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班da4ban1(名) 〈废〉旧时做官人家专用的轿夫:大门口都有一群~,……二门大大地开着,从外面看得见大厅上放着一排三人大轿,也还有些~在那里站的站,坐的坐。(大一215) 大班ta213pan55da213ban55旧时做官人家专用的轿夫。清刘省三《跻春台》卷四《双血衣》: “大班跌下坟穴,见把杀刀,大班捡上,官问何物,大班交官。”又《审禾苗》: “行至一处,大班歇气,良玉出轿观望。” 巴金《秋》三十六: “那么翠环,你出去喊个大班马上去请罗敬亭来。”原注: “大班: 即轿夫。” ![]() ![]() ![]() 大班1;大班2◉ 大班1 dàbān 名 幼儿园里由五周岁至六周岁儿童所编成的班级。〈例〉这个~里有15个孩子/ 小田是幼儿园~的老师。 大班dà bān旧时灯笼业谓一种大号灯。《切口·灯笼业》:“大班: 班手所用之大号灯也。” 中班←→小班 大班zhōng bān ← → xiǎo bān dà bān中班:幼儿园里由五周岁至六周岁的儿童所编成的班级。 组织3 组织3各种群众组织:社团 ☚ 组织3 行业组织 ☛ 大班科举考试用语。清代称新科进士引见时按一、二、三甲编排的班列。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无如明日便是传胪大典,紧接着还有归大班引见、赴宴、谢恩、登瀛、释褐许多事。” 大班 大班鸦片战争前, 对来广州的外国商船和驻广州的外国商行的首脑或代理人的称呼。在十八世纪, 大班原是外国商船上的职员, 他的职务是管理货载和在航程中的商业交往。英国东印度公司把它驻在广州商馆中的代理人员也称大班。乾隆三十五年(1770), 东印度公司开始正式在广州设立机构, 并派出公司商船上的职员来分担广州办事处的职务, 通常由十二个大班留驻,其中由三、四个资格老的人员来主持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执行伦敦董事会的指示。当时中国人对外国商船中的船长和货长、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办事处管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大多数是货长出身), 按其职务高低、分别称为大班、二班、三班。五口通商后, 广州、上海、厦门等通商口岸的外国洋行经理, 也称大班。 ☚ 郊商 闭关政策 ☛ 大班 大班清代至近代对来华外国商船中职位高的货长和外国洋行中的洋经理的称呼。1842年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到广州贸易时,船上置有货长数人,负责管理商货和处理有关商务,按职位高低,汉语分别称为大班、二班、三班。乾隆 (1736—1795) 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办事处后,其监理委员会的委员 (均为货长出身) 亦按职位高低分别称大班、二班、三班,职位最高者称为大班,其涵义类似后来的经理。18世纪初叶以后,英国在广州代理经营港脚贸易的散商发展迅速,与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大班之间存在利害矛盾。根据东印度公司对中国贸易的特权,英国政府授予该公司在华大班对散商的管辖权。大班与中国行商相互勾结,逃避清政府对外商的管制。并利用贷款、汇兑、贸易方面的优势和手段控制行商,使之为其服务。1834年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特权被取消,英国政府派出商务监督取代公司大班的地位。道光二十二年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广州等通商口岸的外国洋行的洋经理,也俗称大班。 ☚ 港脚 洋商 ☛ 大班higher(/top)class 大班清代对来华外国商船中职位较高的货长和外国洋行中洋经理的称呼。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到广州贸易时,船上设有货长数人,负责管理商货及处理有关商务,按职位高低,汉语分别称为大班、二班、三班。大班职位类似经理。清乾隆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办事处后,其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均为货长出身,亦按职位高低分别为大、二、三班。大班与中国行商相互勾结,逃避清政府对外商的管理制。五口通商后,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外国人开办的洋行的洋经理也俗称“大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