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肾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肾岩病名。指好发于阴茎冠状沟及外尿道口边缘,以阴茎头部表面有丘疹、结节、疣状坚硬物等,溃后如翻花为主要表现的恶性肿瘤。 肾岩即阴茎岩,生于阴茎头部的恶性肿瘤。阴茎属肾,故名之。多由肝肾素虚,又加忧思抑郁,相火内燔,湿热下注而成。初起阴茎头部或冠状沟生一肉粒,或有水液渗出。一二年后,时觉疼痛,局部肿胀,肉粒翻花如石榴子样,因而称“翻花下疳”。渐至龟头破裂,气味特臭,甚至阴茎烂掉,危及生命。 肾岩shènyán病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下。又名肾岩翻花。多因肝肾素亏或忧思郁怒, 相火内灼, 肝经血燥, 火邪郁结而成。症见龟头或阴茎冠状沟附近发生结节, 坚硬痒痛, 或滋水渗出, 渐成溃疡面, 疮面扁平, 或呈菜花样; 晚期腹股沟部有坚硬如石之肿块, 并伴形神困顿, 甚至阴茎溃烂, 危及生命。即阴茎癌。内治: 初宜滋阴降火,补益肝肾, 用知柏八味丸或大补阴丸; 后期气血两亏, 宜补气养血。外治可选用海浮散(清·程国彭《外科十法》: 制乳香、制没药)、桃花散( 《医宗金鉴》: 白石灰、大黄片) 等。早期可行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 肾岩 肾岩发生在阴茎头部的岩,称为肾岩。见于《疡科心得集》。又名肾岩翻花、翻花下疳。多由肝肾素亏,恚怒忧思,相火内灼,水不涵木,肝经血燥,而脉络空虚,久之损者愈损,阴精消涸,火邪郁结而成。初起在阴茎冠状沟附近出现竖肉状肿物,坚硬而痒,时流脂水,肿物逐渐增大,时有疼痛,日久竖肉翻花,形似菜花榴子状,凹进凸出,龟头破烂,气味异臭难闻,痛苦难忍,时而鲜血流出,胯腹部可有质硬的转移肿块,形体消瘦,危及生命。临床上常见为以下四种类型: ☚ 舌岩 失荣 ☛ 肾岩shèn yáncarcinoma of peni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