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耳病症状辨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耳病症状辨证

耳病症状辨证

耳病的常见症状有耳痒、耳胀、耳闭、耳红肿、耳痛、耳脓、耳鸣、耳聋等,其辨证分述如下:
耳痒 耳痒发生于耳廓、耳周及耳道内等部位。是外耳道湿疹、耳冻疮及耳道霉菌等病常见症状,轻者如有虫爬行,重者常搔至其疼痛出血,痒仍难止。总的来说,痒是风盛之象,但有外感风寒或风热湿邪而起,也有脾虚血燥生风而致。其辨证如下:
❶按病程辨:耳痒初起,多属外感风邪;耳痒日久,多为血燥生风。
❷以痒处形态辨:耳痒局部红肿,糜烂、渗出脂水,多为风热湿邪为患;耳痒局部皮肤增厚、粗糙,上有痂皮或鳞屑而干燥者,多为血虚不养肌肤而致。若耳内奇痒,耳道内污浊,有如发霉状,痂皮上长出灰黑色或黄白色菌丝,这是耳道霉菌病之特征,常见于南方地气卑湿及春夏季节潮湿温热之时。
❸以其兼症辨:耳痒而兼疼痛者,多属风热,热邪偏胜,耳痒而兼麻胀者,多属风寒,寒束肌表,血脉凝泣,阳气不达。如耳廓冻伤者,为麻痒感,遇热则痒更甚。
耳胀、耳闭 耳胀、耳闭是指耳窍内胀塞或闭塞不通的感觉。耳胀多属新病、暴发,可兼疼痛,耳闭多属久病、渐发,每致影响听力。耳道有异物或耵聍堵塞时也有胀塞感,但清除后症状即消失。耳胀多属实证,可由风热、湿热、气郁而致; 耳闭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可由脾虚、肾虚或气血瘀滞而致。其辨证如下:
❶新病耳内胀塞,或兼微痛不适,耳鸣如闻风声(低音调),听力稍减退,并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舌苔薄白黄,脉浮数等症,耳膜内陷呈淡红色,为风热邪毒侵袭而致。
❷耳内胀塞较重,听力减退,耳鸣之声低沉,而自听增强,兼见倦怠、纳呆,舌苔腻,脉濡滑等症,耳膜内陷或外突,呈淡黄色或粉红色,或有液平面,乃湿热之邪困结耳窍而致。
❸郁怒而起,突发耳内胀闷,如有异物塞耳中,兼见胁痛脘胀,烦闷,急躁,口苦咽干等症,舌红苔白或黄,脉弦,耳膜一般没有明显改变,多因气机郁结,滞于耳窍而致。
❹耳内闭塞感,由轻而重,日久不愈,听力渐差,兼见头晕,精神萎靡,健忘,腰膝痠软,舌淡苔白,尺脉细弱等症,耳膜内陷,有粘连或呈菲薄,是肾元亏虚,耳窍失养而致。
❺耳内胀闷堵塞感,时轻时重,疲劳时症状加重,伴耳鸣耳聋,兼见倦怠乏力,食少腹胀,面色萎黄,唇舌淡红,脉虚弱等全身症状,耳膜内陷或有灰白斑块,光泽消失,是脾气虚弱,不能上荣,耳窍失养而致。
❻耳内闭塞感,日久不愈,听力减退明显,舌质暗滞,或有瘀斑,脉细涩,耳膜内陷较甚,有灰白色斑块,是病变日久,气滞血瘀,耳窍闭塞而致。
耳红肿 耳红肿可见于耳廓及其前后、耳道和耳膜等处,有红肿兼见也有偏于红和偏于肿者,一般来说,耳局部肿胀而兼红、且痛,多属热毒;肿胀而不红不痛,多属痰湿。常见的耳红肿辨证如下:
❶耳前局部肿起、疼痛,或反复流脓,多为先天瘘管,感染邪毒,湿毒困结不出,以致发作成疮成瘘。
❷耳后红肿、疼痛,或有流脓,乃是火热邪毒结聚耳后而发,临床以脓耳热毒炽盛,脓液流溢于耳后完骨,形成耳根毒症为多。
❸耳道内红肿,疼痛,多是热毒为患,局部肿起有脓头者,属热毒伤于气血,腐肉成脓之疔疮。
❹耳膜起红丝,或充血鲜红弥漫,疼痛,是感染邪热,或肝胆火热蒸灼耳窍,常能穿溃流脓成脓耳症。
❺若耳壳或耳周皮肤潮红、微肿,湿烂,渗液,甚或黄水淋漓,属风热湿邪侵袭而发的旋耳疮。
❻耳壳上局部肿胀,皮色不变或淡黄,按之柔软不痛,属痰浊流注耳壳,称耳壳流痰。
❼耳壳肿胀,紫绀,或有结节,或有溃烂、痒痛者,是因感受严寒之气而致局部血脉凝泣不通,为冻耳成疮之症。
❽耳部外伤肿胀,多有出血或呈瘀黑色、疼痛。
耳痛 耳痛是多种耳病的常见症状,如耳部外伤、冻伤、烧伤、耳周及耳道疮痈、急性脓耳等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多由局部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致,即《内经》所谓“不通则痛。”根据耳痛的部位、程度、时间及兼证不同,其辨证如下:
❶耳痛初起,耳周或耳内疼痛较轻,或仅有耳内痒痛、胀塞疼痛感,多为风热邪毒侵袭而致。每兼有风热表证,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
❷疼痛剧烈,局部红肿甚者,多为热毒结聚,肝胆湿热上蒸,伤及气血,蕴酿成疮肿。红肿位于耳后者,多是脓耳热毒炽盛,脓液流溢于耳后完骨所形成的耳根毒。若发于耳道者,痛可连及同侧头部,在牵引耳壳或压迫耳屏时疼痛加剧,属热毒结聚而致的耳疔。
❸耳窍深处,疼痛剧烈,有如锥刺刀割,并伴头痛,耳膜可见红赤外凸,多为肝胆火热邪毒炽盛,循经上灼清窍。若耳膜溃穿,流脓,耳内疼痛迅速减轻,是为热毒外泄之象。
❹若耳内流脓,而耳痛不减,并见憎寒壮热,神志不清,乃热入营血,邪陷心包,扰乱神明之症。
❺外耳或耳道湿烂而痒痛,多为湿热邪毒所犯,若痒而不痛,则为风湿之邪所致。
❻疼痛轻微,或只有堵塞胀痛感,或如蚁咬状,病程较长,呈间歇性,多为肝肾阴虚,虚火上扰清窍而致。
不同外伤所致耳痛有不同表现: 如跌扑损伤者疼痛兼见有瘀肿或出血处; 冻伤者多见于耳壳,有紫绀、肿胀、结节、溃烂等,其痛较轻而以麻痒为主; 烫火伤者多连及头面,灼热疼痛,并见局部潮红有水泡; 挖耳不慎可伤及耳道肌膜或耳膜而致疼痛,并见有耳膜破损或出血处;因于爆震、巨响、或航空、潜水气压突变而致耳痛者,其痛在耳内深处,耳膜可见破裂出血或充血、积血等。
耳脓 耳部的脓液,可见于疮痈及脓耳,多由火热毒邪灼腐血肉而成,如《灵枢·痈疽篇》所说: “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但也有由于虚火或湿浊困结而致者。
耳部疮痈未溃,当辨其有脓无脓,局部色红肿胀,顶部黄白色,按之柔软,有波动感者,为已成脓; 若肿胀弥漫,按之硬者,为未成脓。若疮痈已溃出脓,或脓耳窍内流脓者,当按病情急缓、病程长短、脓质稠稀、脓色黄白、脓量多少等情况,进行辨证。
❶辨时间: 病情急者,流脓初起,多属实证、热证;病情缓者,流脓日久,多属体质虚弱,正不胜邪。
❷辨脓质: 粘稠者,属体实邪盛;若脓液极度稠厚,为火热较盛;若脓质清稀者,多属正虚;若脓清似粉浆污水,为气血衰败,脓如豆腐渣样,成块状,多是虚实兼杂之症,均属病情严重。
❸辨脓色: 黄脓者多为湿热;脓中带血者多为肝经火热,热伤血分;白脓或青脓者多为脾虚;流脓臭秽黑腐者,多为肾虚,湿浊困结之虚实兼杂症候,病情多较危重。
❹辨脓量: 流脓量多而稠者,多属湿热;量多而清稀者,多为脾虚有湿;流脓量少而稀者,属肾虚,虚火上炎而致;流脓日久,脓量少而稠,或结成块状,多为肾虚,湿浊困结之症。
❺辨脓的气味: 脓液一般略带腥味,若脓液臭秽异常,多属重症,为肾虚,正气不足,兼以湿热邪毒久困,蒸灼肌膜,甚至蚀及骨质的脓耳重症;脾虚无热象之脓液,则多无臭味。
耳鸣 耳鸣是指耳内闻有响声,如有蝉鸣而得名。耳鸣是耳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许多耳病均可以出现耳鸣。耳鸣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听力下降,故耳鸣与耳聋,其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基本相同,可以互参。耳鸣的辨证,一般以其声音大小、音调高低、起病缓急、时间长短、以及节律的变化等为依据。
❶以音调辨:高音调耳鸣者,其声如蝉鸣“吱吱”,多属虚证;低音调耳鸣者,其声如风吹“呼呼”,或如机器转动“轰轰”,多见于实证,但也有数种声音混杂,常是虚实兼杂之症,当结合其他症状,进行辨证。
❷以音响辨: 《景岳全书·卷27》说:“暴鸣之声大者多实,渐鸣而声细者多虚。”又《类证治裁·卷6》有:“由痰火者鸣甚,由肾虚者鸣微。”
❸以时间辨:暴鸣、新鸣者多实,渐鸣、久鸣者多虚,日夜轰鸣者多实,夜静鸣甚者多虚。
❹以节律辨:鸣声短而急促者多实,鸣声长而无间隙者多虚,若耳鸣,律同脉搏,兼见怔忡者多与心血衰少有关。
除此,古人有云右耳鸣者多肾虚,左耳鸣者多痰火; 又云耳鸣以手按之而不鸣或少减者属虚,以手按之而愈鸣者属实。这些虽不尽然,但可作临床参考。以上系按虚实辨证,虚证耳鸣以肾虚、脾虚为主,实证耳鸣以风热犯耳、肝胆火热上扰、痰火郁结耳窍为多。
耳聋 从狭义来说,耳聋为耳不闻声,即所谓 “耳不听五声为聋。”但一般习惯所称耳聋,系泛指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包括全聋和重听,如《杂病源流犀烛·卷23》说:“耳聋者,音声闭隔,竟一无所闻也,亦有不至无闻,但闻之不真者,名曰重听。”
听力障碍是耳部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几乎包括所有耳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除此,也与全身其他疾病有关。因此耳聋的辨证,多根据其程度轻重、起病缓急、病程的长短以及其他兼见症候,进行综合辨证。
❶以程度轻重辨:有全聋与重听之别,若听力极度障碍,甚至不闻外声者为全聋;听力障碍程度较轻,对较小的声音听闻不真,对较大的声音尚能听闻者,称为重听。临床又有单侧耳聋和双侧耳聋之分,若双侧重度耳聋,侧对生活、工作都甚为不便。
❷以起病的急缓辨:有暴聋与渐聋之分,暴聋者听力突然下降,患者明显不适;渐聋者,听力逐渐减退。一般暴聋者多属实证,有由风热、肝火、痰火、气血瘀阻以及耵耳等原因而致;渐聋者,多属虚证,因肝肾不足,脾气虚弱而成。
❸以病程长短辨:有新聋与久聋之别。新聋者即病之初起,多属实证;久聋者,耳聋日久不愈,其症多虚,或虚实兼杂。
❹以其兼症辨:耳聋常与耳鸣并见,其病因病机大体相同,辨证时可以互参。《医学入门·卷4》说: “耳鸣乃是聋之渐。”《杂病源流犀烛·卷23》说:“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其他兼证,如耳痛、流脓、头痛、眩晕等,也可合参。

☚ 耳病脏腑辨证   耳病内治法 ☛
000198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