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淡竹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淡竹葉
淡竹葉  dànzhúyè

喬本科植物淡竹葉的乾燥帶葉莖枝。因其葉似竹而味淡,故名。莖圓柱形,色枯黄;葉披針形,色青緑。主治熱糙渴,心煩,小便赤澀。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淡竹葉》:“處處原野有之,春生苗,高數寸,細莖緑葉,儼如竹米落地所生細竹之莖葉。其根一窠數十鬚,鬚上結子,與麥門冬一樣,但堅硬爾。”清·劉興《草木便方·淡竹葉》:“消痰,止渴。治煩熱,咳喘,吐血,嘔噦,小兒驚癇。”

淡竹叶herba lophatheri

渗湿利水药。出《本草纲目》。见《抱犊集》。又名竹叶门冬青、迷身草。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Brongn.的茎叶。切段,晒干。生用。主产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甘、淡,寒。入心、胃、膀胱经。功能清热除烦,利尿。主治:❶牛沙淋尿血,与滑石、车前子、猪苓、木通、生地黄、生石膏等配伍(《抱犊集》)。
❷热证,与黄连、栀子、黄柏、木通配伍。
❸牛喉风,与桔梗、玄参、生地黄、射干、山豆根、牛蒡子、万年青等配伍,如甘桔散(《抱犊集》)。
❹牛膀胱胀,与车前草、木通、香薷草、灯心草、生地黄配伍。
❺牛垫舌黄症,与地骨皮、酒芩、芒硝、大黄、明雄黄等配伍(《大武经》)。牛、马15~45克; 猪、羊6~15克。为末或煎汤灌服。孕畜慎用。本品含三萜化合物、芦竹素(arundoin)、印白茅素(cylindrin)、蒲公英赛醇(taraxerol)和无羁萜(friedelin)。另含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糖类。本品煎剂对人工发热的家兔、猫等有解热作用。利尿作用不强,但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尚有升高血糖,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炭疽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淡竹叶

药名。出《本草纲目》。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茎叶。主产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等地。甘、淡,寒。入心、肾经。清热,除烦,利尿。治热病心烦口渴,小便赤涩,淋浊,尿血,口腔炎,咽喉炎,牙龈肿痛,齿衄,鼻衄。煎服:9~15g。本品含三萜化合物:芦竹素、印白茅素、蒲公英赛醇和无羁萜。还含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糖类。对人工发热的动物有退热作用,并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出;尚有增高血糖的作用。淡竹叶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有抑制作用。

淡竹叶common lophantherum

Lophantherum gra-cile Brongn.,又称竹叶麦冬。禾本科,淡竹叶属。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林下或荫蔽处。分布中国自华东、华南至西南等地;也见于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须根稀疏,其中部可膨大呈纺锤状的块根。秆光滑,直立。叶片广披针形,无毛或两面有柔毛。圆锥花序分枝开展;小穗线状披针形,有极短的柄,最下1花为两性,余为中性;颖顶端钝,边缘转薄;不育外稃相互紧密包卷,顶端有短芒。花果期6~10月。全草入药,为清凉、解热、利尿药;可作牧草。

淡竹叶lophatherum

系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内含有三萜类和甾类物质芦竹素、白茅素等。有解热、利尿等作用。临床用于高热、不宁、口渴等患者。应用时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量3~9g。

淡竹叶1dàn zhú yè

《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淡竹叶(25)。药名。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全草。
【别名】竹叶门冬青(《分类草药性》),迷身草(《岭南科学杂志》),山鸡米(《华南经济禾草植物》),竹叶麦冬(《中国药植志》),金竹叶(《广西中兽医药植》),长竹叶(《江苏植药志》),山冬、地竹、野麦冬(《广西中药志》),淡竹米(《药材学》),林下竹、土麦冬(《闽东本草》)。
【性味】甘淡,寒。
❶《本草纲目》:“甘,寒,无毒。”
❷《生草药性备要》:“味甜辛淡,性寒。”
【归经】
❶《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❷《本草撮要》:“入手少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治热病口渴,心烦,小便赤涩,淋浊,口糜舌疮,牙龈肿痛。
❶《本草纲目》:“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❷《生草药性备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
❸《握灵本草》:“去胃热。”
❹《本草再新》:“清心火,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
❺《草木便方》:“消痰,止渴。治烦热,咳喘,吐血,呕哕,小儿惊痫。”
❻《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气喘,眼痛。”
❼《现代实用中药》:“清凉解热,利尿。治热病口渴,小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口腔炎。”
❽《广西中药志》:“治鼻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


淡竹叶2dàn zhú yè

《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鸭跖草(1)。药名。鸭跖草的别名,参见“鸭跖草”条。

淡竹叶dànzhúyè

中药名。
❶出《本草纲目》。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Brongn. 的茎叶。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等地。甘、淡, 寒。入心、胃、小肠经。清热利尿。治热病心烦, 口渴, 小便黄赤, 口腔炎, 咽喉炎, 牙龈肿痛。煎服: 6 ~9 克。本品含芦竹素、印白茅素、蒲公英赛醇和无羁萜。淡竹叶对人工发热的动物有退热作用, 并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出, 此外尚有增高血糖的作用。
❷即竹叶, 详该条。

淡竹叶

淡竹叶

淡竹叶,又名山鸡米、淡竹米、野麦冬。始载于《滇南本草》。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Brongn.的茎叶。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等省。原植物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5~6月未开花时采收,切除根部,晒干。
本品味甘、淡,性寒。归心、肺、小肠经。功能清心火,利小便,除烦止渴。主治热病烦渴、心烦不眠、口舌生疮、小便热赤、淋病、肺热咳嗽等证。用治热病烦热口渴,可与石膏配伍,以清气分之实热;如病后津伤,虚热烦渴,则与麦门冬同用,有益阴清热之功。治心火上炎之心烦不眠,或口舌生疮,与黄连、连翘等同用,能清降心经之火。治小儿胎热,面赤眼闭,口中气热,啼哭躁扰,用本品配甘草、黑豆、灯芯,煎汤频进,则又有清解热毒的功效。本品甘淡而寒,善清心火而利小便,能使上焦火热从水道渗泄,故凡心火上炎而兼小肠热郁的证候,用之最为切当。如配合木通、灯芯草、白茅根等泻火利尿药,可治暑热内蕴,小便短赤,以及热淋、血尿等证。此外,《滇南本草》尚用以治疗肺热咳嗽。近世亦多用于风热、感冒及咽喉炎、支气管炎等。煎服,10~15g。
碎骨子为淡竹叶的根茎及块根,亦供药用。有清热利尿的作用,并能堕胎催生,主要用于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等证。煎服,10~15g。
实验研究: 淡竹叶茎叶含三萜化合物: 芦竹素、印白茅素、蒲公英赛醇、无羁萜。还含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糖类。
对人工发热的动物,淡竹叶煎剂有解热作用,其粗制剂效价相当于非那西丁的1/72。人服本品煎剂10g,利尿作用弱,但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此外尚有升高血糖作用。

☚ 薏苡根   鸭跖草 ☛
000023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