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耳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耳门外耳道开口处。《王定保借当》(贤孝):“烧红火剪插耳门,疼得公子泪淋淋。” 《小互郎》(小曲子):“丫鬟跑到泥坑边,对着耳门问你是哪里人?” 《猎原》(51):“那个报案的,嘴上挨了一刀,从嘴角裂到耳门,缝了十三针。” 耳门er3men2(名)外耳道开口处:伍太婆将酒脚子在安娃子额头上画了一个王字,两~上也涂抹了一些,说是可以避瘟。(风100) 耳门ər53mən21er53men21外耳道开口处。姚秦竺佛念译《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卷七《乘无相品第二十一》: “或以草枝而刺其鼻或刺耳门。”《宋元话本集·山亭儿》: “正恁地说,则见万娘左手捽住苗忠,右手打一个漏风掌,打得苗忠耳门上似起一个霹雳。”清刘省三《跻春台》卷四《蜂伸冤》: “官见尸未朽烂,验是十二岁孩子,周身无伤,系耳门刀砍废命。”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耳 > 耳門 耳門 ěrmén 亦稱“耳囷”。指耳朵的外聽道口,即耳孔的外端。其稱始見於唐代佛家典籍。《楞嚴經》卷六:“佛問圓通,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因人流相。”《格致鏡原》卷十一引《樊氏相法》:“人耳囷長寸三,壽百三十歲,一寸壽百歲,如豆,生即死。” 身体各部 身体各部人体上穴位的通称:俞 腧 ☚ 胎儿 尸体 ☛ 耳门❶经穴名。代号SJ21。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屏上切迹之前方凹陷处,张口取穴。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 耳门❶耳前之屏间切迹。 耳门Ermen, SJ21系手太阳三焦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在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髁状突稍上方之凹陷处。施针时直刺1~1.5寸。主要治疗耳鸣、耳聋、牙痛等。 耳门经穴名。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颔痛等。直刺0.5—1寸;可灸。 耳门 耳门手少阳三焦经穴。取穴:在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处,张口取穴。(见图2-1-10)。主治:聤耳、耳聋、耳鸣、齿痛、颈项痛。刺灸法:张口时向下刺,透听宫和听会,斜刺1.5~2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半侧面部。可灸。 ☚ 天井 外关 ☛ 耳门ěrmén❶即耳屏。外耳孔前的小瓣。又名蔽。《灵枢·五色》: “蔽者, 耳门也。” 耳门 耳门TE21Ermen手少阳三焦经穴。首见《甲乙经》。位于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张口取之。局部有颞浅动、静脉; 并有耳颞神经及面神经的分支。一般直刺0.5~0.8寸。针后局部痠胀,有时扩散至半侧面部。艾炷灸1~3壮;艾卷灸5~10分钟。《甲乙经》载:“耳中有脓,禁不可灸。”。 ☚ 角孙 耳和髎 ☛ 耳门side door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