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与空肠造瘘护理
胃与空肠造瘘是从腹部作一切口,将乳胶管放置到胃或高位空肠内,从引出体外一端灌注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解决病人不能由口进食的问题。
需行胃造瘘的病人,因长期不能由口进食,全身营养情况较差,术前应及时输液、输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全身情况,并作好解释工作,增强病人的信心,取得术后的配合。手术日晨要安放胃管至梗阻或狭窄部位以上,吸尽胃内残留内容物,防止麻醉时因呕吐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术后造瘘管要固定牢靠,防止脱出。腹壁造瘘管周围盖以凡士林油纱及无菌敷料,每日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一般在术后第三天肠蠕动恢复后,开始灌注饮食。从清流、流食开始,每日灌注3~5次,食量由少逐渐增加,以使胃肠道适应,最后可灌半流食,并间隔喂水。灌注时,患者取半坐卧位,用煮沸消毒的漏斗或迨金注洗器喂食。食物要细碎,每次注食后要再喂少量开水,以冲净管腔,防止食物阻塞管道或残留在管腔内发生腐败,导致腹泻。食物温度以高于体温2~3℃为宜。食物要新鲜,用具必须在餐前煮沸消毒。如喂后不适,可逐情调节食谱,改为清淡易消化食物。
行空肠造瘘时,因所进饮食不经过胃的机械性消化,所以只能滴入匀浆饮食,如牛奶、豆浆、浓米汤、稀藕粉、肉汤、鸡汤、果汁等。如须用输液瓶点滴喂入,滴入速度不可过快,以防引起心悸、出汗、头晕、腹胀、腹泻等倾倒综合征,一般滴速应为每分钟80~100滴,每次喂食量不超过300ml,每日6~8次。全日量要分次在24小时内均匀滴入,不可集中在短时间内滴完,以致造成患者空腹时间过长,产生低血糖现象。为防止食物过冷,可将滴瓶的乳胶管置于热水袋上或置于热水瓶内加温(热水瓶塞上开两个孔,将乳胶管置入热水瓶中,仍可盖上瓶塞)。有条件时可用鼻饲泵控制滴速。空肠造瘘在滴入混合奶后,有的病人可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所以开始饮食要以碳水化合物如糖水、米汤为主,从低浓度、低容量逐渐增加,同时给以助消化及止泻药物。
胃、空肠造瘘患者,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术后早期做好口腔护理,病人能活动后要早晚刷牙,定时漱口,以防口腔内细菌繁殖,引起腮腺炎或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