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冠县十八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冠县十八村 山东冠县辖下孤悬于直隶威县境内的一块“飞地”,义和团运动的最初发源地。 据《威县地名志》记载,自明孝宗(1488-1505)弘治以后,威县等附近各县盛行“插花地”亦称“飞地”,即在一县的范围内有其他县所属的村庄和耕地弧悬插入,延续几百年之久。清光绪时,在直隶威县境内就有当时的临清、冠县、南宫、曲周、邱县、鸡泽等县的“插花地”,冠县十八村即其中之一。这些“插花地”,通称“某县十八村”,事实上并非都是十八村,冠县十八村,实际上是以梨园屯为中心的24个自然村。 冠县十八村距冠县县城一百三四十里,其中间隔临清、馆陶两县;距东昌府治250里。冠县十八村又是跨省的一块“飞地”,所属县很难管辖,因此这些地方封建统治最为薄弱。自1873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9世纪90年代,在冠县十八村中的梨园屯,发生了外国传教士勾结地方官府强拆玉皇庙改建教堂的“庙堂之争”。 由于地方官府畏惧外人偏袒教会,激起当地民众的义愤,发生了以“十八魁”为首的武力护庙的反洋教斗争。之后,斗争不断扩大,爆发了以赵三多、阎书勤为首的义和拳于1898年10月在冠县十八村的蒋家庄起义,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反洋教斗争,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冠县十八村就成为义和团运动的最早发源地之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