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和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功能障碍,使其排泄代谢产物及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功能受到严重毁损,出现多系统症状的病态。根据病因部位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类:
❶肾前性: 病因以循环障碍导致严重肾缺血为主,多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组织学病变主要在肾小管,若救治适当,多数患者可以康复;
❷肾性: 这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急慢性病变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坏死、小动脉性肾硬化、糖尿病肾损害等均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❸肾后性: 主要因尿路梗阻性疾病如泌尿系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等造成梗阻性肾功能衰竭。
正常肾脏具有巨大的代偿能力,当肾脏由于各种因素造成损害时,部分肾单位丧失功能,而残存的肾单位则能增生肥大以弥补肾功能不足,所以相当长时间内仍然能保持不同程度的平衡。根据肾功能毁损的程度,临床上慢性肾功能不全常可分为下列各期:
❶功能不全代偿期。指肾小球滤过率在正常的50~70ml/min上下,此时肾脏对Na+,K+,PO4-以以及酸碱平衡等调节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临床上一般不出现症状,只在过高蛋白摄入或失水,循环不良时,才出现暂时性血尿素氮轻度上升。
❷肾功能不全期。指肾小球滤过率已下降至25~50ml/min左右,此时可有轻度酸中毒,也可因浓缩功能减退而有多尿,夜尿。患者可有体重减轻,轻度贫血,疲乏无力,精神不易集中等。血尿素氮,肌酐轻度至中度增高。
❸尿毒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早期是指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到25ml/min以下,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血磷上升,血钙下降。由于常合并酸中毒,故低钙性搐搦症等表现尚不常见。此时血钾、钠水平可正常。尿比重多固定在1.010左右。患者常感倦怠乏力,头痛,贫血较明显,食欲减退,易有恶心,血尿素氮常在40~60mg/dl、左右。尿毒症晚期或终末期病人有明显尿毒症表现。血尿素氮一般在80mg/dl以上,内生肌酐清除率在10ml/min以下,有明显酸中毒,血钠常偏低,血钾可升高,血钙明显下降,贫血显著,可出现各种胃肠、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直致昏迷死亡。
在临床上已出现尿毒症时,则一般又按其起病的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尿毒症。这两型尿毒症非但在起病缓急上有所不同,而且在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都有不同。应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