仁亦有差别,特别是对王学泰州学派有所批评。书名衡齐,意谓凡谈理者,当皆以此书为准。
《胡子衡齐》表明胡直的思想有家学渊源。其父受王守仁的影响,而驳斥程颐的学说。“昔者先府君尝读叔子(程颐)之言,乃著论驳之曰:既曰在物为理,而又曰处物为义。谓义非理,可乎?既曰在物为理,而又曰性即理也。谓性为在物,可乎?是二语者,可谓明矣。叔子之非,宁待攻而破哉?惜先府君之论,散佚不全。”(卷一)可见,此书有继其父志而作之意。
维护王守仁的心学。认为“吾心者,所以造日月与天地万物者也”,“天地日月万物之理……莫非吾心之理之所察也”(卷一)。天地万物莫非由吾心所生,莫非由吾心观察而得,故非心则无天地万物,更无天地万物之理。由此与王守仁同样主张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并进一步用佛教的理论来加以论证:“释氏所称三界惟心,山河大地为妙明心中物,其言虽少偏,而亦不至大缪”(卷二)。从中可见王学流入佛学的倾向。
强调儒学与佛教的区分。指出:“释氏者虽知天地万物之不外乎心,而卒至于逃伦弃物。若是异者,非心之不实也,则不尽心之过也。盖释氏主出世,故其学止乎明心。明心则虽照乎天地万物,而终归于无有。吾儒主在经世,故其学贵在尽心。尽心则能察乎天地万物,而常处于有。则是吾儒与释氏异者,则尽心不尽心之分也。所谓毫厘千里者此也。”(卷二)佛学虽与王学都主张无心则无天地万物,但由于两者为学宗旨不同,一在出世,一在经世,因而就有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佛学与儒学的不同。
针对泰州学派以自我之意为行为唯一根据的唯意志论倾向,着重考察了良知中包含的本然之则。“夫良知者,乃吾人之天权天度天星天寸者也。吾致其良知以应物,是犹平衡定准以称量天下之物者也。夫是以顺乎本然之则而不涉于按排者也。今若舍吾天权天度天星天寸而惟以穷索臆度,悬定物理之轻重长短,是未尝平衡而欲以称物,未尝定准而欲以量物,则非独涉于按排,且以颠越其轻重长短者多矣,又乌睹所谓本然之则哉!”(卷八)天权即是普遍至上的准则,作为本然之则的良知,内容无非是理(道),以良知为天权,反对个体的“穷索臆度”,意味着强调理(道)之普遍性规定的作用,有着以普遍之理(道)限制自我之意的思想内涵。
王守仁强调良知作为万物所以存在的普遍根据而与万物融为一体。而此书则着重于沟通良知之则与在物之则,指出:“惟人独有良知,则固所以通天地万物而理之者也。良知之通天地万物而理之,是乃所谓天然之条理者也。”(卷八)把良知理解为“通天地万物”的天然条理,包含着主体意识(良知)应当合乎外在的天地万物之理的意思。这与王守仁否认外在事物之理是有所不同的。
对程朱一派的疑难,主要在“穷理”问题上。坚持“理在心而不在物”的观点,反对多闻多见与读书,不主张“瞿瞿焉索物以求理”(卷二)。在为学之序上,提出“物理远而心性近”(卷七),主张以心性为先。
在知行问题上,虽然恪守王守仁“知行合一”之旨,但在具体论述中则宣称真知必须躬行,“真知则无不行,真行则无不知”(同上),表现出注重践履的精神。
总起来说,此书的观点和内容如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所评论的:“与文成一气相通之旨,不能相似矣。”即有着对王守仁学说的独特的理解。《明儒学案》有节选。
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豫章丛书》本(光绪二十年初刻,1916年南昌胡氏退庐刊本)。

☚ 问辨录   呻吟语 ☛

胡子衡齐

八卷。明胡直(1517—1585)撰。胡直字正甫,号庐山,泰和 (今属江西)人。嘉靖三十五年 (1556) 中进士,初授北部主事。后历任湖广佥事、四川参议、湖广督学、广西参政、广东按察使、福建按察使等职。他少骀荡,好古文词。年二十六,始从王守仁弟子欧阳德问学,为学方向转向心性修养。年三十一,又拜罗洪先为师,授以 “主静无欲”之教。不久,又从陈大伦、邓鲁等人学道与学禅。其学的核心为“心造天地万物”说。主要著作有 《胡子衡齐》,后人辑为《衡庐精舍藏稿》、《续稿》等书。他尝与自己的门人讲学于螺水之上,辑其问答之语成此书。共分 《言末》、《理问》、《亡锢》、《博辨》、《明中》、《征孔》、《谈言》、《续问》、《申言》等九篇。每篇又有上下。其名 “衡齐”,意为谈理者视此为均平。其书大要论述 “理在心”,“而不在天地万物”。他认为,天为吾心之高而覆者,地为吾心之厚而载者,日月为吾心之明而照者,星辰为吾心之列而灿者,雨露为吾心之润,四时为吾心之行。即 “心造天地万物”。他在书中认为,儒、佛之分的关键在于 “经世”与 “出世”,也即 “尽心”或“不尽心”,佛教则不尽心。他在书中强调,知必须躬行,知为行始,行为知终。真行即知,真知即行。他在理论上扩大心的作用,是为其 “约礼顺则”,即以封建道德征服人心。其书的思想内容颇具特色,是研究胡直及江右王门学派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此书颇有影响,为学者所重。有 《豫章丛书》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