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的原则taijiao de yuanze
主要原则有四:
❶避免感伤和忧虑,保持愉快的心情。就是要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孕妇的精神愉快,能使胎儿聪明伶俐,精神忧虑沉闷,能使胎儿疾病痴呆。《黄帝内经》中指出:“人生而有病颠疾者, ……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出颠疾也。”“颠疾”,这里是指头部或大脑的疾患,说明母亲在怀孕时的精神状态将对胎儿的发育形成严重的影响。母亲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为什么会影响胎儿身体的发育呢?明代医学家万全在《广嗣纪要·养胎》中作了具有科学性的解释:“受胎之后,喜怒哀乐,莫敢不慎。盖过喜则伤心而气散,怒则伤肝而气上,思则伤脾而气郁,忧则伤肺而气结,恐则伤肾而气下。母气既伤,子气应之,未有不伤者也。其母伤则胎易堕,其子伤则脏气不和,病斯多矣,盲、聋、喑哑、痴呆、癫痫,皆禀受不正之故也。”这便从情绪的变化影响脏腹的部位,说明养胎的重要。孕妇情绪的变化,能够影响胎儿的发育,这已被当代科学所证实。
❷避免嘈杂的居处保持安静的环境。古代胎教学说认为外界的各种影响都会通过母亲而波及到胎儿。这叫“外象而内感”。因此,要对胎儿实行教育,就必须注意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通过“潜移默化”,使胎儿受到教育,避免恶劣的环境对胎儿造成的伤害。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教子》中指出: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出居别宫”就是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开嘈杂居处,使胎儿免受恶劣环境的伤害。为了避免恶劣环境对胎儿的伤害,隋代名医巢元方在其《诸病源候论·妊娠候》 中主张孕妇“不欲见伛偻侏儒、丑恶形人及猿猴之类”。明代医生万全也认为孕妇“不可见状貌丑恶人”。这是指孕妇要避开坏环境、恶事物;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设置适宜的环境,接触美好的事物。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养胎》中指出:“妊娠三月,欲得观犀象猛兽、珠玉宝物,欲得见贤人君子、盛德大师、观礼乐、钟鼓、俎豆、军旅、陈设、焚烧名香、口诵诗书、古今箴诫,居处简静……”到近代康有为便提出设立胎教院的主张,创造一个完全适合胎教要求的理想环境,使胎儿健康成长。
❸禁忌辛热,注意饮食。我国古代胎教学说认为,孕妇的饮食情况也是影响胎儿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一定要注意饮食宜忌。医生万全在《妇人秘科·养胎》中指出:“妇人受胎之后,最宜调饮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和平之气以养其胎,则胎元完固,生子无疾。”医生孙思邈还具体指出种种禁忌食物,如羊肝、山羊肉、驴马肉、骡肉、兔肉、犬肉、桑椹、雀肉、鳖、螃蟹、虾蟆、干鲤鱼等等, 并指出了食了这些禁物之后的危害。其中有的是沿袭了传统的说法,其实并不科学,如食兔肉令子缺唇等。“调饮食”也包含引导孕妇吃合宜的食品。如猪肝、肺、鸡、鸭、鲫鱼、海参、白菜、菠菜、笋、麻油、莲心、熟藕、山药芡实等。
❹行坐端庄,举止文雅。古代胎教学说认为,孕妇行为举止处处要端庄文雅,这样胎儿才可以从母体中禀受气,生而端正。刘向在《古列女传》中就指出,孕妇要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要席不正不坐。贾谊在《新书·胎教》中也说,孕妇要“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詈”。保持正确的站、卧、坐等姿势。自然对胎儿的发育是有益的, 平和的情绪也可以使胎儿免受伤害, 这些确是孕妇应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