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书华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李书华1890—1979河北昌黎人 李书华
李书华李书华(1890—1979) 廖盖隆等主编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322页 李书华1890——1979字潤章,河北昌黎人,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 生。1908年初入保定直隸高等農業學堂,1912年4月畢業後留學法國,入蒙達邑男中學。1914年改讀莫蘭中學。1915年秋,入都魯芝大學。1918年,考獲都魯芝大學農學技士證書及理學碩士學位; 同年留校專習物理學。1919年轉入巴黎大學理學院; 同年任北京大學駐歐通訊員。1922年6月,獲法國國家理學博士學位; 8月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1925年任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1926年初,任中法大學服爾德學院院長兼居禮學院物理學教授; 3月任中法大學代理校長,仍兼服爾德學院院長。1928年9月,任国立中華大學副校長。1929年8月,任國立北平研究院副院長。1930年12月,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務次長。1931年3月,任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董事,和被举为該會教育委員會主席。並历任該會考試委員會委員长; 6月任教育部部长。1932年1月,回任北平研究院副院長; 同月任立法院立法委員; 3月國民政府聘爲國難會議議員; 同年任中法大學校董會董事; 中國物理學會第一届理事會理事長。1933年任中國物理學會第二届理事會理事長; 同年兼任天然博物院代理院長。1934年與雷寶華等為天津大公報合編《科學週刊》; 4月任故宫博物院理事會理事; 秋,任中法教育基金委員會中國代表團教育部代表。1935年9月,任國立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評議會評議員; 1936年春,任中法教育基金委員會中國代表團主席。抗日戰争爆發後,1938年3月,由香港赴昆明,設北平研究院總辦事處於昆明,1943年夏,兼中央研究院總幹事,至1945年秋辭職。1945年5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六届中央執行委員; 10月任中國出席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代表; 同月國民政府任為國立北平研究院副院長。1947年當選第一届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8月任北平研究院學術會議會員。1950年至1951年,在巴黎大學及法蘭西學院從事“大分子”研究。1953年3月,移居美國紐約; 同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大分子”。1979年7月4日病逝於紐約,終年 89歲。著有 《原子論》、《原子論淺說》、《房山游記》、《造紙的傳播及古紙的發現》、《指南針與指南車》、《普通物理學實驗講義》等。 李书华 李书华字润章,河北昌黎人,1890年生。保定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法国鲁芝大学毕业,获芝鲁大学理学硕士、法国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19年任北京大学驻欧通讯员。1922年8月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25年任北京大会物理系主任。1926年初任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院长兼居礼学院物理学教授; 3月任中法大学代理校长。1928年9月任中华大学副校长。1929年8月任北平研究院副院长。1930年12月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1931年3月任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董事及该会教育委员会主席、该会考试委员会委员长;6月任教育部部长。1932年1月任立法院立法委员;3月任国民政府国难会议议员。1933年任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 同年兼任天然博物院代理院长。1934年4月任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理事; 秋任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中国代表团教育部代表。1935年9月任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会评议员。1936年春任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中国代表团主席。1943年夏兼中央研究院总干事。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10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代表; 同月任北平研究院副院长。1947年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8月任北平研究院学术会议会员。1953年3月移居美国纽约; 同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1979年7月4日在纽约病逝。著有《原子论》《原子论浅说》《房山游记》 《造纸的传播及古纸的发现》 《指南针与指南车》《普通物理学实验讲义》 等。 ☚ 李凤鸣 李立柏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