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逆流
在不少逆行肾盂造影及部分静脉尿路造影中,可见造影剂外溢或倒灌至肾盂肾盏以外的区域,称为“肾逆流”,大多是由于肾盂肾盏内的压力增高所致。按造影剂外溢于肾盏穹窿部或倒灌进入肾小管的区域,可分为穹窿逆流及小管逆流两大类。
穹窿逆流 因肾盏穹窿部壁的受压撕裂,造影剂流注在肾周围的肾窦内,依其进入范围又可分为:
❶肾盂肾窦逆流,造影剂主要进入肾盏周围之肾窦内,X线表现为在肾盏穹窿部的周围有边缘不清的角状、角块状或多形带状造影剂影,或围绕肾盏颈部的边缘毛糙的阴影。
❷肾盂血管周围逆流,造影剂散布在肾静脉的分支,如叶间静脉、弓形静脉、放射状皮质静脉等的间隙间; 造影片上显示在肾盏周围呈拱门状、不规则细条状、弓形或横行的阴影。
❸肾盂静脉逆流,造影剂破入肾静脉分支内,表现为从肾盏周围走向脊柱的树枝状阴影,但造影剂迅速就被血流所冲淡,并随肾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因此显影密度较淡,时间亦短,在常规造影片中较少见到。
❹肾包膜下逆流,造影剂可从肾窦内沿血管周围间隙,穿过皮质直达肾包膜下,并沿肾外缘分布于肾表面,在肾影外缘呈镰刀状影。
❺肾盂腹膜后逆流,造影剂穿破肾包膜,而散布于后腹膜腔的结缔组织内,在肾区或肾区周围有不规则弥散的造影剂影。
❻肾盂淋巴逆流,造影剂外溢于肾盂肾窦的间质内而被淋巴系统所吸收,表现在肾盂肾盏的周围有呈纤细、蜿蜒而迂曲的串珠状阴影,向中线行走,由于造影剂在淋巴管内运行较慢,所以其显影时间亦较长(X片-120)。
小管逆流 造影剂倒灌入肾乳头部的肾小管内,再远,可灌入肾实质内,又可分为:
❶局限性肾髓质部的小管逆流,造影剂进入肾小管内,在肾盏顶端呈束状、放射状、帚状或扇状影。
❷部分或整个肾锥体逆流,为小管逆流的进一步扩散到肾实质的结果,如扩散仅在锥体之髓质部,称“部分锥体逆流”,如髓质及皮质的间质内均有造影剂散布,则称为“整个锥体逆流”。造影片上,在肾盏顶部中央有一倒三角形的阴影,三角形的基底指向肾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