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胃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胃癌

胃粘膜或胃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我国中老年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胃小弯近幽门部。异常增生的癌组织向表面隆起可形成巨块,如坏死可形成溃疡,如向深层浸润可使胃壁呈弥慢性增厚。胃癌如向周围扩散可累及肝、胰腺及大网膜。淋巴道转移时,近则到局部淋巴结,远则达左锁骨下淋巴结;血道转移主要在肝、肺、骨、脑。溃疡型胃癌偶因暴饮暴食而诱发穿孔致死。如疑为中毒,常引起诉讼。

胃癌

病名。发生于胃脘的癌病类疾病,即以进行性胃脘痛,食少,消瘦,便血,上腹部硬块等为主要表现。

胃癌carcinoma of stomach

系国人消化系统最多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但幽门区多见,其次为胃小弯及贲门部。癌肿有息肉样型、溃疡型、浸润型;病理组织学分为分化型腺癌、未分化型腺癌、粘液癌和混合癌等。临床表现有上腹不适、胀闷感、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消瘦等;逐渐出现恶病质、腹部有渐增大而坚硬的肿块、腹水、邻近脏器与淋巴结转移等。X线与脱落细胞检查可确诊。治疗:以早期根治性手术为本,可配合化疗等。

胃癌

为消化道最常见的癌瘤之一。与霉菌、化学致癌物、萎缩性胃炎等有关。早期有上腹不适、嗳气等症状,常与胃溃疡混淆,中晚期出现上腹疼痛、肿块、呕吐、黑便、贫血等。诊断主要依靠X线造影、胃镜检查。手术治疗为首选,配合化疗。

胃癌

胃癌

是中老年人最易患的癌症。大多数胃癌生长速度较慢,且纤维内窥镜等检查技术的开展,大多能早期发现及时手术。预后一般较好,可以存活多年。早期症状是食欲减退,上腹胀满,疼痛一般不严重,常误为一般消化不良性胃病。如服用助消化药短期不见好转则应提高警惕。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息肉是否为癌前期病变尚有不同意见,对于老年人则应警惕,定期复查。钡餐透视检查不易发现早期病变。定期查大便有无“潜血”有助早期发现。患胃溃疡病至老年仍时有发作者有必要考虑手术切除,因可能恶变,而十二指肠溃疡则基本无恶变倾向。老年人感上腹胀痛在未明确诊断前不要乱用药,以免延误诊断。

☚ 食管癌   结肠癌 ☛

胃癌gastric carcinoma

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的首位。病因未明,可能是环境因素与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环境地理因素、饮食因素、亚硝胺等化学物质、遗传因素以及萎缩性胃炎等等。中年以上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闷感、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对癌前期状态如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胃溃疡等应密切随防观察。胃肠钡餐气钡双重造影、胃镜检查、胃粘膜活检或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以外科治疗为主,必要时可配合化疗、放疗等。

胃癌wèi’ái

病名。发生于胃的恶性肿瘤。以进行性胃脘痛、食少、消瘦、便血、上腹部硬块等为主要表现。

胃癌

胃癌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据1962年国内38个医学院校1979例恶性肿瘤尸检资料统计,胃癌居全部癌肿的第三位,占消化道癌肿的第一位。女性癌肿中则占第七位。数十年来,在美国及西欧胃癌发病率有所下降,日本、智利、冰岛、芬兰及北欧诸国则多见。我国该病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85%发生在40岁以上,约5%在30岁以下,男女发病率之比为3~4:1。胃癌的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如饮食,在动物实验中证实苯蓖可引起胃癌,有认为与进过热的高脂肪食物、烧焦的食物和加入香料、染料的食物亦有关。某些家族中胃癌发生率高,同一地区不同种族的发生率亦有不同。胃癌病变部位以幽门窦部最多见(44.4~52.5%),次为贲门部(14~33.7%)、胃体部较少(14~17.8%),病变广泛的占4.1~16.6%。胃癌可通过不同途径进一步扩散。直接扩散的如贲门部癌可扩展达食管下端; 胃窦部肿瘤可侵入十二指肠。其他可浸及胰、肝、横结肠系膜及腹膜等。亦可沿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经肝圆韧带转移至脐周围。晚期胃癌可经血行转移至肝、肺、骨、肾、脑等脏器。癌肿在侵及浆膜后,如肿瘤组织脱落,可种植在腹膜上。如转移到直肠前凹,发展成结节,在直肠指检时就有诊断意义。胃癌亦可经血行种植或淋巴逆流而转移至卵巢。病理分期 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几种分期方法各有其优缺点。Hoerr提出结合胃癌转移及浸润程度的分期法,此法将胃癌分成A、B、C三期,A无转移,B为可切除区域内淋巴结有转移,C为有不能根治的远处转移。他又根据不同的浸润深度分I、II、III期。I为病变限于粘膜及肌层,II是胃全层包括浆膜均有浸润,但无胃外扩散,III是肿瘤已侵及邻近脏器。上二种分类方法结合再分为A-I,C-III等。日本胃癌研究会提出结合胃浆膜面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肝脏、腹膜转移情况分为I、II、III、IV四期。国际抗癌协会(IUCC)制定了恶性肿瘤的TNM分类法,此法原则上包括了原发肿瘤、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情况,其特点是不论病情早晚,在第一次检查时就可根据临床症状、X线及胃内窥镜检查加以分类。
症状与诊断 早期仅感上腹部不适,或有膨胀沉重感,或为隐隐作痛,随着病程日趋严重,疼痛亦渐加剧,饮食嗜好改变,食欲渐减,消瘦乏力,1/3病人可有呕血、黑便。早期体征不明显,晚期可扪及上腹部肿块、腹水、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直肠前凹可扪及肿块。常规化验有诊断意义的是血红蛋白下降,大便潜血阳性,胃液分析时胃酸降低或无胃酸。
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是X线钡餐检查,用以了解胃的形态、粘膜、蠕动及胃排空情况等,如表现充盈缺损;溃疡型癌肿可呈现边缘不齐的龛影,有时呈半月形,周围粘膜中断,蠕动消失;浸润型胃癌则示胃壁僵硬、蠕动和粘膜皱壁消失。近年在胃钡餐检查时注入适量空气或口服发泡剂作双重对比造影,以提高诊断阳性率。用含有α-糜蛋白酶或胰蛋白酶的温开水经胃管注入胃内冲洗,洗清胃内残渣等物,再注入醋酸缓冲溶液冲洗,并反复改变病人体位,冲洗后抽出液体使之沉淀,染色后作细胞检查,其阳性率可达90%。用此脱落细胞检查方法不能确定病变部位,因此须与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等方法相结合。用纤维胃镜检查,可直接观测胃粘膜,又可作活检,对胃癌的早期诊断甚有助。其他如生化免疫学检查方法,现试用的是取患者血液作四环素试验、α-GP检测法、血清耐热试验等,用患者胃液作胎儿硫酸蛋白抗原检测法、胃液层离法、胃癌抗原检测法及β葡萄糖醛酸检测法等。其阳性率一般在70%左右。缺点是假阳性率较高。
治疗 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根治性手术指胃部分或次全切除,包括大、小网膜、肝胃结肠韧带及横结肠系膜前叶,十二指肠第一部分及胃右动脉旁,幽门上下,大小弯,胃左动脉根部淋巴结。除上述范围外,再清扫贲门旁、脾门、胰腺上缘等淋巴结,全胃或近乎全胃切除,再切除脾、胰尾、体部称为扩大根治术。仅切除原发肿瘤以缓解症状,则属姑息性手术。如癌肿已扩展至不能切除程度,病人有幽门梗阻,则可作胃空肠吻合术,这些属于短路手术。手术治疗对早期患者效果较好,晚期病人应考虑中草药和化学治疗。中草药可增进病人抗病力,有扶正作用,并可减少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常用中草药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肿节风、蟾酥等。化学药物多用以预防术后肿瘤的复发,对不能切除的病例可作为主要治疗,但尚无根治性效果。常用的药物有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喜树碱、阿糖胞苷等,可单用或联合应用。近年由于诊断方法的改进、早期诊断率和手术切除率都有较大提高。如手术切除率达80%。表浅性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胃癌明确诊断后不予治疗,多在年内死亡。

☚ 胃肠道毛细血管扩张症   胃淋巴肉瘤 ☛

胃癌

胃癌

胃癌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胃钡餐检查尤其是胃双重造影是诊断胃癌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胃癌均起自粘膜的上皮细胞,为腺癌。大多数胃癌是单发病灶,但少数也可多发。胃癌根据癌肿侵犯胃壁的深度可分为早期胃癌和中晚期胃癌。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按照日本内窥镜学会制订的分类法,早期胃癌可分为四种类型:
❶隆起型(Ⅰ型),癌肿向胃腔内突入,高度在5mm以上。
❷表浅型(Ⅱ型),癌肿沿粘膜浸润发展。根据病灶是隆起、平坦或低洼又再可分为三种亚型即表浅隆起(Ⅱa)、表浅平坦(Ⅱb)和表浅凹陷 (Ⅱe)。此型的隆起高度或低洼深度均不超过5mm。
❸凹陷型(Ⅲ型),癌肿向胃壁凹入,凹陷的深度超过5mm。
❹混合型,混合上述几型中二型以上的表现。中晚期胃癌一般分为息肉型(蕈伞型);溃疡型;浸润型和混合型。
根据胃癌的病期、病理类型和病变部位不同可以有各种不同的X线表现。
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 如病灶小于2cm,常规的胃肠钡餐造影易于漏诊。胃双重造影对于显示和诊断早期胃癌具有特别重要价值。
❶隆起型早期胃癌表现为向胃腔内突出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息肉状充盈缺损,在充盈加压相和双重对比相中显示最清晰。多为宽基,少数可带蒂,表面多不光滑,此型需与良性息肉鉴别。
❷表浅型者仅有轻微低洼或隆起,病变区粘膜皱襞平坦消失或可见颗粒样改变,在良好的双重对比相中才能显示。
❸凹陷型者可见龛影或钡剂积聚区,形态多不规则,邻近粘膜皱襞可呈杵状中断,伴有小结节状改变,胃壁可能较正常稍僵硬,蠕动正常(X片-92)。早期胃癌的X线征除以上直接反映癌组织的外,还有些反映同时并存的溃疡,炎症和功能性异常的变化。此型可与胃溃疡的X线表现相似,如不将粘膜情况清楚显示往往不易区别。
进展期胃癌的X线表现:
❶蕈伞型(息肉型)胃癌以充盈缺损为主呈不规则或分叶状,表面有溃疡形成,周围粘膜中断破坏,胃壁僵硬。
❷浸润型胃癌根据浸润范围可分为广泛型和局限型两种。广泛型指的是胃大部或全胃浸润、胃腔缩小、蠕动消失、粘膜平坦或消失,有时粘膜粗大或呈颗粒状,轮廓毛糙形如皮革样,因此称之为“皮革胃”。由于幽门浸润失去正常功能,因闭锁不全使胃排空较快是其特征之一。局限型可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病变区粘膜皱襞增粗或消失,壁僵硬形态固定,狭窄的胃腔在胃窦部呈管状或漏斗状,在胃体部呈“沙钟”形或“B”形。
❸溃疡型胃癌的特征是有较大的龛影,龛影多数浅而不规则,周围有指压痕样充盈缺损出现环堤。正面相显示龛影周围有一圈不规则透明带,切位相显示为半弧形,在充盈加压相中显示最清楚,龛影骑跨于角切迹或小弯垂直部或窦部者可呈半月征,龛影周围粘膜呈杵状或结节状,并有不规则纠集,少量钡剂充盈相或双重对比相中显示最清楚。
特殊部位胃癌的X线表现: 贲门癌: 常见食管下段不同程度受累,管腔变窄不规则呈虫蚀状,进一步发展则形成充盈缺损,如癌瘤沿食管肌层或食管周围浸润则狭窄段的边缘可以很光滑,肿瘤突入胃腔在胃泡内可以出现软组织肿块,在双重造影中最清晰; 同时出现钡流分叉,转向和喷射现象。贲门癌很容易波及胃底和胃体上部使胃底变形缩小,胃体上部呈弧形,胃壁僵硬。有时病变区可见龛影,贲门癌有2/3发生溃疡,但X线检出溃疡龛影的并不多见,是因为溃疡多数较浅,贲门区特殊的解剖结构影响溃疡的显示。投照体位有正面立位,左、右前斜立位,俯卧位,必要时弯腰侧位。胃窦癌: 胃窦幽门区是胃癌的好发部位,早期多局限于胃小弯进一步发展成环形浸润,引起胃腔的不规则狭窄,多呈漏斗状,严重的呈长条形或线状,边缘毛糙不规则或呈结节状,偶尔也可见光滑的,粘膜平坦或不规则破坏,有息肉状充盈缺损或龛影形成,病变区近端与正常分界截然,出现肩胛征或袖口样征象; 其远端可以侵犯幽门管引起球底不对称的压迹,造成幽门梗阻或闭锁不全。如果未侵及幽门管其前端还有一段正常的胃,与病变区有截然分界,这种截断现象是恶性胃癌狭窄的可靠征象。检查时应尽量使幽门前区和十二指肠球部充满钡剂才能确定癌肿的范围,同时为鉴别诊断提供资料。
胃溃疡癌变的X线表现: 胃溃疡癌变是指良性溃疡边缘发生癌变。病理学上诊断慢性胃溃疡癌变的指征是
❶溃疡底肌层完全破坏,并有大量瘢痕和肉芽组织,溃疡边缘的粘膜肌层和肌层融合。
❷溃疡边缘有癌细胞浸润。在上述的病理基础上再根据病程发展的早晚可有以下X线所见: 早期阶段,溃疡边缘仅有少许癌细胞浸润,X线表现与胃良性溃疡无法区别。进一步发展后癌组织增生,但从大体病理标本观察仍无法确定为典型癌瘤的表现。在此阶段X线表现仍无明显恶性征象,有时或许发现龛影周围粘膜皱襞粗厚断裂,并有结节状阴影。此阶段X线检查仍难断定。病变发展到后期,则其X线表现与溃疡型胃癌无法区别。总之,X线检查诊断溃疡癌变需密切结合病史和历次X线所见,才能判断。

☚ 胃溃疡   胃粘膜巨大症 ☛

胃癌

胃癌

胃癌是指发生于胃粘膜上皮的癌瘤,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各国报道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数为14.19~68.57/10万。近年来,欧美各国胃癌发病率有降低趋势。据国内尸检统计,胃癌在男性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则仅次于宫颈癌与乳腺癌而列为第三位,在消化系统癌瘤中占第一位。国内胃癌发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例如上海地区1963年为18.54/10万,1965年为25.50/10万,而1971年则上升至27.73/10万。本病年龄在40岁以上者占85%,30岁以下者占5%。男女之比为3:1。
病因
至今尚未阐明。胃癌的发病情况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有明显差别,提示可能与地理环境、种族、遗传、饮食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有关。日本、智利、芬兰、奥地利、冰岛等是胃癌的高发区,而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是胃癌的低发区。中国也属于胃癌高发区,以东部及西北部各省最高,中南及西南最低。一般认为高纬度、寒冷潮湿地区、泥炭土壤、煤矿或石棉矿区的居民胃癌发病率较高。胃癌患者亲属中胃癌发病率比对照组约高出4倍; 据报道移居美国的日侨及印尼华侨胃癌发病率较当地居民为高,说明有种族因素的影响。经常食用各种熏制或腌制食物和嗜烟、酒可能引起胃癌。已知亚硝胺类化合物有很强的致癌性,许多腌制食物含亚硝胺的前质(仲胺及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这些前质又可在适宜的胃酸(pH 1~3)催化作用下,形成亚硝胺;熏制鱼肉含有多环芳烃,也可致癌。
胃息肉和胃粘膜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交界性病变)是胃癌的重要前期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慢性胃溃疡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等可能和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在非癌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粘膜上可发生残胃癌,其发生率为0.8~13.3%,在胃癌中占0.4~5.5%,可能和碱性反流性胃炎、残胃粘膜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等因素有关。
病理
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半数以上在胃窦部,其次是胃体小弯及贲门部,而胃体大弯及胃底穹窿部较少。胃癌多向腔内生长,少数向胃外突出于浆膜面。癌肿除大多数单发外,少数为多中心发生,形成双癌或多发性癌。
胃癌通常根据其浸润深度,而不论其范围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早、中、晚三期:
❶早期胃癌: 指癌组织只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如癌组织仅累及粘膜固有层以上,且限于腺管者,则称为原位癌;癌灶直径0.6~1cm时,称为小胃癌; <0.5cm时,称为微小癌;仅见于镜下者,称为超微癌。有时按早期胃癌分类者经手术发现淋巴结已有转移,严格说来已非属早期的范围,故国内称之为浅表型胃癌;
❷中期胃癌: 指癌组织已浸润到肌层;
❸晚期胃癌: 指癌组织已浸润至浆膜层。国内已将中、晚期胃癌合称为进展型胃癌。
从组织学可按四个方面进行分型:
❶按组织发生方面可分为肠型和弥散型两大类。前者起源于肠腺化生的上皮细胞,癌组织分化较好,常见于男性老年人及患萎缩性胃炎者,预后较好; 后者则由胃固有粘膜的上皮细胞发生,癌组织分化较差,多见于女性及青壮年,预后差;
❷按组织、细胞的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型、低分化型和未分化型三种;
❸按组织结构可分为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细胞癌、未分化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和类癌等;
❹按浸润生长方式可分为团块状生长、巢状生长及弥漫性生长;或分为扩张型及浸润型。本病的转移途径有以下四种:
❶直接蔓延: 癌浸润超过浆膜层后,即可侵及周围组织与器官,如大小网膜、横结肠系膜、胰、肝、脾及腹膜等。贲门癌可直接累及食管下段,幽门癌也可向十二指肠壁内浸润;
❷淋巴转移: 是最早、最常见的转移。当癌尚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时,即可向瘤体邻近的胃壁浅组淋巴结转移; 当癌侵及肌层后,可发生脾动脉、肝总动脉、胃左动脉干及胰十二指肠后的深组淋巴结转移; 癌蔓延到浆膜时,多有腹腔动脉旁、腹主动脉旁、肝门、肠系膜根部及结肠中动脉周围的淋巴结转移,此时已失去根治手术的机会。经胸导管转移到左锁骨上淋巴结(Virchow淋巴结)或从淋巴管逆行转移至直肠周围淋巴结,给临床检查提供重要的转移证据。此外,尚有肉眼不能发现的微小转移,需经病理连续切片才能证实。少数患者可在早期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
❸血行转移: 见于晚期患者,主要累及肝脏,其次是肺、骨胳及脑等处;
❹种植转移: 癌组织(特别是粘液癌)浸润至浆膜后,癌细胞可由浆膜脱落到腹腔,种植在腹膜或盆腔底部。在女性偶可发生卵巢种植转移,常为两侧卵巢实体性粘液癌,称为Krukenberg瘤。
临床表现
取决于病变的部位、类型、程度和病期的早晚,主要有上腹隐痛或不适、食欲不振、消瘦、黑粪、贫血、呕吐(见于胃窦癌)、咽下困难(见于贲门癌)等。胃癌位于胃体或大弯上2/3者早期可无症状。少数可并发急性胃穿孔,有时为首发症状。晚期病例出现上腹肿块、恶病质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腹水、直肠指诊扪及盆腔底部结节或卵巢肿物等转移征象。
诊断和鉴别诊断
必须强调早期诊断,临床上有下列情况者应警惕胃癌的可能:
❶中年以上,有胃癌前期病变病史者,近期出现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症状;
❷粪便隐血持续阳性者;
❸胃液分析发现有胃酸过低或全缺者。
进一步确诊措施应包括:
(1) 胃肠X线钡餐检查: 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对中、晚期胃癌的诊断正确率约达85%,但对早期胃癌诊断率较低(约10%),采用钡剂、空气双重造影法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对诊断早期胃癌很有价值。胃癌的不同类型可有不同的X线征象。息肉样型胃癌呈边缘不规则的充盈缺损; 溃疡型胃癌有位于胃轮廓内的边缘不整的龛影;浸润型胃癌可在胃窦部形成边缘不规则的环状狭窄;弥漫浸润型胃癌可形成胃壁僵硬、胃腔缩小的皮革状胃。
(2) 内镜检查: 是诊断早期胃癌最重要的措施。胃镜下肉眼观察结合直视下摄影、活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粘膜染色和激光纤维胃镜荧光显示法等,对胃癌诊断的正确率可达90~100%。胃镜下早期胃癌的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
❶隆起型(Ⅰ型): 癌从粘膜面隆起且超过粘膜层的平均高度的两倍;
❷表面型(Ⅱ型): 又分为表面隆起型(Ⅱa型)、表面平坦型(Ⅱb型)和表面凹陷型(Ⅱc型)三个亚型,其隆起的厚度未超过粘膜层的平均高度的两倍,表面凹陷者则呈浅糜烂;
❸凹陷型(Ⅲ型): 癌破坏深达粘膜下层,形成癌性溃疡。以Ⅱ及Ⅲ型较常见,两型约占早期胃癌的70~80%。此外,还有混合型,最常见的是Ⅱc+Ⅲ型及Ⅲ+Ⅱc型等。在中、晚期胃癌胃镜下形态有息肉样型、非浸润型溃疡型、浸润型溃疡型及弥漫浸润型等。
(3) 脱落细胞学检查: 是胃癌的早期诊断措施之一,可用于普查,阳性率可达80~96%。荧光细胞学检查(如四环素荧光试验)仍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4)其他检查: 多种放射性核素(如32P、131I、99mTc)可用于诊断胃癌,但因技术设备要求较高,未能广泛应用。生化及免疫学检查包括酶学检查(如测定胃液中乳酸脱氢酶及β-葡萄糖醛酸酶活力)、胃液极谱值测定、胃液锌离子呈色反应检查以及免疫学检查癌胚抗原(CEA)、胎儿硫糖蛋白抗原(FSA)、肿瘤相关抗原(TAA)、α2癌胚糖蛋白(α2Gp)等虽有一定的阳性率,但其特异性较差。
胃癌应和胃溃疡、慢性胃炎、胃息肉、胃良性肿瘤、淋巴瘤以及胃血吸虫病等鉴别。
治疗
手术是根治早期胃癌最有效的方法。化学药物治疗仅起辅助和姑息作用,疗效尚不满意。首选药物有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噻替哌和喜树碱等,应强调联合化疗。放射疗法可作为综合治疗措施之一,对减轻症状,提高手术切除率和延长存活期有一定作用。中医中药治疗对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轻化疗的毒性反应,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
预后
胃癌的自然存活期约9个月,其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病期、癌瘤部位、病理类型、有无转移等。早期胃癌手术后五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胃癌则为20~30%。

☚ 胃囊肿   表层分布性胃癌 ☛

胃癌

胃癌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赛尔塔尼 买衣代,是指胃脘发生螃蟹状恶疮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多发生于胃脘出入口,即胃易受食物刺激的部分,多见于45—50岁者。病因多由各种体内外不良因素影响下,体液失衡,气质失调,多为黑胆质烧焦,伤害胃脘所致。关于胃癌的病因各家观点不一,归纳如下:
❶与其他癌症病因相同,多因黑胆质或血液质的烧焦所致。
❷黏液质中混入异常热性或渗入异常胆液质所致。
❸癌症与麻风的致病体液均为相同,区别在于所害部位不同,即致病体液伤害于全身则发生麻风,伤害于某一器官则可发生某一器官的癌症。
症见初期多为不易发现,症状如同一般胃病,消化不良,胃脘不适,呃逆嗳气,胃酸恶心,多为纳呆,若癌变在胃入口,出现吞咽困难之感;若在胃出口,因食物阻塞发生呕吐,先有肿胀,后有刺痛,手按压患处疼痛加重,癌变越发展胃脘区摸到的肿块越大,呕吐加重,甚至一日发生多次呕吐,吐物褐色,大便暗黑,日见羸瘦,最终导致死亡。治宜成熟和清除致病体液,调整气质,以毒攻毒为原则,止痛止呕,控制癌变,增进食欲,保存体力为主。成熟黑胆质,方用买提布合 蒙孜吉 赛危大 汤内服;清除被成熟的黑胆质,方用买提布合 木斯力 汤内服;而后方用马欧力节本 汤内服。以毒攻毒,止痛止呕,控制癌变,方用从艾比斯 马比 小丸、艾比 阿扎拉克 小丸、苏福非马日 艾非阿 散、买朱尼 艾非 蜜膏等中选一二种内服。食欲不振,内服木拉巴衣 比也 果浆、木拉巴衣 斯依比 果浆。食物难下,方用艾比 达尼卡尔小丸内服。胃癌如同其他癌症,疗效不佳,预后较差,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方可延长存活率。

☚ 胃溃疡   中毒性胃炎 ☛

胃癌

cancer of the stomach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