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Qū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利川,广西之田林,广东之吴川,云南之陇川、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满族、傈僳族等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 注引张澍之语云: “曲氏为桀臣曲逆之后。” (按: 桀,指夏桀,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中国姓氏大全》 称: “商代桀王有臣子曲逆,为此姓之始。” 商代无“桀王”,其最末一位君主为纣王,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附言於此,以正后学。) ❷郑樵注云: “姬姓,晋穆侯封少子成师于曲沃,支孙氏焉。今绛州曲沃即其地。望出陕郡雁门。”此以邑为氏,系出姬姓。 ❸ 《姓氏考略》 注引张澍又云: “唐奚契丹之酋领有曲氏。” 一音qǔ,亦现行姓氏。 唐代有曲环,安邑人; 宋代有曲珍,陇干人,环庆路副总管。
曲Qǔ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吉林之浑江,辽宁之盖县,新疆之布尔津,湖北之监利、洪湖,云南之邱北、兰坪等地均有。汉族、满族、白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此姓由浑江等县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当由 “曲”之qū姓音变而得。久而久之,遂分二氏。) 曲1.qū ❶彎曲。與“直”相對。《古文苑》杜篤《首陽山賦》:“嗟首陽之孤嶺,形勢窟其槃曲。” ❷屈,順服。《漢書》賈誼《鵬鳥賦》:“大人不曲,意變齊同。” ❸婉轉,曲折。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隨色象類,曲得其情。” ❹江灣曲折處。枚乘《七發》:“窮曲隨隈,踰岸出追。”張衡《南都賦》:“游女弄珠於江皋之曲。” ❺偏僻之所。見“鄉曲。” ❻古代軍隊編制的較小單位。《文選》張衡《西京賦》:“結部曲,整行伍。”李善注:“……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 2.qǔ 樂曲。揚雄《太玄賦》:“聽素女之清聲兮,觀宓妃之妙曲。” 曲 曲❶指宋以来的南曲和北曲。体式与词相近,都为合乐的长短句歌词,但曲在正格之外可加衬字,语言通俗浅显, 不避方言口语。包括戏曲和散曲两类,其中戏曲又分杂剧、传奇等,散曲又分套数和小令。盛行于元明清三代。 ❷广义的曲泛指唐宋以来可人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等。 ☚ 四、戏曲音乐 散曲 ☛ 曲 曲曲是一种可供演唱的韵文形式。泛指历代各种带乐曲的文学艺术样式,包括戏曲、散曲、曲艺、小曲等。在历史文献中,一般又多用以专指宋元以来的南曲与北曲。 曲最常见的是剧曲和散曲。剧曲或可通称为“戏曲”,亦有径称为“曲”的。剧曲是代言体的曲,它与宾白、科介一起塑造剧中人物,敷演故事。散曲则只有曲子而无科白,不在舞台上搬演而只用来清唱,所以又叫“清曲”。散曲中单支曲子称为“小令”,两支以上曲子按一定的音乐关系相联而成的整套组曲称为“套曲”。元明清杂剧、传奇的剧曲音乐结构亦大多属于套曲。另有称为“时曲”的,指流传于当时的民间小曲与部分流行一时的清唱散曲。曲艺大多是叙事体的韵文,如宋金时的诸宫调,明清时的鼓词弹词等类。 南曲是对宋元时南方戏曲、散曲所用曲调的统称。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以南曲为主。北曲是对宋元时北方戏曲、散曲所用曲调的统称。元杂剧都用北曲,明清传奇也采用部分北曲。元代中叶以后,又出现在一个套曲里兼用南曲与北曲的体式,称为“南北合套”。 曲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性质。就其音乐性看,曲远源于上古民间歌谣、乐舞及隋唐燕乐、唐曲子等,在形成过程中,曲还吸收大量词牌音乐和各族地方民间曲调。从文学体式看,曲与诗词可谓同源而异派,曲在形成过程中亦受到诗词的影响。南北曲与词相近,都是按一定的曲调牌子定格填写的长短句韵文,但曲较词更为自由易变,一般在字数定格之外可加衬字,借宫变调较灵活随机,而且常常数支曲联缀成套。此外,也有齐言的曲,如清代花部剧中的曲子及说唱曲等。曲在演唱过程中,又表现了它的演出性,这就关涉诸如声乐、舞蹈、表演、剧场等许多演出艺术门类。 ☚ 曲学 曲学 ☛ 曲 曲古诗的一种。宋李之仪《谢人寄诗并问诗中格目小纸》:“千歧万辙,非诘屈折旋则不可尽,则为曲。”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三:“声音杂比,高下短长谓之曲。”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委曲尽情曰曲。”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体凡》:“导其情为曲。”徐师曾《文体明辨·序目》:“高下长短、委曲尽情以道其微者曰曲。”说明曲是一种旋律多变化、内容较曲折、感情较细微的诗歌。《乐府诗集》中有《乌栖曲》、《大堤曲》,李白有《渌水曲》、《凤凰曲》、《凤台曲》,李贺有《贵公子夜阑曲》、《湖中曲》、《屏风曲》、《夜饮朝眠曲》、《江楼曲》、《莫愁曲》、《静女春曙曲》,李商隐有《宫中曲》、《射鱼曲》、《房中曲》、《烧香曲》、《又效江南曲》等。 ☚ 咏 篇 ☛ 曲 金元之际产生的一种抒情诗体。曲和词都是配合音乐、讲究平仄的长短句,其主要区别在所配的音乐不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格律上的差别。如果排除这些因素,例如将诗、词、曲翻译成同一门外国语,三者之间独立成体的差别就消失了。事实上,外国汉学家在向本国读者介绍中国的词曲时,就只能笼而统之称为 “诗”。曲与词一样,也是流行音乐的产物。当时的流行音乐叫“北曲”,是金人入主中原以后来自北方的音乐与汉族原有的音乐结合而产生的 “新变声”; 元明之际,南方又开始流行另一种独具风格的音乐,人称 “南曲”。所以,从音乐上说,“曲” 应该兼指南曲和北曲。同时,南曲和北曲不仅只是流行歌曲,而且也用于歌剧演唱,因此,“曲” 又应该包括元明杂剧 (北曲) 和明清传奇(南曲)。古人将歌剧称为 “戏曲”,就是这个道理。近代学者董康所编 《曲海总目提要》 就是一部介绍杂剧和传奇的工具书。尽管如此,“曲” 仍然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因为其基本结构单位是单独的歌曲,由两首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歌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便构成了 “套数”(套曲); “套数” 才是戏曲的结构单位,如元杂剧通常为四则,一个“套数”就构成一则。作为一种诗体,“曲”在元代主要指非戏曲的歌曲,即通常所谓 “散曲”。散曲又有 “小令” 和 “套数” 之分。小令是一首单独的歌曲,套数则是一组宫调相同的歌曲。如词一样,曲也有乐谱,叫作 “曲调”,每一个曲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作 “曲牌”,而且都属于一定的宫调。所谓 “宫调” 就是今天所说的调式,北曲常用的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九种调式,合称 “九宫”。不同的宫调有不同的 “声情”,例如,黄钟宫富贵缠绵,正宫惆怅雄壮,南吕宫感叹伤悲,大石调风流蕴藉,小石调旖旎妩媚,双调健捷激袅。古人写曲,原来也是按照乐谱填词,是可歌可唱的,故选用什么曲调要与所表现的感情色彩相配。曲词也要讲究格律,其句式、平仄、押韵等都有特定格式,统称为 “曲律”,其基本原理与词律一样,只是具体规则不同。值得一提的是,曲句可用衬字。所谓 “衬字”,指在曲谱规定的字数之外所加添的字,或者在句首,或者在句中,既可以是虚字,也可以是实字,衬字不限平仄,不拘多少,从一字到十数字不等,但以六七字最为常见。如关汉卿的套曲 《南吕·一枝花》 中“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一句,只有 “我是一粒铜豌豆” 七字为曲谱所规定,其余都是衬字。衬字的运用,使曲句显得活泼灵动,即使我们对其音乐一无所知,只当诗歌朗读,也能感到一种特殊的韵味。 曲 曲词的异名。当词以音乐为主、文字为附时,常由“曲子词”简称为“曲”、“曲子”。唐五代至宋初一般习惯于这样称呼。 ☚ 曲子词 曲子 ☛ 曲诗体名。宋李之仪《谢人寄诗并问诗中格目小纸》:“千歧万辙,非诘屈折旋则不可尽,则为曲。”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三:“声音杂比高下短长谓之曲。”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委曲尽情曰曲。”徐师曾《文体明辨序目》:“高下长短扫曲尽情以道其微者曰曲。”曲,属清商曲辞.西曲歌。 曲 曲qū弯曲处,深处。《魏风·汾且洳》三章:“彼汾一曲,言采其。”毛《传》:“,水舃也。”朱熹《集传》:“一曲,谓水曲流处。”《秦风·小戎》一章:“在其板屋,乱我心曲。”《齐诗》说:“民以板为屋室。” 毛 《传》 “西戎板屋。”郑《笺》:“心曲:心之委曲也。忧则心乱也。”《说文》:“曲,象器受物之形也。”段玉裁注:“引申之为凡委曲之称,不直曰曲。” ☚ 回遹 曲局 ☛ 曲读音q·ü(ˇ),为ü韵目,属u—ü韵部。丘玉切,入,烛韵。 ❶歌曲。 ❷歌谱。 ❸元曲,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 上一条: 齲 下一条: 苣
曲读音q·ü(-),为ü韵目,属u—ü韵部。丘玉切,入,烛韵。 ❶弯曲。 ❷弯曲的地方。 ❸理亏。 ❹姓。 ❺含有能发酵的活微生物或酶类的发酵剂。 上一条: 蛆 下一条: 麯 曲〔qu〕 nkud: ~ 背。nkud ghuad. 2.songb:酒~。songb joud. 曲霉 〔qu mei〕 songb. 曲曲弯弯 〔qu qu wan wan〕jid nkeib jid nkud: 这条路~。ad nhux goud nend jidnkeib jid nkud. 曲蟮 〔qu·shan〕 bad giongbghad doub. 曲ㄑㄩ;ㄑㄩˇqū; qǔ二1981①名贿赂。闽语。福建南部。《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凭伊觅~,咬啮势要,教向凤凰边遮嘱。」②名委曲。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③名蚕箔。古北方方言。《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司马贞索隐:「谓勃本以织蚕薄为生业也。北方谓薄为~。」《淮南子・时则训》:「具扑曲筥筐。」汉高诱注:「~,薄也,青徐谓之为~。」④动执着;咬定。吴语。浙江黄岩:一口~牢忒范子一口咬定这个样子。⑤动饲养家畜。客话。福建永定下洋〖 〗。⑥动无精打采地游荡。赣语。湖北蒲圻:他像失了魂样到处~。⑦动捆(柴火)。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柴‖~稻杆。⑧形见的世面很少。吴语。江苏苏州〖 〗、吴县光福〖 〗。   曲❶〈隐〉清末以来湖南长沙蔬菜行指数目九。参“江、都、神、少、歪、乱、星、哈、曲”。 ❷〈隐〉清末以来湖南长沙盐业指数目九。参“乙、兜、先、义、潘、炭、柴、哈、曲”。 曲麯❸*麴❸qū❶弯(跟“直”相对) △ ~径|弯~。 ❷不公正;不正确 △ 歪~。 ❸酿酒或做酱用的发酵剂 △ 酒~。 ❹姓。 另见660页qǔ。
曲qǔ❶宋元时期的一种韵文形式,可以演唱 △ 元~∣散~。 ❷歌曲 △ 圆舞~。 ❸歌谱 △ 作~。 另见658页qū。 曲麯、粬 ❻❶弯:~线︱~尺︱~颈︱~径︱~面︱~折︱拳~︱蜷(quan)~︱盘~︱蟠(pan)~︱弯~︱委~︱迂~︱骫(wei)~︱~~弯弯︱~径通幽︱迂回~折︱隐晦(hui)~折。 ❷使弯曲:~突徙(xi)薪。 ❸曲折隐秘的地方:河~︱乡~︱心~。 ❹不合理;不公正:~解︱~直︱~笔︱歪~︱~意逢迎︱是非~直。 ❺含有大量能发酵的活微生物或其酶类的发酵剂或糖化剂,呈块状,用来酿酒或制酱:~霉︱酒~。 ○款~(殷勤的心意) ︱衷~(内心的情感)︱委~(勉强迁就,暂时忍让)求全。 另见 qu。
曲❶乐曲:~子︱~谱︱~牌︱~调︱~艺︱作~︱谱~︱戏~︱舞~︱序~︱组~︱套~︱插~︱词~︱~高和(he)寡。 ❷一种韵文形式,句法比词灵活,多使用口语:~牌︱元~︱南~︱套~︱散~。 另见 qu。 曲qū❶ 不直的:曲折│曲径通幽。 ❷ 使物体变弯曲:曲突徙薪│曲腰哈背。 ❸ 弯曲或拐弯的地段:河曲│山曲。 ❹ 理亏,不公正:是非曲直。 ❺ 用粮食做成的块状物,里面含有活微生物和糖类发酵剂,多用来制酒:曲霉。 ❻ 姓。 另见424页qǔ。
曲qǔ❶ 歌曲:曲终人散│高歌一曲。 ❸ 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元曲。 ❸ 作谱:作曲│谱曲。 另见422页qū。 曲qǔ歌曲,歌谱。 【词汇】乐曲︱歌曲︱曲词︱曲律 【组词】一首钢琴曲︱谱曲 【例句】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 ❍ 他很小就养成了听钢琴曲的习惯。 【近义】谱︱歌 曲(3次) ❶迂曲。曾不知路之~直兮《章·抽》 ❷邪曲。背绳墨以追~兮《离》 ❸屈服。大人不~《服》 曲qū❶弯曲。与“直”相对。《荀子·劝学》:“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抽思》:“曾不知路之曲直。” ❷邪僻,不正义。《战国策·秦策五》:“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高诱注:“曲,邪。”《九思·遭厄》:“指正义兮为曲。” 另见“qǔ”
曲qǔ乐曲。《国语·周语上》:“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韦昭注:“曲,乐曲也。”《九怀·株昭》:“赴曲相和。”王逸注:“宫商并会,应琴瑟也。” 另见“qū” 曲qu另见qu。曲笔1 曲辩 曲柄 曲尺 曲房 曲解 曲谨 曲局 曲菌(jun) 曲流 曲率 曲霉 曲面 曲奇2 曲蟮 曲说 曲线曲巷 曲学 曲踊 曲泽 曲折 曲直 曲轴 部曲 大曲 河曲 红曲 酒曲 款曲 盘曲 屈曲 拳曲 蜷曲 神曲 歪曲 弯曲 委曲乡曲 迂曲 衷曲 曲别针 曲柄钻 曲拱桥 曲棍球 曲颈龟 曲颈甑 曲射炮 曲线板 曲折语 文曲星 曲肱(gong)而枕 曲尽其妙3曲径通幽 曲径轴封 曲里拐弯 曲曲弯弯 曲突徙薪4 曲线救国曲线阻力 曲意逢迎 九曲回肠 委曲求全 艰难曲折 是非曲直 隐晦曲折
曲qu另见qu。曲调 曲剧 曲目 曲牌 曲谱 曲式 曲艺 曲子北曲 插曲 岔曲儿 唱曲 词曲 度曲 歌曲 昆曲 南曲 散曲套曲 舞曲 戏曲 乡曲 心曲 小曲儿 序曲1 元曲 乐(yue)曲组曲 催眠曲 回旋曲 间奏曲 进行曲 狂想曲 牌子曲 前奏曲小夜曲 协奏曲 摇篮曲 圆舞曲 奏鸣曲 曲高和(he)寡2 曲终奏雅 乡曲之见3 乡曲之情4 异曲同工 乱我心曲 曲(一)qū (二)qǔ【辨形】 6画。象形。 【辨义】 曲(一)qū ❶弯曲。跟“直”相对:曲笔|曲柄|曲尺|曲颈|曲径|曲率|曲面|曲线|曲项|曲折|曲轴|曲别针|曲颈甑(zèng)|曲射炮|曲肱(gōng)而枕|曲尽其妙|曲径通幽|曲里拐弯|曲曲弯弯|曲突徙薪|曲意逢迎|扭曲|盘曲|屈曲|拳曲|蜷(quán)曲|鬈(quán)曲|委曲|骩(wěi)曲|迂曲|审曲面势|委曲求全|弯弯曲曲|弯腰曲背|隐晦曲折|迂回曲折|山回水曲。 ❷ 曲折隐秘的地方:曲室|曲衷|曲水流觞(shāng)|河曲|款曲|乡曲|心曲|衷曲|乡曲之见|乡曲之情。 ❸酿酒或制酱时,用以引起发酵的块状物:曲霉|曲子|大曲|红曲|酒曲|小曲。 ❹不合理,不正确:曲解|曲说|曲直|歪曲|是非曲直。 ❺姓。 〔曲诺〕旧时四川凉山等地彝族奴隶中的最高等级。 〔曲古霉素〕抗菌素的一种。 (二)qǔ ❶歌曲,曲谱:曲笛|曲调|曲话|曲剧|曲牌|曲式|曲坛|曲艺|曲子|曲高和(hè)寡|曲终奏雅|北曲|插曲|岔曲儿|唱曲|大曲|度曲|昆曲|名曲|南曲|散曲|套曲|舞曲|戏曲|小曲儿|序曲|选曲|夜曲|乐曲|组曲|作曲|异曲同工|催眠曲|幻想曲|进行曲|狂想曲|三部曲|小夜曲|协奏曲|奏鸣曲|高歌一曲|同工异曲|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❷ 一种韵文形式,宋元以来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 词曲 |元曲。 【辨析】 二音都可表示名物义。区别在于。 一、词性有所不同: 曲(一)qū构成形容词、名词、动词,并作形容词性、动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qǔ只构成名词和作名词性语素构成成语。 二、适用范畴不同: 曲(一)qū表示事物形状、性质、名称等,并用于姓氏;(二)qǔ作音乐、文学等专业用语。 曲qu❶歌曲;曲谱:唱一~|小提琴~|很多歌都是他作的~。 ❷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宋金时期,盛于元代,句法较灵活,用词用韵均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组成一个套曲。元代戏曲一般就是由几套曲构成的:唐诗宋词元~|关汉卿、马致远等都是元代著名的~作家。 曲(同)弯 (反)直 伸 曲qū弯曲: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桥,盖造在池中水上。(二七·610)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栏,比别处更觉幽静。(二三·518) 另见qu。
曲qǔ❶单支的、成套的乐曲或成本的戏曲:贾珍有了几分酒,亦发高兴,便命取了一竿紫竹箫来,命佩凤吹箫,文化唱~。(七五·1853)此~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必有生旦净末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限。(五·113)一日宝玉因各处游的烦腻,便想起《牡丹亭》~来。(三六·826) ❷(~儿)指不配乐的小调之类:薛蟠便唱道,“一个蚊子哼哼哼。”众人都怔了,说,“这是什么~儿?”(二八·647) 另见qu。 曲猶小小之事。《禮記·中庸》: “其次致曲。” 鄭玄注: “曲,猶小小之事也。” 古代名物 > 紡績類 > 器具部 > 養蠶具 > 曲 曲 qū 亦作“䒼”、“筁”。亦稱“薄”、“蠶薄”、“薄曲”。養蠶結繭用具。用葦或竹蔑編成。《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具曲、植、籧筐。”毛傳:“時所以養蠶器也。曲,薄也。”《莊子·大宗師》:“子桑户死,未葬。孔子聞之,使子貢往侍事焉。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陸德明釋文引李頤云:“曲,蠶薄。”《漢書·周勃傳》:“勃以織薄曲爲生。”顔師古注引蘇林曰:“薄一名曲。”漢·衛宏《漢舊儀》:“蠶室養蠶千薄以上。”《説文·艸部》:“䒼,蠶薄也。”又《曲部》:“曲……或説曲,蠶薄也。”段玉裁注:“其物以萑葦爲之。《七月》傳曰:‘豫畜萑葦,可以爲曲也。’其字俗作䒼,又作筁。”參見本類“蠶箔”、“撲曲”。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酒部 > 其他 > 麴 > 麯 麯 qū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酒部 > 其他 > 麴 麴 qū 亦作“鞠”、“麯”,亦稱“麴𪌊”“麯𪌊”。酒母。釀酒或製醬用的發酵物。《列子·楊朱》:“聚酒千鐘,積麴成封。”《周禮·地官·媒氏》鄭玄注:“今齊人名麴𪌊曰媒。”《集韵·入屋》:“𥷥,酒母也。或作鞠。”元·魯明善《農桑衣食撮要》:“做老米醋……又用紅麴一合,温水泡下,將甕口封閉。”《淵鑑類函·媒》:“齊人名麴𪌊曰媒是也。”亦指酒。唐·元稹《解秋》詩:“親烹園内葵,憑買家家麴。” 曲【同义】总目录 曲词余曲 曲韵文文学的一种。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曲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调等。通常则多指宋以来的南曲和北曲,习惯上统称“元曲”。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散曲两大类。 曲的出现,是对词的一次重大变革。明·王世贞 《曲藻》:“曲者,词之变。”词与曲都是歌曲,都按传统曲调 (曲牌) 填词歌唱,但由于曲受金、元时期民歌俚曲的影响,在形式上突破了词的某些限制,显得更加自由。一首词一般分为上、下两阕,曲却打破这种定格,变为单阕体歌曲。但如有必要,一首单阕歌曲又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形成北曲的〔幺篇〕 和南曲的 〔前腔〕。此外,曲在语言上也较为口语化,并可大量使用衬字,结果是曲在句数、字数上也打破了词的定格,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伸缩性。以词与曲中的同名曲牌相比较,无论句格、字格都差别很大。这种现象在北曲中尤为显著。曲在形式上的这种突破,也在某种程度上使文学与音乐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词的形式所以那样严格,乃是为了歌唱,必须按谱填词; 而曲在形式上的这种灵活性,就要求音乐必须依词谱曲,方可付诸演唱。由于曲与词诸多方面的不同,遂形成三者在风格意境上的差异:“词曲而曲直,词敛而曲散,词婉约而曲奔放,词凝重而曲骏快,词蕴藉含蓄而曲淋漓尽致” (王季思: 《词曲异同的分折》)。 曲在体制上也较以往各种韵文文学庞大。不仅散曲中的联套远远超过了诗、词的规模,而且付诸舞台演出的剧曲,也远非此前的诸宫调所能比拟。因此,曲以其包容量之大和艺术特点之新等优越条件,在元、明以来的韵文文学领地上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 迭字 元曲 ☛ 曲、屈、弯;伸、直○曲qū(动)弯曲;使不直:~肱|~腿|~身|弯腰~背。 ○屈qū(动)弯曲;使不直:~臂|~膝|~指一算|~指可数|能~能伸|首~一指|尺蠖之~。 ○弯wān(动)弯曲;使不直:~下腰|~下身子看地图|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弓射大雕。 ●伸shēn(动)(肢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展开:~直|~腿|~手|~懒腰|~胳膊|能屈能~|~缩自如。 ●直zhí(动)伸直;使不弯曲:船到桥头自然~|敲~钉子|~起腰来。
曲、屈、弯;直○曲qū(形)(一)弯曲的:~折|~尺|~轴|~柄|~颈甑|~棍球|~别针|蜷~|弯~的河道|拳~的头发|铁轨扭~变形|~径通幽| 山回水~|~突徙薪|~线救国。 (二)不公正或不合理:~解|~笔|歪~|扭~|~意逢迎|~学诐辞|~学阿世|纵~枉直|是非~直|~直分明。 ○屈qū(形)(一)弯曲的:谷~泉靡迤|~曲邪行|只道一溪无十里,为谁百~又千盘。 (二)理亏:~心|理~词穷|深感理~。 ○弯wān(形)弯曲的:~路|~眉 |~木头,直木匠|~~的月牙|关节炎可以使四肢变~|苹果压~了枝条。 ●直zhí(形)(一)不弯曲:~线|~角|笔~|绷~|伸~|球体~径|木~必伐|挠~为曲|青云~上|扶摇~上|长驱~入|横冲~撞。 (二)公正的;有理的;正义的:刚~|正~|理~气壮|为人戆~|是非曲~|~谅多闻|端~之士|师~为壮。 曲←→伸qū ← → shēn曲:弯曲。 伸:舒展开。 【例】 手指不可屈伸。(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清·顾炎武:《复庵记》)
曲←→直qū ← → zhí曲:1. 弯曲。2.理亏;非。3. 正。 直:1.成直线的。2. 有理的;是。3.不正。 【例】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元·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八年》) 曲qū〖名词〗 一、理亏,过错(3)。《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如果把璧送到秦国,秦国却不给赵国十五座城,理亏就在秦国。《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秦国拿出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却把璧送回去,理亏就在赵国。《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想使理亏在秦国,那就不如丢弃和氏璧。 二、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部下有曲(1)。《诸葛亮后出师表》: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以及曲长、屯将共七十多人,他们都是冲锋陷阵的骠悍将士,所向无敌。 三、读qǔ。歌曲,乐曲(2)。《召公谏厉王止谤》: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让三公九卿直到列士都献上规谏的诗,瞎眼的乐官献上乐曲。《宋玉对楚王问》: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这是他唱的歌曲越高雅,那跟着唱的人越少。
曲qū〖形容词〗 一、弯曲(3)。《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弯曲的眉毛,丰腴的面颊,清脆的嗓音,轻盈的体态。《梓人传》: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好比木工师傅却不晓得绳墨的作用是校正曲直,规矩的作用是确定方圆。《梓人传》: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梓人大约就是古代的审察木材弯曲正反形状的人,现在把他叫做大木匠。 二、委婉(1)。《季札观周乐》:直而不倨,曲而不屈。——正直而不倨傲,委婉而不卑下。 三、曲折(1)。《送李愿归盘谷序》:缭而曲,如往而复。——环绕而曲折,似乎向前走,却绕了回来。 四、不公正(1)。《屈原列传》: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谗言媚语蒙蔽了明智,邪恶不正的陷害公正的。《谏院题名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某人忠诚,某人奸诈,某人正直,某人不公正。 五、局部,微细(1)。《梓人传》: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在墙上画了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但局部细微部分,能全部画出来。 曲1qū❶ 弯曲,与“直”相对。《劝学》:“木直中绳,𫑎以为轮,其~中规。”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为美,直则无姿。” ❷ 理屈,理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背惠食言,以亢其雠,我~楚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在秦。” ❸ 邪僻,不正派。《战国策·秦策五》:“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合于赵王。”《韩非子·孤愤》:“朋党比周以弊主,言~以便私者,必信于重人矣。” ❹ 深隐、偏僻之处。《庄子·天地》:“虽然,不该不遍,一~之士也。”司马迁《报任安书》:“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之誉。” ❺ 水流弯曲处,河湾。《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一~,言采其。”《列子·汤问》:“河~智叟亡以应。” ❻ 局部,一部分。《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而暗于大理。”《淮南子·缪称》:“察一~者,不可与言化。” ❼ 遍,尽。《吕氏春秋·情欲》:“血脉壅塞,九窍寥寥,~失其宜。” ❽ 蚕箔,养蚕用具。《吕氏春秋·季春》:“具栚~𥴧筐。”(栚zhèn:放蚕箔的木架的横木。𥴧jǔ:圆底的筐。) 另见507页qǔ。
曲2麯,麴qū酒母。《列子·杨朱》:“聚酒千钟,积~成封。”刘伶《酒德颂》:“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藉糟。”代指酒。元稹《解秋》之六:“亲烹园内葵,凭买家家~。”
曲qǔ❶ 歌曲,乐曲。《国语·周语上》:“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史献书。”白居易《琵琶行》:“~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❷ 量词。用于歌曲、乐曲。李白《将进酒》:“与君歌一~,请君为我倾耳听。”晏殊《浣溪沙》:“一~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另见503页qū。 曲*麯❶;△麴❶C7FA (一)qu❶用来酿酒或制酱的发酵物:酒~/红~/~霉。 ❷弯曲:~线/~折/~尺/蜷~。 ❸使弯曲:~臂/~膝/~身/~背。 ❹弯曲的地方:河~。 ❺理亏:是非~直/理~。 ❻偏僻或隐蔽的地方:乡~/心~。 ❼〈文〉周全:~成万物。 ❽姓。 (二)qu❶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可以一支单唱,也可以几支合成一套,几套曲子写成戏曲:元~/套~/~牌。 ❷乐曲;歌曲:姑娘给我们唱了个民间小~儿/~调/奏~。 ❸谱子:这首歌是名家谱的~/~谱。 ❹量词,首:他为大家高歌一~。 部分 部分股(八~;钗~) 段(一~) 份(双~) 处(好~;大~;害~)分(~号;~厂;~校;股~) 点(重~;优~;弱~) 有(~的人;~人不听) 面(方~;一~)曲 局(~部;大~) 体 部 其中的某部分:有的 有些 余留的部分:存(库~;结~) 余分 留传给后世的部分:余绪 空缺的部分:空(空缺;空白) 旷(~绝) 缺如 由整体分成的部分:节(章~;情~;音~) 整体的构成部分:元(~件;单元) 从主体中分出来的部分:分支 支别 整体中有代表性的部分:斑(以见一~) 支(~流;~行;分~) 子(~公司) 工作中没有达到的部分:空白点 事情不易解决的部分:难点 大的部分:大多(大多数) 大部 基础部分:趾 好的部分:善节 最后一部分:后半(~场) 小的部分:小部(小部份) 极小的部分:万一 一斑 豹斑 极少的一部分:万分一 万分之一 细微部分:细部 极细微的部分:纤毫 毫末 次要部分:余绪 枝节 枝枝节节 枝节或表面:标(治~) 提取精华后剩余的部分:糟(~粕;~魄;糠~) 粕(豆~) 渣(煤~;药~;沉~) 滓(渣~;秕~) 脚(泔~) 枯(油~;茶~) (整体中的局部:部分)
另见:部位 片断 不完整 缺失 ︱全部 ☚ 部分 事物的部分 ☛
歌曲 歌曲歌(~本;~谣;乐歌;山~;儿~;渔~;牧~;军~;国~) 曲(曲子;曲调;戏~;小~;名~;组~;选~) 讴 乐风 阕勾 歌的首数:阕 一首歌曲或词:一阕 歌曲中的词:歌词 乐辞 音调歌词:音辞 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骊驹 乐府歌词的一类:琴曲 戏曲或歌曲里供歌唱的文字部分:唱词 词和曲:词曲 杂乱粗俗的民间词曲:芜词俚曲 放荡淫秽的词曲:淫词艳曲 艳曲淫词 歌曲或戏曲等不包括词的部分:谱(谱子;曲谱;乐谱) 歌曲中的谱:曲 歌谱 用阿拉伯数字及符号做音符的乐谱:简谱 乐谱中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根平行横线:谱表 歌曲高妙动人:梁尘飞 歌曲极珍贵,很难听到:一曲千金 (供人歌唱的作品:歌曲)
另见:音乐 歌词 表演 唱歌 演奏 ☚ 歌曲 各种歌曲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其他地方 其他地方谪迁之地:谴域 道教之地:真境 明亮的地方:明处 人烟稠密处:烟尘 隐蔽的地方:暗处 逃亡者的藏身之地:逋逃渊薮 逋逃幽薮逋逃林薮 逋逃之薮 浓荫蔽日之地:隐地 深邃的地方:阴窅 阴湿的地方:阴地 阴凉之地:阴溜 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阴(阴地) 日光照不到而凉爽的地方:阴凉 终年积雪之地:雪界 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发源地 战争、社会运动等策动、起源的地方:策源地 某些事物的发源地:摇篮 水流始出处:源(河~;泉~) 水发源处:源头 帝王生长、创业的地方:发祥地 两山夹峙的地方:阙 地势弯曲处:套 弯曲的地方:曲 拐弯的地方:拐角 抹角 顿置 出生的地方:出生地 胞衣地 衣胞之地 无人存在的地方:无人之境 无人之地 死难之地:讳所 ☚ 旁边 平地、坡 ☛
巷子 巷子巷(空~) 里(里巷;里闾)闀 弄(弄堂;巷弄) 衖 哄 胡同 小街 巷头:曲头 贫民居住的巷:贫巷 负郭 穷巷、贫居:负郭穷巷 贤士所居的穷巷:阮巷 小的巷:曲 闬 闾 小巷 狭巷 里巷 曲坊 衖堂 里弄 偏僻的小巷:背巷 曲巷 冷僻简陋的小巷:穷巷 小街曲巷:狭邪 狭斜 长的巷:长巷 很长的巷道:深巷 永巷 曲巷:猥巷 曲折的小巷:斜巷 简陋的巷子:陋巷 隘巷 陋阊 狭陋的或穷人住的巷:穷阎 穷阎 偏僻的巷:背巷 僻巷 僻陋曲折的小巷:委巷 里巷的极隐僻处:穷里
另见:街道 冷清 狭小 ☚ 街市 城区、郊区 ☛
理由 理由头条 理论 表示理由:因(~为) 由于 作为理由:为由 争论的理由:论头 辩解或推托的理由:说辞 说词 特殊的理由:洋理 做事有正当理由:师出有名 出师有名 理由充足:无可置疑 事实确凿,理由充足:不可辩驳 理由正当充分,用词简略:义正辞约 理由不足:屈(理屈) 曲(理曲) 理亏理虚 穷短 牵强,理由不充足:勉强 理屈、害怕或惊愕:张口结舌 做事没有正当理由:师出无名 出师无名兵出无名 (事情这样做或那样做的道路:理由)
另见:道理 事端 推托 寻找 ☚ 理由 借口 ☛
不正 不正邪 左 斜(斜歪) 佊 诐 旁 不正派:邪(邪派) 曲 不端 没行止 没正经 歪歪搭搭 言行不端正,不正派:不三不四 使坏,不正经:调歪 乖谬不正:邪僻 邪辟 为人不正派、不正经:鞋歪脚错 用色迷迷的眼神看人:涎眉邓眼 偏邪不正:诐邪 辟邪 邪僻,不正:迂 贼(陂贼) 邪恶不正:邪陂 辟邪 渫恶 过慝 险曲颇险 婬慝 不三不四,不正派或不像样子:没三没四 ☚ 不正 不光明正大 ☛
个体物量 个体物量用于家、店、房、门、窗、墙、阶、梯等的量:家(三~人;几~商店) 房(两~媳妇) 爿(一~店) 进(一~房) 座(一~楼) 幢 栋 所间 格 扇(一~花窗) 樘 槽(两~隔扇) 道(一~门) 堵(一~墙) 磴 级 层 用于家具、灯盏、什物、药物等的量:张(一~桌子) 堂(一~家具) 把(一~椅) 只(一~桶;一~箱子) 袋(一~烟) 炷(一~香) 顶(一~帽;一~帐) 盏(一~明灯) 支(一~烛;四十~光) 用于食物、药物的量:帖(一~而愈) 贴(一~膏药) 丸(每服一~) 味(缺一~药) 剂(一~即效) 服(煮三~) 料 餐(一日三~) 用于布、衣、被、线的量:匹(一~布) 幅(三~青布) 件(几~衣服)袭 领(一~大衣) 身(一~新衣) 绞(一~纱) 桄(一~线) 轴(两~丝线) 床(一~棉被) 用于容器的量:杯(一~酒) 盅 碗 碟(一~菜) 盆 桶(一~油) 壶(一~醋) 锅(一~汤) 罐(一~蜂蜜) 缸(一~水) 坛(一~子酒) 池(一~水) 听(一~饼干)筐(一~鱼) 篓(一~废纸) 篮箩 蔸(一~菜) 箱(一~书) 盆 匣(一~首饰) 笼(一~包子;一~猪肝) 瓢(一~水) 勺(一~米) 用于器具、器物、机器、车船等的量:把(一~刀) 具(一~棺材;座钟一~) 架(一~机器) 杆(一~旗)盘(一~磨;一~机器) 台(一~车床) 只(一~船) 部(一~车)辆(一~车) 艘(一~船) 用以计算车、马、轿、梯的量:乘 用于武器、弹药等的量:杆(一~枪) 枝(一~枪) 挺(一~机枪) 门(一~炮) 尊(一~炮) 张(一~弓)发(一~子弹) 颗 粒 用于纸、书、画、诗、歌、文件、影片、印刷物等的量:纸(一~空文) 张(一~纸) 本(一~书) 篇 章段 页 面 阙 首(赋诗一~) 曲(高歌一~) 支 部 函 册 份(发文一~) 套(一~书) 幅帙 帧(一~画) 轴(一~古画)票(投一~) 道(一~命令) 角(一~文书) 通(手书两~) 笔(一~好字) 用于手、指的或与它计的量:指(断其一~;长约一~) 掌(打一巴~) 把(拉它一~) 拃(两~一尺) 掐(一小~草) 捧(一~枣) 围(一~粗) 抱(一~大) 搂(一~粗) 用于气体、液体的量:股(一~香气) 朵(一~白云) 泡(一~尿) 滴(一~水) 汪(两~泪) 摊(一~水)泓(一~秋水) 点(雨~) 用于其他物品的量:封(一~信) 只(两~手) 口(一~井;反咬一~) 张(一~嘴) 眼(一~井) 条(一~心) 台(一~戏) 尊(一~佛)座(一~佛) 具(一~尸体) 道(三~防线) 卷(一~纸) 个(几~) 干(若~) 层(激浪千~)垓 ☚ 事情、行动量 某种形状物的量 ☛
物质 物质质(木~;铁~;卤~;蛋白~) 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或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素(元~) 能使兽皮变柔软的物质:鞣料 蛋白质类物质:酶 有粘性的物质:胶(树~;阿~;牛皮~) 能促进生殖机能的一种物质:天癸 动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养料 养分 供植物生长的物质:肥(肥料;化~;磷~;钾~;绿~;堆~;底~;追~) 粪 家畜的粪尿与草等混合沤成的肥料:圈肥 厩肥 经长期积累而沉淀下来的物质:积沉(知识~) 酿酒用的发酵物:曲(~菌;曲蘖;酒曲;大~;红~) 酴 麹(麹蘖) 酒药 酒母 覆在陶瓷表面的物质:釉(釉水;彩~) 锈水 护胎釉:陶衣 主要由油脂所组成的物质:蜡(~纸;地板~) 构成事物的主要物质:成分 (金钱、生活资料等:物质) ☚ 物质 物资 ☛
弯曲1 弯曲1弯(弯屈;~度;~路) 曲(曲曲;曲屈;曲戾;曲律;曲折;曲桡;曲挠;倨曲;欹曲;委曲;蜷曲) 句(句曲;句倨) 诎 屈(屈挠;屈桡;蜷屈) 枉(~木)桡(桡曲) 蜿(~蜒) 勾(~刀;~肩) 卷(卷曲;钩卷) 拳(拳曲) 銋 钩(~形) 碕(~湾) 戾(端直无~) 蜷 纡回 宛委 隅阿 兜搭 蹇仄 钩娄 盘蹙 局促 歪脖子(~树) 弯曲的:局(~天蹐地) 拱(~桥) 曲折不直的:弯弯曲曲 弯弯扭扭 物体弯曲:拳曲 局曲 钩钩 弯曲如钩:钩曲 卷曲如龙:盘龙 弯曲而有气势:夭矫 弯曲斜出:夭斜 曲折,弯曲:宛 旋转弯曲:萦迂 微微弯曲:纤挠 隆起或弯曲成弧形:拱(~桥) 弯曲度深:弧深 弯曲的样子:骫(林木茷~) 弯弯(山道~) 拳拳 蜿蜒 轮菌 折折 卷曲的样子:婉婉 湫戾 啾泪 盘曲卷曲的样子:虬(~枝) 不舒展的样子:坛卷 摄叶 局趣 局蹐 因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缩手缩脚 束手缚脚 缚手缚脚
另见:交错 回旋 ︱直 ☚ 直 屈曲 ☛
处所 处所处(方处;去~;玩~) 所(所在;哨~;失~) 场 境(仙~)许(何~人也) 虚 党 地方 表示处所:在 于(生~楚雄) 里(村~) 边(里~) 间(田~) 头(里~) 行 上(课堂~) 下(舍~) 搭(那~) 表示较近的处所:这(这儿;这里;这边;这畔;这块;这搭;这厢;这边厢;这壁厢) 此(~地) 指示处所:这的 同一个处所:一起 一块 某一地方,处所:角落 安逸舒适的生活处所:安乐窝 胸无大志者的安乐窝:燕雀之居 关键重要的处所:机轴 机要的处所:机幄 阴凉的处所:阴凉处 远离尘俗的处所:霞表 幽僻的处所:高岸深谷 偏僻的处所:曲 隐蔽的处所:暗处 隐蔽的、做亏心事别人不易察觉的地方:暗室屋漏 (地方:处所)
另见:地方 场所 住地 ☚ 处所 所在地 ☛
荒谬 荒谬悖 芜谬 诞谬 悠谬 枉谬 背谬 悖谬 悖缪 舛戾 错误荒谬:讹妄 荒谬反常:乖谬 谬异 邪妄 违戾 糊涂乖谬:昏谬 乖谬不正:曲 辟(邪辟;枉辟) 僻(邪僻) 和常理相违背,相乖谬:悖乖 荒谬,不合理:悖谬 背理荒谬:背戾 贪婪悖谬:贪悖 虚假荒谬:虚谬 虚妄荒谬:诬谬 怪异荒谬:怪谬 怪诞荒谬:诡妄 诡谬 浅陋荒谬:陋妄 浅妄荒谬:陋谬 迂腐荒谬:迂谬 愚钝荒谬:顽谬 糊涂荒谬:憨谬 惛谬 昏乱荒谬:昏荒 非常荒谬,完全不是这样:大谬不然 大缪不然 言行昏乱荒谬:丧心病狂 病狂丧心 (极端错误:荒谬) ☚ 错误程度 过错 ☛
事物的某处 事物的某处点(重~;优~;力~;特~;基~;论~;试~;疑~;空白~) 表面凹陷处:窝(心~) 可供辩论之处:认处 相联接处:綮 边缘交界处:线 受覆庇处:宇(~下) 未被占用的地方:隙(隙缝) 不健全的地方:弱点 不易解决的或难以掌握的地方:难点 需要或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刀口(用在~上) 曲折隐秘处:曲(心~;乡~) 细微处:锱毫 黍铢 极细微处:须眉 事物的紧要处:关捩(关捩子) 关梁 关揵 关楗 关轴 尽头处:垠 极(极处) 穷 端(尽端)末梢 尽头
另见:位置 部分 各方 ☚ 事物的某处 事物的一点 ☛
乡里 乡里井(背~离乡) 曲(乡曲) 乡伍 州乡 丘里 州里 桑枌 栎社 里社 里陌 里闬 里闾 邑里 农里 闾邑 闾巷 闾亭 美称他人的乡里:郑乡 凤里 敬称他人的乡里:贵乡 贵邦 贵土 贵里 显贵者所居的乡里:高里 赞誉他人的乡里:郑公乡 风俗淳美的乡里:仁里 州里,乡里:州壤 里门,乡里:里阎 疆场邑里:疆里 同一乡里:同乡 乡中 (家庭久居的地方:乡里) ☚ 故乡 阴间、墓地 ☛
酒 酒酒(酒兵;酒浆;酒军;酒醪;酒醴;汗酒;米~;啤~;果~;黄~;素~;烧~;鲁~) 酉(三酉) 酏 酿(酿酝;春~;家~) 醠 曲(曲酒;曲米;曲君;曲生;曲蘖;大曲;糟曲;曲道士;曲先生;曲米春;曲居土;曲秀才) 麴(麴生;麴君;麴酒;麴道士;麴先生;麴秀才) 蚁(蚁酒;蚁尊;春~;游蚁;玉蚁;浮蚁;香蚁;绿蚁;杂蚁;冰蚁;玉蚁;雪蚁) 饮 露(花露;璚露) 杯(杯中物;杯中之物;杯中绿蚁) 甕(甕醅) 篘 爵 酌(清酌;薄~) 醯 篘 阿吉 圣人 甜娘玉泉 玉尊 玉斝 玉觞 玉蛆 玉泉 红友 甘液 云液 云觥 云腴 春物 春酎 春盎 春瓮 春旆 杜康 黄娇 黄流 黄汤 烂肠 醉泥 春泥 狂水 狂药 甘波 金波 金蕉 美禄 天禄(天禄大夫) 雪乳 雪香 绿酃 桑落 屠苏 索郎 真珠 醍盎 醍醐 鹤觞 雷觞 魔浆 酪浆 糟浆 觞醳 浮蛆 清英 升斗 琥珀(琥珀酒) 琼腴 君子觞 壶中觞 壶中物 尊中物 忘忧物 忘忧君 销忧物 销忧药 消愁物扫愁帚 快活汤 钓诗钩 般若汤水棉袄 太和汤 泰和汤 东西玉玉东西 错煮水 错着水 错认水阿剌吉 里牵绵 酒名:霹雳酒 霹雳酵 泛指酒类:酒浆酏醴 酒的总称:醪 酒的美称:香篘桂浆 瑶浆 福水 欢伯肾人 含春王 贬称酒:祸水 祸泉 猫尿 马尿(马尿水) 烂肠 黄汤 腐肠贼 酒和茶:酒荈 酒和饭食:酒饭 酒和饮料:酒水 酒和肴馔:食饮 酒和女色:酒色(~财气) 醇酒美色 酒的颜色:鹅雏 酒色 酒渣:糟(糟粕) 酒面上的浮沫:蚁(酒蚁;浮蚁;轻~;碎蚁) 蜉蝣 觞花 酒面上的白色浮沫:蛆(玉蛆;浮蛆) 酒味浓:醲 醇(饮~) 醰 酒味醇正:甘辛 酒清冽甘美:青光滑辣 清甘滑辣 酒非常好:闻香下马 酒味薄:醨薄 酒多:酒池(~肉林) 百壶 酒水如泉:酒泉 酒少:滴酒(~不沾) 酒清的样子:醳醳
另见:酒席 酒具 酒器 酒杯 斟酒 敬酒 劝酒 酒人 喝酒 酒醉 ☚ 烟 各种酒 ☛ 曲弯曲;不公正;偏僻的地方:~线/~折/~解/~全/~局/~成/~房/~拐/~直/~室/~度/~故/~宴/~面/~纶/~绹/~盖/~踊/~学/~隐/~琼/~礼/~谨/~士/~尺/~水/~池/~庇/~防/~兵/~巷/~枕/~阿/~知/~录/~泉/~席/~旃/~拳/~躬/~赦/~张/~笔/~须/~意/~当/~说/~台/~畅/~领/~挠/~颐/~泽/~颊/~县/~簿/河~/款~/扭~/盘~/蟠~/拳~/屈~/蜷~/和~/歪~/婉~/委~/乡~/迂~/衷~/~阿酒/~突徙薪/~意逢迎/委~求全。△~江/~沃/~阜/~逆/~阳/~靖/~水/~松/~阿(ē)/~先/阳~/河~/~女城/~洧旧闻。又姓氏,宋代有曲端。“曲”又读qǔ,歌曲,乐曲,曲艺。没有相应的繁体、异体。 曲qū;qǔ(一)丘玉切,入烛。 ❶曲凹的器具,常用以养蚕。《礼记·月令》:“~植,籧筐。” ❷弯曲的地方,隐僻的地方。李白《惜余春赋》:“汉之~兮,江之潭。” ❸局部,部分。《荀子·解蔽》:“蔽于一~,而于大理。” ❹弯曲,不直。《老子》章二十二 :“~则全,枉则直。” ❺邪曲,不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直为壮,~为老。” ❻委曲,周全。《荀子·天论》:“其行~治,其养~适。” (二) 颗羽切,上麌。乐曲,歌曲。《史记·周本纪》:“瞽献~,史献书。” 〖曲〗 (一)粵 kuk1〔傾叔切〕普 qū ❶ 彎曲,與「直」相對。荀況《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中規。」 ❷ 理虧,錯誤,有成語「是非〜直」。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在趙。」 ❸ 邪惡,不正當。《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邪〜之害公也。」
(二)粵 kuk1〔傾叔切〕普 qǔ ❶ 樂曲。白居易《琵琶行》:「莫辭更坐彈一〜,為君翻作琶琵行。」 ❷ 古代的一種韻文體裁。泛指秦漢以來各種可入樂的樂曲,又專指「元曲」。
曲 曲军队建制名。200人为一曲。西周及春秋时的军队建制。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周纪·赧王五十七年 (公元前258年)》: “立军之法: 1人曰独,2人曰比,3人曰参; 比参曰伍,5人为列,列有头; 2列为火,10人有长,立火子; 5火为队,队50人,有头; 2队为官,官100人,立长; 2官为曲,曲200人,立候; 二曲为部,部400人,立司马……” ☚ 衢州镇总兵 全宁卫 ☛ 曲由淀粉质原料或副产品培养徽生物制成的含有大量能发酵的活微生物及其酶类的发酵剂或糖化剂。其所含微生物种类随酿造用途而不同。 曲qū❶弯曲。如:曲线,曲射炮,曲轴。 ❷偏僻处。如:乡曲。 ❸不公正。如:歪曲, 曲解。 ❹含有大量活的微生物及酶类的糖化剂或糖化发酵剂。如:酒曲,酱曲。 ❺姓。(二)qu ❶乐曲。如:歌曲,作曲。 ❷一种韵文形式。如:宋词元曲,曲牌。 曲 曲又称、麹。周代关中一带发明的含有大量能发酵的活微生物或酶类的发酵剂或酶制剂。其曲类为利用黄曲霉培制的黄曲。《书经·说命下》:“若作酒醴,尔惟曲糵”。《礼记·月令篇》:“曲糵必时。”《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正月纪》:“醴者以黍相醴不以曲也,浊而甜耳。”《史记》:“文帝遗匈奴秫糵”。又“通邑大都糵曲盐豉千合也。”近人石声汉认为:这里的“糵曲盐豉”分为“糵、曲、盐、豉”四种东西。《晋阳春秋》:“愍帝在长安为刘粲所攻,粮尽,太仓有曲数十饼,屑之为粥,以供奉帝,蛐屑尽,遂降”。 ☚ 酒人 酒曲 ☛ 曲qūⅠ ❶ (弯曲) bent; crooked: 弯腰 ~ 背 with one's back bent ❷ (理亏) wrong; unjustifiable: 是非 ~ 直 the rights and wrongs of a matter Ⅱ (使弯曲) bend; twist Ⅲ ❶ (弯曲的地方) bend (of a river, etc.) ❷ (发酵剂) leaven; yeast: 酒 ~ distiller's yeast ❸ (姓氏) a surname: ~ 环 Qu Huan 另见 see also qǔ。 ◆曲板 bent plate; 曲笔 a distortion of the facts (by an official historian); deliberate digression in writing; 曲臂 crank arm; crank radius; crank web; 曲别针 paper clip; 曲柄 {轨} crank; 曲齿耙 curve-lined harrow; 曲尺 bevel gauge; trisquare; carpenter's square; zigzag rule; 曲从众意 bend to the public opinion; 曲度 camber; curvature; degree of curvature; {土} degree of curve; 曲杆 curved bar; bent lever; 曲拱 arched; 曲管 curved tube; 曲棍球 field hockey; hockey ball; 曲解 (deliberately) misinterpret; distort; misrepresent; twist; 曲尽其妙 express the subtlety tactfully and finely; be able to delineate the slight variations or differences in expression, feeling, colour or tone, etc.; give full expression to feeling through the delicacy of touch one has acquired in one's art; (describe) in a subtle and skillful way; show in one's productions perfect skill or subtle workmanship; 曲径通幽 The winding path leads to a secluded quiet place.; A small path opens up on an enchanting view.; on twisted paths through twilight shades; a winding path leading to a secluded spot; 曲里拐弯 [口] tortuous; zigzag; 曲梁 curved beam; 曲流 {地} meander; 曲率 {数} curvature; buckling; curvity; 曲霉 aspergillus; 曲霉素 aspergillin; vegetable hematin; 曲面 hook face; curve; curved surface; camber; 曲桥 curved bridge; 曲曲弯弯 twisting along; full of twists and turns; 曲蟮 [口] earthworm; 曲射 {军} curved fire; 曲调 curvilinear regulation; curve gain regulation; 曲头钉 brad; 曲突徙薪 bend the chimney and remove the fuel to prevent a possible fire —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a possible danger [damage]; clear up the corner of firewood to prevent a fire — tak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make provisions before troubles occur; rectify blocked chimney and remove firewood; 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 The chimney should be made crooked and the fuel removed (or the house might be set on fire).; 曲线 {数} curve; bight; bought; profile; net; 曲线美 line of beauty; 曲意逢迎 use every means to fawn on [upon] sb.; do everything to please sb.; flatter sb. in a hundred and one ways; go out of one's way to curry favour; gratify sb.'s every whim; ply sb. with assiduous flattery; submit obsequiously to sb.'s will; 曲意求全 make special allowances [concessions] to save a situation; 曲张 {医} varix; 曲折 circuitous; intricate; ups and downs; tortuous; winding; zigzag; complications; intricacy; 曲直 right and wrong; 曲直不分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Right and wrong are not discriminated.; 曲轴 {机} crank axle; crankshaft; bent axle; 曲轴箱 crankcase
曲qǔ ❶ (一种韵文形式) qu, a type of verse for singing, which emerged in the Southern Song and Jin Dynasties and become popular in the Yuan Dynasty ❷ (歌曲) song; tune; melody: 高歌一 ~ lustily sing a song; 小 ~ 儿 ditty ❸ (歌谱; 乐谱) music: 芭蕾舞组 ~ ballet suite; 变奏 ~ variation; 钢琴 ~ piano music; 进行 ~ march; 练习 ~ étude; 圆舞 ~ waltz; 作 ~ compose music 另见 see also qū。 ◆曲调 {音} tune (of a song); melody; strain; 曲高和寡 Songs of a highbrow type will find very few people to join in the chorus.; caviar to the general; Highbrow songs find few singers.; lift up one' voice among the living and meet with no response; Melodies of superior taste find few to join in chorus.; too high-minded [highbrow] to be popular; 曲剧 opera derived from ballad singing; 曲牌 the names of the tunes to which qu are composed; 曲谱 music score of Chinese operas; a collection of tunes of qu; 曲式 {音} musical form; 曲艺 quyi (Chinese folk art forms; including ballad singing, story telling, comic dialogues, clapper talks, cross talks, etc.); 曲终人散 The play came to an end and the audience dispersed — the end of a happy occasion.; The music is over and people are gone.; 曲终奏雅 particularly brilliant in the ending; 曲子 song; tune; melody 曲qu
曲music 曲粬qūqū❶medicated leaven ❷flexure;flexura(pl. flexurae) ❸bent; curved;crooked 曲qiǚ军队编制名。军队编制最大的单位称"部",大将军领五部,部的长官称部校尉,秩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秩比千石。"部"下为"曲",曲设军候一人,秩比六百石。曲下为"屯",屯设屯长一人,秩比二百石。见《后汉书·百官志一·将军》。 曲qū❶ 曲肱而枕|曲极其妙|曲尽其妙|曲尽人情|曲径通幽|曲突徙薪|曲学阿世|曲意逢迎|曲意奉承
❷ 九曲回肠|九曲羊肠|款曲周至|委曲求全
❸ 广譬曲谕|艰难曲折|流觞曲水|旁通曲畅|是非曲直|饮水曲肱|隐晦曲折|迂回曲折
❹ 扭直作曲 另见qǔ。
曲qǔ❶ 曲高和寡|曲终人散|曲终奏雅
❷ 异曲同工
❹ 芜词俚曲|周郎顾曲 另见qū。 曲曲,金文作 ,《説文》古文作 ,小篆作 。 象彎曲的圖形或彎曲的某物,有人認爲就是曲尺,有人以爲象曲折之形或表示隱蔽之處, 與“𠃊” 同字。本義或基本義是彎曲、曲折,引申爲邪曲、過錯、周全、委屈、局部、樂曲等義。銘文或用隱匿義,或用作氏族名。 楚簡帛文作 ,秦簡牘文作 , 皆沿襲古體,各有所承。 曲(qū)“ ,象器曲受物之形。或说:曲,蚕薄也。凡曲之属皆从曲。 ,古文曲。”(丘玉切) 段玉裁注:“匚象方器受物之形,侧视之; 象圜其中受物之形,正视之。引申之为凡委曲之称。……其字俗作 ,又做筁。”徐灏《注笺》:“ 隶变作曲,北人读若去,与‘ 音去鱼切’只轻重之殊,盖 、 本一字,犹匚之为 矣。” 许慎说,曲为圆形受物之器。甲骨文作 ,金文中有 、 ,战国郭店楚简作 ,睡虎地秦简作 、 。曲还有蚕薄义,即养蚕的器具,用苇篾编成。《礼记·月令》:“具曲植籧筐。”用了本字。《说文·艸部》有:“ ,蚕薄也。”应是后增之体。或说“曲”的构意为“曲尺之形”,故有弯曲义,与“直”相对。战国鸟虫箴铭带钩,上有“宜曲则曲,宜直则直”。又引申出邪曲、局部、歌曲等义。[1] 曲部只有两个属字;该部字本义或与弯曲有关,或与器具有关。 曲(6画) ❶qū(麯)[麴] ❷qǔ
 【提示】在汉字简化前,读qū、义指 “用来酿酒或制酱的发酵物” 时,曲字写作繁体的 “麯”; 在异体字整理前,表示上述意义的繁体 “麯” 字可以写作异体的 “麴”。“曲”(qū)的其他意义,以及读qǔ、表示 “宋元时期的一种韵文”“曲调” 等义时,均写作 “曲”。曲中间的一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右两边相离。 *曲1qū6画 丨部 (1) 弯(与“直”相对): ~线|~柄|~轴|~别针。 (2) 使弯曲: ~笔|弯腰~背。 (3) 弯曲的地方: 河~。 (4) 无理;不公正: 是非~直。 (5) 姓。
*曲2(麯)〔 〕qū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块状物,用大麦、麸皮等培养细菌而成: 酒~。 另见qǔ(338页);“ ”另见qū“麹”(337页)。
*曲qǔ6画 丨部 (1) 歌曲,供人歌唱的作品: ~目|戏~|~高和(hè)寡。 (2) 盛行于元朝的一种韵文形式: 散~|套~。 (3) 歌谱: 《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冼星海。 另见qū(337页)。 曲 ☚ 曲部 甾部 ☛ 曲1 曲2曲32.麯麴1.qū 2.qǔ1.qū 曲1字商周金文以来的象形字。象弯曲的可以容收东西的器具。或说是蚕箔,养蚕的器具,有点像簸箕,竹木制。因其弯曲,指弯。如:曲线。组词如:弯曲。引申比喻不公正,不合理。如:曲解|是非曲直。又指弯曲处。如:河曲。引申指偏僻处。如:乡曲。另:蚕箔叫曲2,西汉时方言也叫麴(qū)。麴是酒曲。《说文·米部》小篆𥶶(qū)字从米、𥶶(jū)省声。或作鞠。都是麴的本字。汉代隶书作麴。约六朝时作麯。《总表》以曲2为规范字,麯为繁体字。《异体字表》以麴为异体字。酒曲2是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块状物,用某种霉菌和大麦、大豆、麸皮等制成。如:用曲发酵饲料。组词如:酒曲。 2.qǔ 中古转义为乐(yuè)曲3。指歌的乐调。如:这支歌是他作的曲。又指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后指歌,就是能唱的文词。如:唱曲儿|戏曲|小曲儿。组词如:歌曲。 曲麯★繁◎异;麴★异、繁◎常;麹★规★常◎常
曲,表意,象弯曲之物形,本义读qū,弯曲,引申为不公正、不合理、弯曲之处等,假借为姓;又读qǔ,引申为一种韵文形式、歌的乐调。麯,形声,从麥,曲声,读qū,酒曲,用麦子、麸皮、大豆等制成,用来酿酒、制酱等。又作“麴”,音符改为匊(jū)。《异体字表》以“麴”为异体字。近代俗字、《简化字表》把“麯”简作“曲”,用同音字代替。“麴”用于姓,类推简作“麹”。 【辨析】 ❶“曲”与“麯”不是等义简繁字,“曲、麯、麴”不是等义异体字。 ❷以“曲”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qū:蛐。 ❸在台湾,“麴”是半包围结构。 ❹曲/屈 见337页“屈”。 ❺曲/句/勾/钩 见129页“句”。 【构词】 曲尺(曲尺)∣曲解(曲解)∣曲折(曲折)∣歌曲(歌曲)∣曲径通幽(曲徑通幽)∣卷曲(卷曲)∣扭曲(扭曲)∣戏曲(戲曲)∣是非曲直(是非曲直)∣大曲(大麴)∣麸曲(麩麴)∣酒曲(酒麴)∣麦曲(麥麴)∣酸曲(酸麴)∣特曲酒(特麴酒)曲 (qū)象器曲受物之形。或曰蠶薄也。今作“䒼”。 【按】䒼,音qū,其義爲蠶薄,即蠶箔,養蠶用的平底竹編器具。
曲 ❶ (qū)上曲直之曲,从曲,玉聲。下器名之曲,已見象形。今竝變一形。 曲 甲 金 篆 隶qū【析形】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像弯曲之器物,小篆字形成U形,亦成弯曲状。隶书字形发生讹变。 【释义】《说文》:“象器曲受物之形。”本义为弯曲。也指弯曲之处。用于抽象意义,指不正直,不合理。[曲解]歪曲原意,作错误的解释或理解。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graph character.In Oracle and Bronze Inscriptions,it looks like the bending implements while in Small Seal script it turned to be the shape of U,that is also a bending shape. 【original meaning】The bending. 曲 ☚ 𠕓 同 ☛ 曲〈动〉用同“屈”。冤屈;冤枉。 《聊·磨》二十: 论场中全是在命,骂主考也是~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