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元好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元好问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 祖系拓跋氏,后改姓元,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宏词科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晚年隐居秀容,建“野史亭”,以著述自任,辑有《中州集》,选金人诗词,寓以诗存史之意。 有讲诗选本《唐诗鼓吹》。诗作有《遗山集》,清人施国祁有《元遗山诗集笺注》行世。论诗有《论诗三十首绝句》。《金史》卷一二六有传。 元好问是金、元交替时期著名的大诗人。他的诗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他又是一位杰出的诗歌评论家,他论诗主张集中体现在《论诗三十首绝句》之中。 他继承由杜甫开创的以诗论诗的传统,广泛地评论了建安以来直到北宋末年的一些重要诗人和作品。 对其中许多诗人如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李商隐、黄庭坚等,都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继承了杜甫“转益多师”的主张,为诗歌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学习途径。他尤其赞赏刚劲豪迈的艺术风格,对建安时期的曹植、刘桢,魏晋时期的阮籍、刘琨,唐代的陈子昂、杜甫、元结,给予很高的评价。 赞扬他们风云气胜,诗笔纵横。认为这是由风雅开创的正体,也是作者要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他反对的首先是六朝以来内容空虚,追求辞采、声律、用典的形式主义文风;其次是唐代卢同、孟郊雕章琢句的险怪诗派;再次是宋代西昆体的内容空虚、形式晦涩和苏、黄的酬唱应和、务求新奇;最后是江西派的摹拟前人、缺乏创造性。元好问主张诗歌创作必须真实,强调作者要有真情实感。批判潘岳作《闲居赋》不真实,言不由衷;他反对“暗中摸索”,提倡“眼处心声”,认为亲眼所见,切身所感,写出来的作品才能生动感人,所谓“眼处心声句自神”。反之,闭门造车或模拟前人,作品不真实,也就失去了艺术感染力。 在诗的艺术风格上,他推崇豪放、自然、典雅,反对纤弱、雕琢、俳谐怒骂,反映出元好问艺术趣味的积极一面,也有受传统诗教影响的消极成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