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乔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李乔1909—彝族,云南石屏人。 李乔1934—台湾苗栗人 李乔
李乔 李乔1909—2002小说家。彝族。云南石屏人。1927年初中毕业后入昆明东陆大学预科,后流亡至上海。抗战爆发后参加滇军,曾参加台儿庄战役。1948年参加滇桂边区游击纵队。新中国成立初在云南民族学院和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曾任云南省文联副主席、昆明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他的作品大都以凉山地区彝族、傣族人民的生活为题材,反映由奴隶制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变革,表现少数民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幸福欢悦景象,风格朴实明朗。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三部曲(包括《醒了的土地》《早来的春天》和《呼啸的山风》)和《寒夜》三部曲(包括《寒夜》《荒村》《孤灯》)是其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破晓的山野》《未定的梦》,短篇小说集《挣断锁链的奴隶》等。 ☚ 范长江 罗大冈 ☛ 李乔 李乔1934—小说家。原名李能祺。苗栗人。出身贫苦农家。1954年毕业于台湾新竹师范学校。先后在中、小学和苗栗农工职业学校任教。其父为抗日志士,被捕后坐牢多年,家人因之而沦为贫民。屈辱的童年生活对李乔的创作甚有影响。他的小说大多取材于台湾农村生活,既有逼真写实,又有象征、哲理意味。长篇小说《寒夜三部曲》(《寒夜》《荒村》《孤灯》)广泛地反映从日据时期到光复后台湾人民的苦难和挣扎,是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有《飘然旷野》《恋歌》《晚晴》《人的极限》《山女》《恍惚的世界》,长篇小说有《山园恋》《痛苦的符号》。此外有散文、评论、剧作等。有《李乔自选集》。 ☚ 周伯乃 水晶 ☛ 李乔 李乔1919.12.5——原名李公越,曾用名李世林,笔名有野鹤、李乔等。辽宁沈阳人。三十年代在沈阳等地从事报刊编辑工作,1935年主编文学周刊《平凡》,1939年参加《文选》刊行会。1936年开始文学创作,在沈阳《民报》、《民声晚报》、长春《大同报》等发表中短篇小说《虚荣》、《肥皂》等。1938年起在奉天放送(广播)话剧团等处任编导,除继续从事小说创作外,积极进行戏剧创作,在沈阳《盛京时报》、《文选》、《文最》、长春《新文化》、《新满洲》、《满洲文艺》等报刊上发表独幕剧《夜航》、《紫丁香》, 多幕剧《长白山》、《虞美人》、《生命线》、《血刃图》和小说《五个夜》等。他的剧作现实感强,地方气息浓郁,艺术表现上也作了多种探索,在东北沦陷时期戏剧创作中产生过较大影响。建国后在北京、沈阳等地从事戏曲编导工作。先后创作和改编的剧本达五十余个。后从事文学翻译活动。 ☚ 苏一平 李超 ☛ 李乔 李乔1904.8——笔名有普济、夷明等。云南石屏人。少年时代当过矿工。初中毕业后,为了生活出路,流浪到昆明、上海。1930年应创造社征稿,写了反映个旧锡矿生活的中篇小说《未完成的斗争》。后又回到云南石屏、蒙自、个旧等地的中小学教书。其间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散文和通讯。1937年8月在“左联”刊物《中流》上发表的《锡是怎样炼成的?》,揭露个旧锡矿老板诱骗大批破产农民作为他们赚钱的工具,对他们进行残酷剥削,因而引起他们自发的反抗斗争。这是三十年继夏衍的《包身工》之后,又一篇反映工人悲惨生活的有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品。抗战爆发后,作者一面教业之余,继续发表通讯报告,作品例如《征程》、《活捉铁乌龟——鲁南血战之一》和《饥饿褴褛的一群》等。《饥饿褴褛的—群》揭露云南地方官吏利用抽壮丁中饱私囊,克扣伙食费,致使被抓的三百多名健壮农民大半在路中累死、饿死的惨剧,“画出了抗战黑暗的地狱的真相”,(同期《文艺阵地》“编后记”)曾经引起文坛的重视。作品富有生活实感,文笔细致朴实。1948年,作者脱离教书生活,参加党领导的游击队。解放后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先后出版《欢笑的金沙江》、《早来的春天》、《呼啸的山风》等三部长篇小说和短篇集《挣断锁链的奴隶》等。 ☚ 李立 李冰人 ☛ 李乔 当代作家。彝族。云南石屏人。30年代开始习作小说。解放后从事民族工作和创作。有多卷本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短篇小说集《挣断锁链的奴隶》等。 李乔 李乔1909—Li Qiao跨现、当代小说家。云南省石屏县人。初中毕业后曾在中、小学任教。30年代就写过小说,但创作成就主要建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是当代出现的第一个彝族小说家。1951年以发表短篇《拉孟回来了》知名于文坛,后又陆续发表了《挣断锁链的奴隶》、《一个奴隶的命运》等,并结为短篇小说集《挣断锁链的奴隶》。还有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和散文集《小凉山漫步》等。 ☚ 刘绍棠 陈登科 ☛ 李乔 李乔1934~当代小说家。原名李能棋。台湾苗栗县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抗日志士。父母早逝。1954年毕业于新竹师范学校,先后执教于中、小学及苗栗农工职校。6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62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阿妹伯》。翌年发表另一短篇《苦水坑》,荣获台湾《自由谈》元月征文首奖。此后已有近200篇中短小说问世,已出版的小说集有《飘然旷野》、《恋歌》、《晚情》、《人的极限》、《山女》、《恍惚的世界》及《李乔自选集》等,长篇小说有《山国恋》、《痛苦的符号》、《冤恨惨绝录》。其代表作长篇小说《寒夜三部曲》(《寒夜》、《荒村》、《孤灯》)于1980年出版。该作近百万字,既是从清末到日寇投降的50年历史,又是汉民族开拓台湾和御外护台、保卫中华民族根基的一整部台湾历史。作品塑造了刘阿汉、彭阿强、叶灯妹、刘明基、刘明鼎、邱梅等开发者、创业者、革命者、抗日志士的一系列典型形象。小说的语言生动活泼,色彩明丽,虚实相间的技巧和象征的表现手法,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另有《罗福星》等剧本及数量不少的散文、评论、译文等。 ☚ 王蒙 冯德英 ☛ 李乔 李乔1909~现当代彝族作家。云南省石屏县人。少年时曾随其父及叔父在锡都个旧当矿工,后靠半工半读得以学完初中课程。1930年流浪到上海,受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作品的影响,开始写作。发表了第一篇报告文学《锡是如何炼成的》。抗日战争中,曾参加台儿庄战斗,写有通讯报道《征程》、《军中记忆》等。解放后的作品,大多以凉山彝族人民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斗争为题材。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三部曲。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以广阔而独特的民族生活画面,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其他还有《挣断锁链的奴隶》、儿童文学集《寄自小凉山》、长篇小说《破晓的山野》等。作品朴实、清新、自然,颇具民族特色。曾被译成俄、英等多种文字。 ☚ 毛依罕 康朗甩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