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手掌部间隙感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手掌部间隙感染 手掌部间隙感染相当于中医的“托盘疔”。 〔病因病理〕 掌中间隙感染是中指和无名指的腱鞘炎蔓延而引起,全隙间隙感染则因示指腱鞘感染后引起。也可因直接刺伤而引发。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心经,心包经火毒炽盛所致;或因外伤染毒而发。 〔诊断要点〕 1.多有外伤史或化脓性腱鞘炎病史。 2.手掌肿胀高突,疼痛较剧,手指屈曲,活动受限,手背部肿胀更甚。 3.伴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4.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 〔鉴别诊断〕 手背部蜂窝织炎:红肿、热痛以手背部明显,成脓时波动感在手背处。 〔辨证分型要点〕 1.热毒炽盛:手掌肿胀较剧,甚至波及手背。疼痛剧烈,伴发热、恶寒、头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2.热盛酿脓:手掌肿胀高突,剧烈跳痛,不易溃脓,伴高热、寒战、口渴、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3.气血亏虚:手掌肿胀渐消,疮口久不愈合或疮色灰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 一、中医治疗 (一)证型论治 1.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金银花30g 蒲公英30g 地丁15g 野菊花30g 当归15g 丹参15g 玄胡15g 甘草10g 〔加减〕发热,加连翘15g;剧痛,加乳没各15g。 2.热盛酿脓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金银花30g 蒲公英30g 野菊花30g 白芷15g 当归15g 穿山甲15g 花粉15g 大贝15g 乳没各15g 皂刺15g 甘草10g。 〔加减〕便干,加大黄10g;高热,加石膏15g,知母15g。 3.气血亏虚 〔治法〕益气养血,敛疮生肌。 〔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15g 当归15g 茯苓30g 白术15g 赤芍15g 黄芪30g 白芷15g 连翘15g 甘草10g 〔加减〕纳差,加焦三仙各15g。 (二)内服中成药 1.犀黄丸,3g/次,2次/日; 2.醒消丸,3g/次,2次/日。 (三)外治疗法 1.初起:宜箍围消肿。予金黄膏、玉露膏或油调膏外敷。 2.中期:宜切开排脓。应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宜大,引流通畅,但切不可因手背肿胀较手掌为甚,而在手背切开。 3.后期:宜祛腐生肌。外用一效膏、生肌散等,脓不尽,掺八二丹。 (四)单方验方 鲜龙葵叶适量,加冰片少许,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日二次。 二、西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 初期患部应制动,抬高患肢,并可用超短波或毫米波照射。 (二)抗炎治疗 宜早期应用大剂量抗生素。 1.毒霉素480万单位,日二次静点。 2.环丙沙星0.2,日二次静点。 (三)局部治疗 1.掌中间隙脓肿:纵行切开中指与无名指间的指蹼,切口不超过手掌远端横纹,以免损伤动脉的掌线弓;亦可在无名指相对位置的掌远侧横纹作一小横切口。 2.鱼际隙间隙脓肿:切口直接作在大鱼际最肿胀和波动明显处;亦可在虎口处作切口。 〔调护与预防〕 1.防止手部损伤。 2.发病后患肢休息。 3.忌食辛辣之品、发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