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观
是指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 涉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权利与地位、儿童期的意义,教育与儿童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在欧洲封建社会里,把儿童视为父母隶属品的观点和基督教的原罪观点占统治地位,鞭笞、体罚儿童被视为合理合法。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者才提倡应从儿童自然本性来看待儿童,但仍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肯定儿童的权利与要求,“小大人”的观点仍占统治地位。 20世纪随著儿童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才真正开始了解儿童所具有的特点、儿童的发展潜能等,早期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在我国,长期以来把儿童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隶属品,儿童成了父母的私有财产,丧失独立自主的人格,与年长者仅是一种依附关系。 这种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的儿童观,正随著人们对儿童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受批评,但其残余影响仍旧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