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触诊
肾脏触诊常采用双手触法。检查时,让被检查者平卧,两腿屈起,检查者站在其右侧,左手放在被检侧的后腰部,手指托住肋脊角部位(触左肾时,左手自被检查者前方绕过),右手平放于被检侧的季肋部,手指微弯,指端位于肋弓下方。然后随被检查者每次呼气,将右手逐渐压向深部,直到与在后腰部向前推的左手接近。如已接近,但未触到肾脏,则让病人深吸气,这时随吸气下移的肾脏有可能滑入两手之间,而被触知。若病人腹壁较厚或配合动作不满意,以致右手难以压抵后腹壁时,可采用反击触诊法,即当病人吸气时,用左手向前冲击后腰部,这时如肾脏下移至两手之间,则右手有被顶举的感觉。如平卧位未触到肾脏,可让被检查者取坐位或立位,腹肌放松,然后进行检查。检查右肾时,检查者坐于其右侧。检查左肾时,一般也是坐于其右侧,将左手自背后伸到其左肋脊角处,配合触诊;如坐于其左侧,则将右手置于其左肋脊角处,用左手在前腹壁上触诊。手法同卧位触诊。肾下垂或游走肾,采用立位较易触到。检查中如触到下移或肿大的肾脏,当病人吸气之末,两手相向施压,则可将其夹持于两手之间,当病人转为呼气时,可感到肾脏自两手之间滑出。
未能触到肿大肾脏的原因是习惯于象触肝、脾那样,着重于用右手指触探肾下极,忽略了在左手配合下的夹持动作。因肾脏在腹膜后,紧贴后腹壁,无游离缘,且随吸气下移的幅度不大,所以不能用触肝、脾的手法。另一原因是当病人转为吸气时,右手仍深压不动,阻止了肾脏下降(肾脏被膈推移向下的力量和幅度都比肝、脾小)。易被误认为肾脏的有局部肿大的肝右叶、肝附垂叶(Riedellobe)、肿大的脾和胰尾肿物等。正常肾脏一般不能被触及,瘦长体型者的右肾下端有时可被触到,其边缘圆钝,呈实质感,有弹性。肾下垂或游走肾时,整个肾常可触到,呈蚕豆形,内缘的中部凹陷,表面光滑,质地实而有弹性,按压时,被检查者有不适感。肾脏肿大,且表面凹凸不平者,见于肾癌和多囊肾,前者质硬,后者呈囊性感。肾肿大且表面光滑者,见于肾盂积水。肾区压痛见于肾周围炎和肾脓肿等,前者压痛剧烈,且遍及整个肾区及其周围组织,严重者局部皮肤可有红肿;后者压痛多出现于肋脊点(第12肋骨与脊柱的夹角顶点)、肋腰点(第12肋骨与腰肌外缘的夹角顶点)或季肋点(第10肋骨前端)。肋脊点和肋腰点是肾脏一些炎性疾病如肾盂肾炎、肾脓肿或肾结核等常出现压痛的部位;如炎症深隐于肾实质内,可无压痛而仅有叩击痛。输尿管有结石、结核或化脓性炎症时,可于上输尿管点或中输尿管点出现压痛,前者位于脐水平线与腹直肌外缘的交点,后者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与通过耻骨结节所作之垂直线的交点,相当于输尿管进入骨盆处。
肾脏触诊palpation of renal
用手触摸肾脏的检查方法。肾脏触诊有:
❶双手触诊法:如触诊右肾时,病人仰卧,两腿稍屈起,医生位于病人右侧,右手掌放在患者右季肋部肋弓的下方,左手掌顶住病人右后腰部。随着病人呼吸运动将右手逐渐压向腹腔深部,同时用左手将后腹壁顶向前方,当两手相互配合触诊时即可触及肾脏。如未触到,让病人深吸气,使肾脏下降,如果肾脏大部分能被触知,则可以将其在两手间夹住,有时仅能触及肾脏下极。
❷反击触诊法:用双手触诊时,腹部上的手深按住肿块不动,在后腰部的手有节律地向前冲击,则在腹部的手可有硬而有弹性的肾脏冲动的感觉。
❸侧卧位触诊法:病人侧卧,上面的腿屈曲,下面的腿伸直,检查者触诊手法同上,当病人深吸气时,两手相对触诊。
❹坐位触诊法:病人坐在靠背椅上,腹肌放松,双手抱肩。检查者一手握住腰部,以拇指顶住下垂肾的上极,另一手进行触诊。
❺浮沉触诊法:病人站立位或坐位。检查者一手置于其腹部,另一手置于腰部,当腰部之手突然上抬时,腹部之手感觉有肿块冲动。此法适用于未发生粘连的肾盂积脓性肿块。触诊肾脏时要注意其大小、形态、硬度、表面状态、敏感性和移动性等。正常人的肾脏一般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