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大性骨关节病
肥大性骨关节病可分为胸内型和胸外型两大类。胸内型常见于慢性肺疾患,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慢性肺脓肿、肺霉菌病、慢性肺气肿、肺癌、肺转移瘤等,其中以肺癌、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较多见。亦可见于胸膜疾患、纵隔肿瘤和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胸外型常见于消化道疾患,如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肠道淋巴瘤、结肠癌、肝硬变、先天性肝囊肿、胰腺囊性纤维变等,亦见于泌尿系疾患如肾盂肾炎,其他如酒精中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亦可发生广泛骨膜增生。
本病病因可能是由周围血运增加所引起。发病年龄自18个月幼儿至70岁以上不等,但以30~50岁最多,男多于女,约5:1。几乎全部均有杵状指。四肢骨关节疼痛肿胀为本病最早且最常见的主诉。发作呈持续性或游走性,有时伴有全身发热,故早期常被误诊为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所见骨胳改变主要为慢性骨膜下骨质增生。新形成的骨小梁与外层的骨质相互连接,后又变为骨皮质,呈同心排列,而近骨髓腔的原骨皮质逐渐变为松质骨。因此,早期骨膜层状增生明显,至晚期则显示骨皮质增厚和骨干增粗。
X线表现为四肢管状骨的对称性骨膜增生。一般均由肢体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伸延。严重者可累及全部骨干。在骨骺愈合前,一般不累及骨骺。通常亦不波及关节,仅少数可出现关节积液。好发部位多在肘、膝关节以下诸骨如胫骨、腓骨、尺桡骨以及手足短管骨,次为肱骨、股骨、肩胛骨和锁骨。严重者可见于躯干骨(骨盆、椎体和肋骨),很少累及颅骨、腕骨、跗骨和髌骨。患病骨胳,以肌腱韧带附着的部位的骨膜增生较显著。骨膜下骨增生一般均为多层,有的多达4~5层,与骨干相互平行,如葱皮状或呈花边样。增生厚度不一,1~10mm不等,典型者如多层骨套管。此种变化与原发灶的性质(肿瘤或感染)无关。指(趾)端的改变早期仅显软组织呈杵状肿胀,末节指(趾)关节两侧可有骨质疏松。临床征象和骨膜增生常随胸内外原发灶治愈或手术清除而逐渐停止或吸收,至不留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