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库兹涅茨倒u形假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库兹涅茨倒U形假说又称“倒U形假说”。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Kuznets,Simon Smith,1901—1985)在1955年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的理论假说。库兹涅茨根据对当时可得到的统计资料的分析,认为收入分配差距在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在增长中期阶段暂时稳定,在增长后期阶段逐渐缩小。发展中国家在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一变化趋势用曲线表示,像倒写的英文字母U,故称“倒U形假说”。库兹涅茨认为,收入差距在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的原因,一是财富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而储蓄和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与经济增长并存的必然是穷者越穷、富者越富;二是城市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比农村严重,经济增长过程中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他认为,收入分配状况在经济增长后期阶段逐步改善的原因,一是政府采取征税和济贫等政策措施;二是收入相对较低的人口进入富裕阶层使富裕阶层的相对收入份额降低;三是技术进步和新兴行业的发展使收入增长加快,从而使传统高收入行业的收入比重降低。库兹涅茨倒U形假说提出后,得到了不少支持,但也存在很大争议。批评者认为,库兹涅茨提出该假说所依据的仅仅是当时可得到的十分有限而零散的统计资料,不能证明其具有普遍性。一些学者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初期收入不平等程度下降、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收入差距扩大的大量反例为依据,对收入差距的倒U形假说进行了证伪分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