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胃泌素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胃泌素瘤gastrinoma

又叫卓-艾二氏综合征,系一种功能性肿瘤。本病以30~50岁男性为多见。临床表现为:大量分泌胃酸;发生顽固性、难治性胃溃疡,部位不典型,反复发作;高胃泌素血症;X线或病理检查存在胃分泌素肿瘤,多起源于胰腺。有的可伴有其他内分泌腺功能紊乱。本病性质严重,如不认真治疗,可并发出血、穿孔而致死亡。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本。

胃泌素瘤gastrinoma

亦称卓—艾综合征Ⅱ型(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 Ⅱ)。多发生于胰头和胰尾部,亦可位于十二指肠、脾门或胃壁。主要表现为:
❶顽固性消化性溃疡;
❷有大量胃酸分泌;
❸水样泻或脂肪泻;
❹胰腺部位发现非β细胞的胰岛细胞瘤。血清胃泌素明显升高。胃肠钡餐X线检查、胃镜、B型超声波检查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确诊需要剖腹探查。以手术治疗为主。应用甲氢咪呱、呋喃硝胺等,可暂时缓解症状并为手术创造条件。

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又称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或胰源性溃疡,是由于胰岛D细胞肿瘤分泌大量胃泌素引起以溃疡和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多见。男性稍多。病理改变主要是胰岛D细胞的肿瘤,少数病例无肿瘤而是D细胞群增生。据统计60%为恶性肿瘤,29%为良性腺瘤,10%是细胞增生所致。多数肿瘤发生在胰腺,也可见于胃窦或十二指肠壁。1960年Gregory从肿瘤中提取到胃泌素,从而明确本病主要是由于肿瘤分泌大量胃泌素促使胃酸、胃液分泌过多,胃粘膜增生变厚,引起消化性溃疡及腹泻。高酸性胃液使十二指肠及空肠液酸化,刺激肠蠕动增加,也刺激胰泌素分泌,使胰液的水和HCO3-分泌增加,同时促使胆囊收缩素(CCK)释放,造成水泻。肠腔酸性环境影响胰蛋白酶及胰脂肪酶的活性,亦可引起脂肪泻。
顽固性消化性溃疡是本病的特点,据统计84~92%患者有消化性溃疡。约1/4的溃疡发生在少见的部位,如十二指肠降部或空肠。溃疡常经久不愈,药物治疗效果差。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容易在短期内溃疡复发或发生吻合口溃疡。本病并发溃疡穿孔者约占18%,并发消化道出血约25%,虽与一般消化性溃疡病相似,但程度较严重。一般不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本病的另一个特征是腹泻,占36~81%。约1/5患者腹泻比溃疡早出现,可表现为急性发作伴较长的间歇期,水泻可致低血钾。此外,有20~25%胃泌素瘤与其他内分泌肿瘤合并存在,最常见的是甲状旁腺腺瘤,其他包括胰岛细胞瘤、胰升血糖素分泌瘤及垂体前叶、肾上腺、甲状腺或卵巢肿瘤等。称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MEA-Ⅰ)。
临床上有顽固性消化性溃疡伴特别高胃酸的胃液分泌并有腹泻者均应考虑本病。下列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
(1) 胃酸分泌测定: 胃酸分泌过多的标准: 夜间12小时胃液量>1,000ml,游离酸>100 mmol/L; BAO(基础胃酸分泌)每小时>15mmol; BAO/PAO(基础胃酸分泌/高峰胃酸分泌)>0.6; 胃手术后BAO每小时>5mmol。
(2) 血清胃泌素测定: 血清胃泌素显著增高,常超过正常值(<100 pg/ml)数倍至十倍。
(3) 激发试验: 不典型病例胃酸分泌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清胃泌素也仅轻度升高,类似十二指肠溃疡或萎缩性胃炎,此时需作激发试验加以鉴别。本病采用钙剂或胰泌素刺激后,可见血清胃泌素明显增高,胃酸分泌也明显增加;通常钙剂刺激效果比胰泌素刺激好。
(4) 胃肠X线钡餐检查: 可间接发现大量胃液分泌使钡剂稀释,胃粘膜皱襞肥厚,十二指肠粘膜也可增厚、水肿呈卵石状。如有不寻常部位的溃疡,更有助于诊断。
(5) 其他检查: B型超声显象扫描、选择性血管造影、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等可显示胰腺内肿块,但良性肿瘤瘤体常<1 cm,容易被遗漏,因胰实质肿瘤常不影响胰管,故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不易显示。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切除整个胃泌素瘤,如为良性腺瘤者可因此治愈。60%胃泌素瘤为恶性,由于手术时肿瘤已有转移,或原来为多发性,不易切除所有肿瘤,所以应同时作全胃切除以控制溃疡复发。已知恶性胃泌素瘤生长缓慢,术后应辅以链佐霉素(streptozotocin)及其他支持疗法,可延长存活期。甲氰咪呱在胰源性溃疡亦有控制胃酸分泌作用,有主张在已有转移的恶性胃泌素瘤可采用小范围手术,结合甲氰咪呱和其他制酸剂以及链佐霉素抗肿瘤治疗。对不能耐受手术者也可采用药物对症治疗。

☚ 胰腺良性肿瘤   肠血管活性肽瘤 ☛

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引起的症群称卓-艾(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又称复发性消化性溃疡。据估计约占手术治疗的溃疡病的1%。胃泌素瘤可为腺瘤或癌,鉴别诊断不易,常需根据有无转移协助诊断。瘤可为单个或多个,位于胰体者多数为多个,位于十二指肠及胰尾者较多单个。少数患者的病变为胰岛细胞增生,另一种意见认为胃泌素瘤可伴有多种类型的胰岛内分泌细胞增生,但增生的并非胃泌素细胞。胃泌素瘤起源于何种胰岛细胞曾有疑问,因为正常人胰腺内不含胃泌素细胞,但在人胚胎后期胰腺可能有胃泌素细胞。一般认为胃泌素瘤起源于胰岛D细胞。
临床表现
❶溃疡病: 约90%以上病人有溃疡病史和症状,其特点为胃酸分泌量大,上腹痛明显,呕吐、溃疡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高,在胃次全切除术后,溃疡的复发率高,常发生吻合口溃疡,可伴食管炎和食管缩窄。轻型病人仅有轻度腹痛,缓解期较长。溃疡部位以十二指肠球部最多见,约占60%以上,多发性溃疡发生率可高达20%,约20%溃疡位于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近端,胃溃疡少见,不到10%。患者基础胃酸分泌量往往大于每小时1.5mEq,过夜基础胃酸分泌量往往大于100mEq。基础胃酸排量(或浓度)与刺激后最大胃酸排量(或浓度)比值升高,>0.6,这是由于即使在基础状态,在大量胃泌素作用下,胃酸分泌已受到兴奋。
❷腹泻颇常见,可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少数病人只有腹泻而无溃疡病症状。多数病人每日排便不到10次,量少于1,000ml。部分病人有低血钾。腹泻是由于大量酸性胃液进入空肠和小肠所引起,除水和电解质丢失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12的吸收也减少。
❸约10~40%病人属于第一型多内分泌腺瘤病,伴多个内分泌腺受累的表现。
胃肠道X线检查示胃粘膜粗糙,张力过低,蠕动迟缓,含大量胃液,十二指肠除有溃疡外,肠腔扩大,呈十二指肠炎的表现。
诊断 血胃泌素基础值多增高,达500pg/ml以上,具诊断价值,如只有轻度增高,滴注钙或注射胰泌素兴奋胃泌素分泌呈过高反应可协助诊断。在另一些疾病中,胃泌素也可增多,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癌、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但在这些疾病中,胃酸不高。
治疗 胃泌素瘤,即使已有转移者,发展较慢,患者死于溃疡病较死于肿瘤扩展者为多。全胃切除以完全消除分泌胃酸的组织,效果较好,为首选疗法。次全切除极容易复发,未能奏效。在手术时,如有可能,应争取切除胰腺肿瘤,但彻底切除甚为困难。因胃泌素瘤半数以上为恶性,约80%已有转移,良性肿瘤可为多发性的。有时肿瘤体积甚小,不易找到。如胰岛细胞位于十二指肠,而又无转移病灶,应争取手术切除。内科治疗包括制酸药、抗胆碱能药,但疗效不显著,且不能防止并发症发生。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cimetidine)治疗效果较佳,每日1.2~2.4g,可使症状消除,胃酸分泌明显减少,但肿瘤未除,胃泌素并不下降,未能根治。为控制肿瘤发展,有转移或未能切除时可用链脲霉素治疗。

☚ 胰高糖素瘤   生长激素抑制素瘤 ☛
000165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9: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