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聚丙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聚丙烯简称PP。一种合成树脂。无色、无臭、无毒、半透明固体物质。1954年G.纳塔首先将丙烯聚合成聚丙烯(采用铝钛的氯化物做催化剂),并创立了定向聚合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57年意大利的蒙特卡提尼公司和美国赫克勒斯(Hecules)公司分别建立了6000 t/a和9000 t/a的聚丙烯生产装置。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80年代至今,聚丙烯产量在合成树脂中居于前列,现在仅低于聚乙烯,居第2位。中国于1962年开始研究聚丙烯生产工艺。80年代开始,发展迅速,1985年17.2万t,1995年106.44万t,1999年268.77万t,2001年达到333.96万t。聚丙烯用途分配:欧美各国用于注射制品占总消费量的50%,主要用作汽车、电器的零部件,各种容器、家具、包装材料和医疗器材等;薄膜占8%~15%,聚丙烯纤维(中国习称丙纶)占8%~10%;建筑等用的管材和板材占10%~15%,其他为10%~12%。中国目前用于编织制品的量占40%~45%,其次是薄膜和注射制品占40%左右;丙纶及其他占10%~20%。 聚丙烯 聚丙烯jubingxi是由丙烯聚合而得的一种简称PP,结构式为热塑性树脂,分子量为 聚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有溶剂法(又称泥浆法)、本体法和气相法。我国以溶剂法为主,该法是将纯度为99%以上的丙烯(有时根据需要加入其他共聚体)在烷烃类溶剂(如汽油、己烷、庚烷等)中,以三氯化钛为催化剂,一氯二乙基铝为活化剂,氢气为分子量调节剂,于50℃,1MPa下连续聚合。将所得的溶剂一聚丙烯浆状悬浮液连续送入闪蒸装置,从顶部分出未反应的丙烯和部分溶剂后,用甲醇在80~85℃下进行酯化反应以破坏残存的催化剂。再经中和、洗涤、分离、干燥、挤出造粒,即得乳白色半透明的颗粒状产品。本体法不需要其他溶剂,在70℃,3MPa的条件下以液体丙烯进行聚合,丙烯转化率可达95%。气相法则是将丙烯以气体状态送入反应器,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催化下制得聚丙烯。这两种方法由于工艺流程短、能耗低而得到迅速发展。 聚丙烯可用注射、挤出、吹塑和纺丝等方法进行成型加工,需要时还可二次加工。它应用广泛,在家用电器方面,用做冰箱部件、洗衣机槽桶和吹风机、收音机、电视机外壳等; 在家庭日用品方面,可做食用餐具、点心盒、书架、椅子; 还可用其制造医用注射器、输液管、汽车零部件、工业用管道、设备衬里、贮槽、包装材料等。 ☚ 聚乙烯 聚氯乙烯 ☛ 聚丙烯由丙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热塑性、质轻、耐化学腐蚀,电绝缘性及机械性能优良。高分子量聚丙烯的柔韧性提高,刚性降低,适用于吹塑制品和塑料薄膜。低分子量的则适用于生产纤维和薄壁注塑制品。聚丙烯的耐热性、强度和钢性均优于聚乙烯,但低温抗冲击性能、抗蠕变性能差。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