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耳朵眼炸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的生产有百余年历史,清光绪年间,创始人“炸糕刘”刘万春以卖炸糕谋生,逐渐形成独特风格,该店铺选址北门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处,被戏称为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精选上乘江米、水加工面浆用上等赤夏、白糖经传统工艺制馅,指定油类炸制,成品外皮金黄、酥脆不艮,馅心香香但不腻、适口性强,且无任何添加剂,可谓绿色营养食品。耳朵眼炸糕与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被市商委和烹调协会命名为“天津三绝”之一。

☚ 狗不理包子   十八街麻花 ☛
耳朵眼炸糕

444 耳朵眼炸糕

天津食品。始于1900年,因原店铺毗邻耳朵眼胡同而得名。是用芝麻油、河北黄米、天津红小豆、红糖等原料制成。色泽金黄,外焦里糯,香甜酥脆,回味无穷。

☚ 狗不理包子   刀削面 ☛

耳朵眼炸糕

天津著名风味小吃之一。因其创制人刘万春当年开办的“刘记炸糕铺”紧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以粘黄米、红糖、红小豆为主要原料经特殊工艺制成。糕皮金黄酥脆,馅多糖重嫩而不死,有益肺补血功效。

耳朵眼炸糕

是天津人民喜爱的小吃名品,风味独特,跻身天津传统食品“三绝”之一。早在清末光绪、庚子年间,由刘万春在天津北门外大街8尺见方的小屋,开了一个“刘记炸糕铺”。由于货真价实,买卖兴隆。因店铺紧靠着一米宽的狭长胡同——耳朵眼胡同,便以“耳朵眼”来称呼刘记炸糕。日伪时期,刘记炸糕铺被迫加入商会,号“增盛成”,但无人接受,久而久之,便湮没无闻。而“耳朵眼”的绰号却不胫而走,广为流传。耳朵眼炸糕的传统制法,是选用北河(杨村、河西务)、西河(霸县一带)的上等新粘黄米,水磨后发酵、对碱、揉均,制成面团。选用优质红小豆煮烂,使用铜丝罗搓沙,放入红糖汁炒成豆沙馅。炸糕团先入温油锅,后加旺火炸透。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炸糕火候适当,既不焦糊也不跑馅,出锅后厚薄均匀,呈黄金色,吃到嘴里外焦里嫩,香甜酥脆,且炸得个儿大,做到“高发”,即祝福顾客高升发财的吉祥之意。天津解放后,1956年公私合营。1993年1月8日,在原耳朵眼炸糕店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市耳朵眼炸糕公司,位于北门外大街37号,公司用现代技术改造原作坊式生产,使产值连年增长。1993年营业收入383万元,利润41万元。1996年公司建立了耳朵眼饭店,并将原豆馅加工车间改建为食品厂,形成了饭店、炸糕店、食品厂3个经营实体,职工发展到200人,后又相继建立耳朵眼饭店分店和耳朵眼小吃餐厅。至1998年炸糕公司收入为1200万元,利润10.8万元,税收82万元,总资产1379万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