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耶律楚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耶律楚材1190—1244蒙古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名臣。字晋卿。汉化之契丹人,辽皇族子孙。三岁丧父,随母学,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历法、医卜之学。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被召用,很受信任。窝阔台汗即位后,亦深得宠。曾劝亲王察合台(太宗兄)尊重君权,向弟窝阔台行君臣之礼。次年建议州郡长吏专理民事,万户府总军政,做到军民分治。反对把汉地变为牧场之说。帮助建立赋税制度,立十路征收课税使,专掌钱谷。疏请尊重儒学,渐兴文教,编印儒家典籍,奏封孔子后裔袭爵衍圣公。窝阔台九年(1237年)以守成必用文臣为由,开科取士,释放被俘为奴的汉儒。在成吉思汗、窝阔台两大汗时期任事近三十年,官至中书令,元代封建国家的立国规模多由其奠定。还工诗。由于曾跟随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六万余里,其诗对边疆塞外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有较生动的描绘。著作有《湛然居士集》。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耶律楚材(1190—1244) 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人。3岁丧父,17岁试进士科。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衍数及释老、医卜之说。在金朝,他曾做过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后为蒙古统治者赏识,太宗朝拜中书令。卒于位。他曾拜万松老人为师,皈依佛教。他认为道、佛、儒三教同源,主张 “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善诗文,为一代词臣倡始。有 《湛然居士集》。 ☚ 元明清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 ☛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人。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金尚书右丞耶律履子。贞祐二年(1214)辟为左右司员外郎。成吉思汗入燕京,闻名召用。太宗(窝阔台汗)立,拜中书令,改革陋习,创立新制。太宗后称制三年卒,年五十五。追谥文正。《元史》卷一四六有传。宋子贞撰《神道碑》(《国朝文类》卷五七),王国维撰《耶律文正公年谱》一卷、《馀录》一卷(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张相文撰《湛然居士年谱》一卷(收入《南园丛稿》)。著有《湛然居士文集》十四卷、《西游录》一卷。《四库总目提要》卷一六六称其诗“语皆本色,惟意所如,不以研炼为工”。词存《鹧鸪天》一首,见《词综》卷三三,况周颐说此词歇拍“不知何恨人间梦,并触沈思到酒边”二句“高浑之至,淡而近于穆矣。庶几合苏(轼)之清,辛(弃疾)之健而一之”(《蕙风词话》卷三)。 ☚ 白华 李治 ☛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人。辽皇族后代,父耶律金事金世宗,官至尚书右丞。楚材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长而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初辟为掾,后仕为开州同知。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辟为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军队占领燕京后,元太祖成吉思汗闻名召用。元太宗时,官至中书令。年五十五卒,谥文正。楚材事元太祖、元世祖三十馀年,征讨之中,诸将皆争夺子女金帛,楚材独取书籍、药材。死后仅遗琴阮瑟十馀,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因而对蒙古王朝制度建设和保存典籍,颇有贡献。楚材从成吉思汗西征,关河跋涉六万馀里,亲历塞外景观、异域风情,这些见闻发为诗歌,极富特色,既成歌咏西域名篇,也成研究历史、风俗的重要材料。其西征诗气势磅礴,境界阔大,与一般描写边塞诗歌不同,诗中突出塞外的奇崛,而不渲染它的荒凉,其笔下的阴山雄伟壮丽,连江左名山也不足与比。《西域河中十咏》则清新优美,对西域生活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前人曾经指出,耶律楚材于军务倥偬、政事繁忙之馀,时有诗作,皆信手拈来,“若不用意为者”,因而其诗不事雕琢,语言通俗,是胸臆的自然流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诗“语皆本色,惟意所如,不以研炼为工”,王士禛《池北偶谈》曾摘录他的诗,认为“颇有风味”。他被尊为蒙古王朝的一代词臣。著有《湛然居士集》,诗多于文。《元史》卷一四六有传。 ☚ 张秦娥 许衡 ☛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玉泉老人。契丹族。元代诗人。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金章宗时,为开州同知。完颜复兴留守燕,辟为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定燕都,召见,处之左右。太宗朝拜中书令,后因皇后称制,忧郁而死。至顺元年赠太师,追封广宁王,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十四卷。 耶律楚材1190~1244元初政治家。元太祖、太宗两朝重臣。字晋卿,契丹族人,辽皇族后裔。金末任开州 (今河南濮阳) 同知。金章宗贞佑二年 (1214),金朝迁朝汴京 (今河南开封),耶律楚材以左右司员外郎留守燕京。元太祖十年(1215) 取燕后,被召见,渐受重用。太宗三年(1231)任中书令,参予制定了各项法律、制度,为元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晚年为权贵不容,渐不得志,遂信奉佛教,自称“湛然居士”。著有《湛然居士集》和 《西游录》。为适应统治的需要,主张拟定朝仪,建立封建法制取代落后的习惯法,建议设置州郡长吏和万户府分理民事和军政,实行军政分治。要求开科取士,任用汉族儒臣治国,并整理、宣讲儒家经典,重视培养、选拔官吏。主张恤刑慎杀,统一司法权。坚持以封建经济、赋税制度取代落后的剥削方式。执法不避权贵,不私亲属。耶律楚材的法律思想及其实践,对元朝封建法制的建立,促进社会安定和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耶律楚材约1190—约1244元初政治家、思想家。姓耶律氏,名楚材,字晋卿,自号湛然居士,法号从源。契丹人,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学识渊博,才能出众,通晓汉文化。初仕于金、任开州同知、燕京留守行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军攻取燕京,应诏为成吉思汗政务顾问。1229年,窝阔台继汗位后,任中书令以终。生活简约节俭,处事公允刚正,尽心竭智佐助太祖、太宗,奠定了元代的文治基础。卒后追封懿宁王,谥文正。著有《湛然居士文集》和《西游录》。其伦理思想兼取儒、释、道三家之说。他从“安民致主”的抱负出发,认为在振武的同时必须注意兴文,唯有“仁绥神震”,才能所向无敌。他“上策于朝廷,请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惰游;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主张“治天下当用‘治天下匠’(儒者)。”认为儒、释、道三家思想各有妙用,“若夫,吾夫子之道治天下,老氏之道养性,释氏之道修心,此古今之通议也。舍此以往皆异端耳。”他曾援引老子的“自然无为”之道来论证“色空”之理,以坚定人们识空成佛的信念。认为修身养性乃是一个由渐进而至大彻悟的觉悟过程,目的在于“否则卷而怀之,以简易之道治一心;达则扩而充之,以仁义之道治四海”,而关键是要“养素”,即掌握“立志”、 “自强”、 “为学”、 “精专”、“明智”、“慎行”,以及“西天三步远,东海一杯深”等具体的修养准则。耶律楚材的伦理思想对元代政治和思想文化有深刻的影响。 耶律楚材1190—1244元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晋卿,契丹人。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金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金贞佑初任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入燕京,慕名召用,倍加宠信;太宗窝阔台时官中书令。仕元三十余年,元代立国规模、典章制度多出其手,功勋卓著。死葬北京,墓在今颐和园内,尚存。曾随从成吉思汗西征,达六万余里,对边疆山川景物,异域风土人情均极熟悉。发之于诗,则十分生动而真实;诗作气宇轩昂,声调雄放,豪壮苍凉。律诗多有佳作,以《西域河中十咏》最为人称道。作品笔调清新优美,描摹如画。词仅传《鹧鸪天、题七真洞》一首,亦为元词名作。他以辽代皇族子孙而历仕金元两朝,处境复杂,故仕途险恶之感和进退两难的心境也于诗中有所流露。西征归来,著有《西游录》上、下部。《湛然居士集》十四卷,散文存世较少。 耶律楚材1190—1244契丹人。为辽国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辽朝灭亡,归于蒙古。随成吉思汗西征。蒙古成吉思汗十六年(1221),劝谕成吉思汗班师,己则留西域,安抚诸城。并从征西夏。窝阔台即位后,升任中书令。制法律,减轻赋役,功绩卓著,死后追封为广宁王。著有《西游录》、《湛然居士文集》。 耶律楚材1190—1244契丹族,字晋卿,号湛然居士,辽皇族子孙,为蒙古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大臣,著名学者和历法家。成吉思汗(太祖)十年(1215)取燕后,被召用,很受信任。窝阔台汗(太宗)即位后,定策立仪制,劝亲王察合台(太宗兄)行君臣礼,以尊君权。次年,建议军民分治,州郡长吏专理民事,万府户总军政等。他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大汗时期任事近30年,官至中书令,元代立国规模多由其奠定。他不但是元朝著名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著名学者。他通晓天文、地理、历法、医学,工诗文,著有《湛然居士集》、《西游录》等。 耶律楚材1190—1244蒙古汗国大臣。契丹族。字晋卿。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世居燕京, 精通汉族语言文化,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历法、医术。原仕金, 为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成吉思汗十年(1215)蒙古取燕后,被召用,备受信任。十四年随汗西征,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1229年太宗(窝阔台)即位时,倡导行君臣礼,以尊君权。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 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场;建立赋税制度,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窝阔台汗三年(1231)任中书令。翌年随汗南征, 劝请汗废屠城旧制, 召用儒者。六年籍中原民户,改变以丁为户旧制,立以户定赋之法。八年请设编修所、经籍所, 渐兴文教,又限制印造交钞额,以免国困民乏;制定赋税额;以五户丝岁赐制取代裂土分封。九年以守成必用儒臣为由, 建议开科取士,释放被俘为奴的儒者,加强文治。后相继统一度量衡, 给符印, 立钞法,定均输,布递传,明驿券,使汗国庶政略备,居民稍得安宁。献议实行《时务十策》。在太祖、太宗两朝任事近三十年,立国规模多由其赞襄擘划。至顺元年(1330),追封懿宁王。著有《湛然居士集》。 耶律楚材丝绸之路上的旅行家。1190年生,1244年卒。契丹人,1218年,跟随成吉思汗西征,由燕京出发,西行越金山(今阿尔泰山),南下穿大漠,翻阴山(今天山),西行虎窝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至河中(今乌兹别克斯坦),居住12年,1228年写成《西游录》。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蒙古作家。字晋卿,号湛然居士。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其父履仕金,终尚书右丞。他24岁出任金开州同知。贞祐二年(1214),任左右司员外郎,留守燕京。成吉思汗入燕京,召而用之。1219年,随成吉思汗征西域,直到1227年才返京。1229年,窝阔台继汗位,任命他为中书令。在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时期,他出谋划策,为蒙古的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死后追封广宁王,谥文正。《元史》本传说他“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在西域期间,写有大量咏西域的诗歌;回来后又著《西游录》。《湛然居士集》为其诗文集,中华书局出版有谢方点校本。近人王国维有《耶律文正公年谱》。 ☚ 党怀英 尤格纳克 ☛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蒙古作家。字晋卿,号湛然居士。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其父履仕金,终尚书右丞。他24岁出任金开州同知。贞祐二年(1214),任左右司员外郎,留守燕京。成吉思汗入燕京,召而用之。1219年,随成吉思汗征西域,直到1227年才返京。1229年,窝阔台继汗位,任命他为中书令。在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时期,他出谋划策,为蒙古的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死后追封广宁王,谥文正。《元史》本传说他“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在西域期间,写有大量咏西域的诗歌;回来后又著《西游录》。《湛然居士集》为其诗文集,中华书局出版有谢方点校本。近人王国维有《耶律文正公年谱》。 ☚ 党怀英 尤格纳克 ☛ 耶律楚材 113 耶律楚材1190—1244蒙古汗国(元代前身)政治家。字晋卿,契丹族,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曾仕金。金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1215年成吉思汗定燕后,被召用。后随成吉思汗西征,劝其勿妄杀。窝阔台汗(太宗)即位后定策立朝仪,主张按中原传统制度治理,劝亲王察合台行君臣礼,制定《便宜十八条》,立燕京等10路征收课税使,使蒙古国粗有仪制及法制。擢中书令。蒙古灭金时,废屠城旧制,封孔子后裔袭爵衍圣公,设立经籍所、编修所,渐兴儒教。1236年,定天下赋税。1237年,开科取士,释放被俘汉儒。并陈时务十策:信赏罚,正名分,给俸禄,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定土贡,制漕运。还主张军民分治,州郡长吏理民事,万户侯总揽军政。反对变耕地为牧场,掳掠人口为奴隶,采取中原先进的农业经营方式,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执政近30年,为元开国重臣。他的政治主张奠定了元开国的典章制度。有《湛然居士集》。 ☚ 成吉思汗 忽必烈 ☛ 耶律楚材 143 耶律楚材1190—1244元初政治家。字晋卿,晚年自号湛然居士。博览群书,兼通历数医学。元太祖十年 (1215) 被召用,颇信任。窝阔台汗三年(1231)任中书令,对元政治、法律制度的奠定,起了重要作用。建议军民分治,主张开科取士,释放被俘为奴的汉族文人,废弃屠城旧制。后又上条陈十八事,如州县官吏非奉上级命令,不得擅行科差;变卖、借贷官物者有罪;死刑必须申奏待报,然后行刑等,被定为法律,颁行全国。他执法秉公,不避权贵。太宗时,治理与中贵有牵连案,因逮捕非法杀人犯近臣通事杨惟忠,遭受诬告“违制”,被逮下狱,但无罪释放后,仍不畏权势,秉公而断。晚年奉佛。著有《湛然居士集》和 《西游录》行世。 ☚ 宋慈 何荣祖 ☛ 耶律楚材 074 耶律楚材元代人。1215年随成吉思汗到寻斯干城(今撒马尔罕)研究天文历法,1220年撰成《西征庚午元历》,订正历法的误差,创立“里差法”,即地方时经度差概念。学习阿拉伯历法,认为《回纥历》推算行星运动比中原历法精密。回国后著《麻答巴历》(已佚),起了介绍阿拉伯历法进入我国的作用。 ☚ 杨忠辅 郭守敬 ☛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YeLuChucai蒙古汗国著名政治家。字晋卿,号湛然居士。为辽东丹王突欲之后,金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生三岁而孤, 母杨氏教之学” (《元史》卷146《耶律楚材传》)。金规定丞相之子例试补省掾, 他本想试进士科, 但金章宗要他按照规定参加考选,同试17人,耶律楚材成绩独优,遂辟为掾, 后为开州同知。金宣宗迁汴京, 留在燕地, 为完颜兴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略定燕地,欣赏他的才能, 命随从左右, 呼为吾图散合里, 蒙古语意为长髯人, 从成吉思汗西征。元太宗即位后, 任主掌汉地文书的必阇赤,汉官称为中书令、中书相公等。他 “博览群书, 旁通天文律历、地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同上)在西征策略、统治中原等诸多方面为元太祖、太宗提出了许多有益建议, 并受命创制了元朝礼仪制度, 在中原设立行政与军事体制,开发财源,裁定财税制度。并提议保护、利用中原士人, 开科取士以网罗人才。蒙古人南下时杀戮残酷,他说以军国利害,表陈大义,请止杀戮,保护了中原人口。后失去乃马真皇后的宠信,直至病死。后有人诬他在相位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麻里札前去查验, 仅得阮琴十余、古今字画、金石、遗文千卷。元代至顺元年(1330)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名号, 追封为广宁王, 谥文正。 ☚ 成吉思汗陵 元世祖忽必烈 ☛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契丹族辽皇族子孙。成吉思汗 (元太祖) 十年(1215) 被召用。他协助窝阔台汗 (元太宗) 定策立仪制,劝亲王察合台 (太宗兄) 行君臣礼,以尊君权。在成吉思汗、窝阔台两大汗时期任事近三十年,深得重用。他建议军民分治,州郡官吏管理民事,万户府总军政; 反对以汉地作为牧场之说,主持建立赋税制度; 立十路征收课税使,专掌钱谷。蒙古军攻破汴京 (今河南开封) 时、废止屠城旧制,奏封孔子后裔袭爵衍圣公,设经籍所、编修所。建议开科取士,释放被俘为奴的汉族儒士。对于元立国作出重要贡献,官至中书令。著有《湛然居上集》。 ☚ 张元 脱脱 ☛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Yeluchucai蒙古汗国政治家。字晋卿。契丹族。出身辽皇族。幼年丧父,勤奋好学,博极群书,通晓天文历法。曾仕金。1215年成吉思汗攻取燕京(今北京)后,被召用,很受重视,曾随成吉思汗西征,并劝其勿杀无辜。1229年窝阔台即位后,亦深得宠信,曾定策立仪制,劝亲王察合台(窝阔台兄)对弟行君臣之礼,以尊君权。又建议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在经济上,反对把汉地变为牧场之说,建立赋税制度,立燕京等10路征收课税使,专掌钱谷。窝阔台三年(1231),任中书令,随窝阔台灭金。破金汴京时,废屠城旧制,召用儒者,奏封孔子51代孙孔元措为衍圣公。设经籍所、编修所,编印儒家典籍,渐兴文教。1237年,以守成必用文臣为理由,开科取士,释放被俘为奴的汉族儒士。他在成吉思汗、窝阔台两朝任事近30年,立国规模多由其奠定。又工诗,因曾跟随大汗南征北战,其诗对边疆塞外的山川景象、风土人情都有生动的描绘。著作有《湛然居士集》。 ☚ 成吉思汗 元世祖忽必烈 ☛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元代政治家、诗人,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人。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金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金章宗时为开封同知。宣宗时为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成吉思汗入燕京,闻其名而招用,十分亲信,后常随成吉思汗幕下出征。公元1229年,元太宗(窝阔台汗)任用他为中书令,赠太师,封广宁王。耶律楚材是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时期最有作为的政治家,他仕元近30年,随太祖征行6万余里,对元代政治、经济政策的决定起过重大作用。对于确立蒙古在中原的统治,立有大功。元朝建国初期文告也多出自他手。耶律楚材博极群书,才思敏捷,善文工诗,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佛老、医卜之说。著有诗文集《湛然居士集》14卷,《西游录》2卷为从征西域东归后写的游记。两书俱存。《元诗选》初集选入他的诗130首,其散文存世不多。 ☚ 张可久 罗贯中 ☛ 耶律楚材曾提出《便宜一十八事》,被皇帝作为临时法律颁行全国。在法律上。1.主张军民分治,州郡长吏专理民事,万户府总管军事;2.开科取士,释放被俘为奴的汉族知识分子,“以儒治国,以佛治心”;3.慎刑恤民,秉公执法;4.死刑必须申报批准后方可行刑,不得生杀任情”。其法律思想和实践对建立元朝法律制度具有重大影响。参见“历史”中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蒙古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重臣。字晋卿,汉化契丹贵族。任职近30年,官至中书令,备受重用。蒙古立国之初,各种政策及典章制度多出于其手。有《谌然居士集》。参见“法学”中的“耶律楚材”。 湛然居士集 ☚ 剡源集逸文 湛然居士集 ☛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契丹族人。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释老、医卜之说。金末,为开州同知,又任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入燕京,闻其名而召用,随从左右,以备咨询。元太宗时,官拜中书令。太宗卒,皇后称制,楚材以忧死。后追封广宁王,谥文正。楚材天才卓异,工诗,散文亦可见。他从征西域,所著《西游录》,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西域风光人情。著有《湛然居士庥》14卷。 ☚ 杨奂 郝经 ☛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蒙古成吉思汗时大臣。字晋卿,契丹皇族后裔。嘉定八年 (1215) 成吉思汗攻下金朝中都燕京(今北京)后,被召用。窝阔台即位后,任中书令。定立仪制,以尊君权。建议军民分治,州郡长吏专理民政,万户府掌管军政。反对废农田为牧场。制定赋税制度,设立燕京等10路征收课税使,专掌钱谷。破金汴京 (今河南开封) 时,提出废屠城旧俗,设置编修所、经籍所,掌编修经史。主张开科取士。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时期,任职近30年,深受信用,为奠定元代立国的典章制度,作出了较大贡献。著有《湛然居士集》。 ☚ 成吉思汗 元世祖 ☛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契丹族人。早年奉事金朝,成吉思汗攻占金中都 (今北京)后被召用。从征诸国,深得元太祖赏识。窝阔台即位后,任中书令。当政朝间,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用汉法推动蒙古族向封建社会转化。认为统治中原不能照搬蒙古族原有的制度和做法,对“汉人无补于国”和主张“悉空其地以为牧地”(《元史·耶律楚材》) 的论调予以驳斥。指出只有保护中原地区的封建经济,才能得到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等利,财政收入才可充足,战争军需才可能有保证。从维护元王朝统治的根本利益出发,要求对“生杀成性”,夺人妻女,“取货财,兼土田” (同上) 的不法官吏处以严刑。认识到任意征发摊派搜刮有害于社会生产和流通。中原经济繁盛,是“财赋所出”,必须保护和“存恤”,严禁“擅行科差” (同上),主张将领主制改为赋税分成制,在亲王,功臣的封地中,派国家官吏征税,以赋税的一部分给予封君,而不许其擅自科征。所奉行的政治经济政策,对抵制和减轻落后民族对经济发展地区的破坏,维护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成果,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叶适 马端临 ☛ 耶律楚材1190—1244蒙古国大臣。字晋卿。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金尚书右丞※耶律履子。世居燕京(今北京),精通汉语文,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原仕金为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十年(1215),蒙古军取燕,十三年,被成吉思汗召用,备受器重,誉为“吾图撒合里”(意“长髯公”)。十四年,随汗西征,二十一年,从征西夏,下灵州。常晓以征战、治国、安民之道,曾谏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拖雷监国二年(1229),窝阔台(太宗)即位时,倡立朝仪,行君臣礼,以尊汗权,谏行宥赦之制。自是益受重用,被誉为“社稷之臣”。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太宗三年(1231),任中书令。任内提出许多有利于中原地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政治上建议设州郡长吏,行军民分治;实行五户丝制,取代裂土分民,加强中央集权;废屠城旧制,使民众稍安。经济上,立燕京等10路征收课税使,主赋调事宜;禁止州县擅行科差,限制权贵苛政暴敛;力阻蒙古贵族改汉地为牧场的企图,保护中原农业经济;力主废除高利贷和扑买课税旧制,以减轻民众负担;限制印造交钞之数,以免国困民乏。文化上,谏言兴文治,召用名儒;设编修所、经籍所,编集经史;以守成必用儒臣为由,建议开科取士,释放被俘为奴之儒者,得士4030人,其中免为奴者四分之一。以统一衡量,给符印,立钞法,定均输,布递传,明驿券,使蒙古国庶政略备。建议窝阔台汗实行“信赏罚,正名分,给俸禄,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定土贡,制漕运”之《时务十策》。仕太祖、太宗两朝近30年,多有赞襄之功。太宗后乃马真氏称制后,因屡劾皇后宠臣奥都剌合蛮,渐遭排挤,所谏之策亦多所受阻。卒于位。文宗至顺元年(1330),追封懿宁王。著有《湛然居士集》、《西游录》等。 耶律楚材1190—1244蒙古汗国名臣、政治家。字晋卿。契丹族。博览群书,有大才,通晓天文、历法。金末为开州同知。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5年),取燕后,召为左右司员外郎,颇受太祖(铁木真)信任,曾对其子窝阔台汗说: “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窝阔台(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定策立制,军国重事俱与他商定;凡蒙古陋风,悉为改革。他建议军民分治,州郡长吏专理民事,万户府总军政;立十路征收课税使,专掌钱谷。破汴京时,废屠城旧制;召用儒者,设立经籍所、编修所,编印经籍,渐兴文教。窝阔台汗九年(公元1237年),建议荐用文臣,开科取士,选拔人才。他在太祖、太宗两朝任事近三十年,元代立国规模多由其奠定。有《湛然居士集》。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蒙古国大臣。契丹人。辽皇族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其父曾任金尚书右丞。他博览群书,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金末为开州同知,后留守燕京(今北京)任员外郎。成吉思汗十年(1215)取燕京,召而用之。西征中,劝太祖用儒生、好生恶杀。为太祖所赏识。太宗(窝阔台)即位后,更受信任。他定策立仪制,推崇君权;制定《便宜十八条》,使军民分治;郡置长吏理民事;设万户总军政;驳“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为牧地”之说;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使国用充足,元至此始粗有仪制及法制。太宗三年(1231),任中书令,“事无巨细,悉先白之”。四年,随太宗灭金,奏准废除屠城旧制,使避兵居汴的一百四十七万人得免于难。奏封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措为衍圣公,设编修所,经籍所,编印儒家典籍,召名儒直释九经,使大臣子孙知“圣人之道”,由是文治始兴。八年,定赋税制度。九年,陈《时务十策》:信赏罚、正名分、给奉禄、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定土贡、制漕运,皆切于时务,悉被采纳。著有《湛然居士集》。(参考图476、477) 耶律楚材(南宋·紹熙元年——元·太宗十五年 1190~1244)契丹族。字晉卿,號玉泉老人,别署湛然居士。遼太祖長子倍 (東丹王) 八世孫。身長八尺,美髯宏聲。博極群書,天文、地理、律曆、術數、釋老、醫卜無所不通,下筆為文若宿構,尤善書法。貞祐二年(1214)辟為左右司員外郎,金末官開州同知。元太祖定燕,聞其聲而召見之,置于左右。太宗即位 (1229),拜中書令,參訂立國規模。卒贈太師上國柱,追封廣寧王,謚曰文成。宋濂云: “耶律文正,晚年所作字畫尤勁健,如鑄鐵所成。剛毅之氣,至老不衰。”有《湛然居士集》、《西游録》。 耶律楚材詩卷 (局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