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胃肠激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散于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间的内分泌细胞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胃肠激素调节胃肠的运动和吸收以及消化腺的分泌,并对消化道组织有营养和保护作用。胃肠激素均属多肽,分子量在2 000~5 000之间。目前已确认的胃肠多肽已有30多种,但是除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和抑胃多肽4种外,其余的胃肠多肽在化学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查清。后者又称为胃肠“候补激素”(见表)。

胃肠激素和“候补胃肠激素”的化学、分布和生理功能

名 称英 文 (缩写)氨基酸数目主要分布部位主 要 功 能
胃泌素
胆囊收缩素
gastrin
cholecystokinin(CCK)
17、 34、 14
33
胃窦、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胃酸分泌, 胃肠粘膜营养、 保护
胰酶分泌,胆囊收缩,胃肠粘膜营养,抑
制摄食
促胰液素
抑胃多肽
胰多肽
胃动素
肠高血糖素
secretin
gastric inhibiting polypeptide
pancreaticpolypeptide(PP)
motilin
entro-glucagon
27
43
36
22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全部小肠
小肠下部、 结肠
胰液胆汁分泌, 抑制胃酸分泌
抑制胃酸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释放
合成脂肪, 胰酶分泌, 肠运动
消化间期胃运动加强
糖元异生, 心缩加强, 血管扩张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生长抑素
胰高血糖素
脑啡肽
蛙皮素
神经降压素
subctance P(SP)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
somatostatin(SST)
pancreatic glucagon
enkephalin
bombesin
neurotensin
11
48
14
29
5
14
13
全部胃肠道
胃底、 胃体
全部胃肠道
胃、 小肠上部
胃窦、 小肠上部
胃、 小肠上部
小肠下部
加强平滑肌运动, 消化液分泌
扩张血管, 心缩加强, 胃酸抑制
抑制生长激素释放, 抑制胃肠道活动
升高血糖
兴奋摄食
刺激胃酸分泌、 胃泌素、CCK、PP释放
抑制胃酸分泌, 血糖升高

由于消化道粘膜表面积巨大,其间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总量据估测超过体内其他内分泌细胞的总和,因而胃肠粘膜被看成为动物体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早在20世纪初就已发现了促胰液素和胃泌素,但是在以后60年胃肠激素的研究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与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的特点有关。消化道内分泌细胞极度分散,分泌物不易收集和提纯;各分泌细胞相互混杂,功能上交叉影响; 胃肠激素分泌异常时(亢进或不足),不像其他内分泌腺体那样,同临床表现和疗效观察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只是到了近20年蛋白质化学研究的进展,才逐渐查明了胃肠激素的化学结构,使这类激素的纯化和人工合成变为可能。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放射免疫、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等先进测定技术的应用,确定了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定位分布及其激素的微量监测,这就迎来了胃肠激素研究的蓬勃发展时代。
胃肠激素分泌出来后作用于靶细胞的方式有以下几种(见图)。
内分泌: 胃肠内分泌细胞释放出的肽类激素,经血液循环途径运送到靶细胞而起作用。
旁分泌: 释放后通过细胞间隙的扩散途径,作用于邻近的靶细胞。
神经分泌: 近年来发现,胃肠道植物性神经系统第三种成分——肽能神经能释放八肽胆囊收缩素、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生长抑素等。这些肽能神经末梢递质,既可以经血液循环途径对靶细胞起作用 (神经内分泌),也可以通过局部组织液对邻近靶细胞起作用。


胃肠激素分泌和作用方式示意图


1. 激素; 2. 旁分泌; 3. 内分泌;4. 神经内分泌; 5. 神经分泌


肽类激素研究中最新进展之一,就是在脑组织中发现了胃肠多肽。与此相对,在胃肠组织中也相继发现原先只存在于脑中的肽类。这些既发现于脑组织中又发现于胃肠道粘膜上皮中的肽类物质。称做“脑-肠肽”,对这类物质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学意义的认识,目前仅是初浅的,但它的发现开拓了消化生理与神经生理的研究新领域,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胃肠道黏膜和胰腺中多种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肽类物质的总称。分子量约2 000~5000。具有调节消化道运动、消化液分泌及其他代谢活动等作用。胃肠激素有胃泌素、促胰酶素、促胰液素、抑胃多肽、胰多肽、胃动素等十几种。

胃肠激素

胃肠激素weichang jisu

散在于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之间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最早被发现的胃肠激素是促胰液素。分泌胃肠激素的细胞有两大类,即开放型细胞和闭合型细胞。开放型细胞稍呈锥形或长形,其顶端有微绒毛伸入胃肠腔中,能感受胃肠腔中内容物的刺激而分泌,也能感受血液成分和神经刺激而分泌。闭合型细胞多呈圆形,无微绒毛,与胃肠腔无直接联系,可能是感受局部组织内环境变化及胃肠腔内压力的刺激而分泌,与胃肠腔内食物成分关系不大。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胃肠激素近20种,如促胰液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等。每种激素都有它各自的生理作用。如胃泌素不仅可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胃肠道的运动,还能促进胰岛素和降钙素的释放及促进胃肠道粘膜的生长等;促胰液素可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等。胃肠激素的存在说明,胃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还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 胰脏   呼吸系统 ☛
胃肠激素

胃肠激素

胃肠道释放多种激素和肽类物质,除调节消化器官本身的活动之外,还具有促激素和促生长等生理功能。目前已发现的胃肠激素和肽类物质有十多种,其中确认为胃肠激素的有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一促胰酶素、抑胃肽等,确认为多肽物质的是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肠高血糖素、生长抑素、胰多肽、P物质等。胃肠激素产生于从胃到结肠的粘膜内的一些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与其它内分泌腺细胞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个别地散居于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之间,而后者则是许多细胞聚合在一起而成为腺体。由于胃肠道粘膜的面积很大,所以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总数超过所有其它内分泌腺细胞的总和。因此。胃肠道被认为是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胃肠激素的作用表现于:
❶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胃肠激素的这一作用十分广泛,其靶器官包括食道及胃括约肌、胃腺、胰腺、肠腺、胆囊及胃肠肌肉等。
❷促激素释放作用。食物消化时,从胃肠道产生的某些激素,如抑胃肽、胃泌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口服葡萄糖比静脉注射同剂量的葡萄糖能引起更多胰岛素分泌,从而使前者引起的血糖浓度较后者低。进餐后不仅由于糖的吸收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而且还可通过胃肠激素引起胰岛素较早的分泌,从而使血糖不至于升得过高,以避免血糖超过肾糖阀而从尿中排出。这对保护机体获得更多能源具有重要生理意义。
❸营养作用。一些胃肠激素具有刺激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作用,即营养作用。胃泌素能刺激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合成蛋白质、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从而促进其生长。长期注射五肽胃泌素(一种人工合成的胃泌素),可引起胰腺腺泡细胞的增生。胆囊收缩素既能促进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又可使胰腺内的蛋白质、DNA、RNA合成增多。

☚ 大肠液   营养物质的吸收 ☛
000019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