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宫内监测
胎儿宫内储备能力的预测是产科医生极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围产医学重要的部分。现除了传统的胎心听诊方法外,自我监护、电子仪器的监护及B超检查使我们对胎儿宫内情况有更多的了解,使产科医生处理病人更为主动,对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帮助。
❶胎动监护。它是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很重要的方法。胎动是孕妇的主观感觉,一般孕妇于18周左右自觉有胎动。渐增强,29—38周胎动次数最多,以后稍减少,这一规律与子宫腔容积改变、羊水量多少,及胎儿中枢神经活动的变化有关。胎动的次数有较大的个人差异,但一昼夜中胎动次数、强弱有一定规律。一般早上胎动少,傍晚时活跃。因此孕妇数胎动应每天早、中、晚各测1小时,相加乘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数。临床判定以≥30次/12小时为正常,或每小时胎动应≥3次。胎动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如孕足月胎动较孕28—29周少;孕妇饥饿血糖低时胎动也减少;孕妇平卧时胎动较多;受外界强光或声响刺激时胎加剧;吸烟或一些镇静药(如硫酸镁等)可减少胎动。此外胎儿也有“生物钟”现象,有一定的睡——醒规律,这时推动几下或等20分钟左右又可开始胎动。在判断胎动时要根据各方面资料全面考虑。以胎动判断胎儿宫内情况是很可靠的方法,它的及时性和不需任何设备的优点是孕妇自我监护的很好办法。一般来说胎动消失后要经过1-2天,最短也要经过12-24小时后胎心才消失,产科医生应重视孕妇这一主诉。如及时处理,常为时不迟。
❷胎心监护。1818年瑞士外科医生Fnancois Mayn首先报告了把耳朵贴近孕妇腹部听到胎心音的存在,1910年芝加哥的产科医生Hillis和Delee报告了头部胎心听诊器的应用,即以后称为著名的Delee-Hillis氏听诊器,成功的被应用了多年。有关胎儿心率的电子监护为1958年在耶鲁大学工作的Hon(美籍华人)首先报道的。胎心监护仪的特点是可以连续观察并记录下胎心率的动态变化,克服了听诊器间断的听胎心及宫缩时听不到胎心的不足,再配以子宫收缩仪、胎动记录仪更可反应三者间的关系。从胎儿监护仪所描绘出的图形可更为准确的了解胎儿情况。

图6.4-3 不同胎位胎心听诊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