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聚兴诚银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聚兴诚银行重庆富商杨文光及其族人出资创办的私营银行,川帮银行中唯一无军政背景的民族资本银行。1915年获北洋政府批准,同年3月16日在重庆正式开业。初为股份两合公司,资本额100万元,杨氏家族占73.2%; 1942年增资为1000万元时,杨氏家族占40%。初为总行制,后改为总管理处制,历届董事长、总经理、协理都是杨氏家族人担任,杨文光、杨与九、杨粲三、杨季谦、杨晓波等人先后出任。总行设重庆,曾一度被迫迁汉口。业务经营以汇兑为中心,存放业务与汇兑相结合。其汇兑业务主要是以自有资金做 “套汇” 以赚取高额汇费。汇费收益经常高于利率收益。其存、放款利率一般较市场利率为低,贷款条件严格,但对军政机关和官僚地主的巨额存款则给予特殊优惠。设有储蓄部,举办市民储蓄,1934年全行存款逾2000万元,储蓄存款也达700万元以上。并成立国外业务部,基金总额100万美元,1946年获准为经营外汇业务的指定银行。在四川军阀割据时期,该行是主要被勒索的对象,1927年,军阀派垫借支的款项本息累计达100万元。虽建行以来每年都有盈余,但在1948年国民政府改用金元券时,该行资本定为金元券200万元,其中以黄金、外汇总计25万美元折合金元券100万元缴存中央银行,适金元券迅速贬值,实际是被侵占和掠夺。解放前夕,有分支机构32个,分布在四川大、中城市和北京、南京、上海、天津、昆明、贵阳、广州、香港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11月实现公私合营,1952年12月与其他59家银行、钱庄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聚兴诚银行 聚兴诚银行中国近代著名的商业银行之一。成立于1915年3月,总行设在重庆。该行系重庆富商杨文光及其族人出资创办。最初为股份两合公司,额定资本100万元(银元),杨氏家族占73.2%。1937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增资为200万元(法币),杨氏家族仍占51.2%。业务经营以汇兑为中心,存放业务与汇兑相结合。汇兑业务主要是以自有资金做“套汇”,以赚取高额汇费。后期核准经营外汇业务。重庆解放前,分支行处共有32个,分布在重庆、成都、万县、内江、自流井、乐山、泸州、宜宾、竹根滩、上海、汉口、宜昌、沙市、长沙、常德、北平、天津、南京、昆明、贵阳、广州、香港等地。1951年11月实现公私合营,加入新华银行等组成的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12月参加私营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与其他银行共同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 建业银行 重庆商业银行 ☛ 聚兴诚银行 聚兴诚银行四川最早的商业银行,成立于1914年10月。前身为重庆杨文光的聚兴诚商号。总行初设重庆,后移汉口,1930年迁回重庆。是旧中国华西财团的主要银行。成立之初业务一度发展较快。主要营业对象是商号,与工业较少往来,经营重点在汇兑业务。1921年后,业务陷于困境, 1930年趋于好转, 1937年时增资为200万元。抗日战争中取得指定办理外汇银行资格。建国后, 改组为公私合营银行。 ☚ 云南富滇银行 新华信托储蓄银行 ☛ 聚兴诚银行 聚兴诚银行旧中国商业银行之一。 ☚ 延安南区沟门信用社 濬川源银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