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耧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耧锄搂锄lǒu cǔ锄草;松土。例:锄地,~土锄草松土。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農耕部 > 錢鎛 > 耬鋤 耬鋤 lóuchú 鋤類農具。制如耬車,獨無耬斗。元·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集·錢縛門》:“耬鋤,《種蒔直説》云,此器出自海壖,號曰‘耬鋤’。耬車制頗同,獨無耬斗,但用耬鋤鐵柄中穿樓之横桄,下仰鋤刃,形如杏葉。撮苗後,用一驢帶籠觜輓之,初用一人牽,慣熟不用人,止一人輕扶。入土二三寸,其深痛過鋤力三倍,所辦之田,日不啻二十畝。”今燕趙間用之,名曰劐子。劐子之制又小異於此,劐了第一遍即成溝子,穀根未成不耐旱,耬鋤刃在上中,故不成溝子。第二遍加擗土木鴈翅方成溝子,其上分雍穀根擗土。(原註:用木厚三寸,闊三寸,長八寸,取成三角樣,前爲尖,中作一竅,長一寸,闊半寸,穿於鐵鋤柄上,壓鋤刃上。)《韓氏直説》云:“如耬鋤過苗,閭有小豁不到處,用鋤理撥一遍即爲全功也。” 耬鋤 (《農政全書》) 耧锄a tilling implement attached to awooden frame中国古代畜力牵引的旱地中耕农机具,始见于金元之际的农书《种莳直说》:“爰有一器,出自海壖,号曰耧锄。耧样一如下种耧,但独脚无耧斗耳。于独脚下端,从后向上,斜凿一窍,两辕中央近后,旧安耧斗处,横桄中,亦凿一窍。锄制,柄项弯曲,一如芸苗锄。但其柄纯以铁为之,粗细上下若一。锄刃尖圆,如杏叶样。用时,将锄柄于耧脚下端斜窍中穿过,其柄末上出横桄窍中。其锄刃横冒于耧脚下端。撮苗后,用一驴带笼觜挽之。初用一人牵,惯熟不用人,止一人轻扶。入土二三寸,其深痛过锄三倍,所办之田,日不啻二十亩。今燕赵多用之,名曰劐子。”耧锄其形似耧但无耧斗。它的优点是不但除草松土速度快,而且锄刃是在土中穿进,不将泥土翻成沟,从而减少水分蒸发,故耐旱。如加上一个翻土部件(叫擗土),就能开沟培土,分拥谷根。因此,自宋元以来,一直在北方农村延用至今,除独脚外,还发展为二脚、三脚。 耧锄weeder中耕除草农具。形制如无耧斗的耧车,下面安装一具耰锄。王祯《农书·农器图谱》引《种莳直说》:“此器出自海壖,号曰耧锄,耧车制颇同,独无耧斗,但用耰锄铁柄中穿耧之横桄,下仰锄刃,形如杏叶。 撮苗后,用一𩢬带笼觜輓之。初用一人牵,惯熟不用人,止一人轻扶。入土二三寸,其深痛过锄力三倍,所办之田,日不啻二十亩。” 耧锄 耧锄最早采用畜力的中耕、锄草工具。出现在宋代。《农桑辑要》卷二引《种莳直说》: “爰有一器,出自海堧, 号曰耧锄。撮苗后, 用一驴带笼嘴挽之。初用一人牵, 惯熟不用人。止一人轻扶, 入土二三寸。其深痛过锄力三倍。”一日可锄二十亩。元代在其上又加“擗土木雁翅”。还能培土。 ☚ 铡刀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