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寒锻炼
耐寒锻炼是预防冻伤和保护部队战斗力的主要措施之一。“以炼胜寒”是我军防冻工作的宝贵经验。通过耐寒锻炼,可以加速人体适应寒冷,增强抗寒力,从而提高部队在寒冷条件下的作战与执勤能力。长期坚持合理锻炼,还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有利于意志培养和作风养成。耐寒锻炼具有不增加装备和节省开支等优点。因此,受到许多国家军队的重视,被列为常规训练项目。
人对寒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寒冷适应的建立与寒冷作用的强度和时间有密切关系。生活在寒区的人员,如不经常接受寒冷刺激或进行耐寒锻炼,也不能充分适应寒冷。许多研究证明,耐寒锻炼可以改善全身代谢、心血管、神经与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使人在寒冷中能迅速动员和有效利用体内能量,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保持体温不致迅速下降。血管反应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使人体末梢部位血流较为旺盛,有利于防止组织冻结,减轻冷痛感和提高操作效率。寒冷适应建立后,如中断接触寒冷,适应能力可逐渐消退。所以,耐寒锻炼应不间断地经常坚持。
适于我军特点的耐寒锻炼方法有体育锻炼、冷水锻炼、增加室外活动时间以及综合性耐寒锻炼等。
❶体育锻炼包括长跑、体操、球类运动和器械操等项目,其中以长跑最为可行。冬季长跑,一般由11月开始,每天早晨跑5~7km,每周5~6次。跑步时应减少衣服,但要注意保护耳朵与颜面等末梢部位,采取慢一快一慢的方法进行,防止大量出汗。这种锻炼每冬不得少于2个月。锻炼通常由第四周开始逐渐产生冷适应能力,至2个月达良好程度。终止锻炼后,冷适应能力会逐渐消退。
❷冷水锻炼包括冷水泡手、冷水洗手、洗脸以及冷水洗脚和擦身等。用5~10℃冷水洗手、洗脸,必须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不少于5min;冷水泡手通常在晚上进行,每次10min。这样经2~4周锻炼,即可明显地改善末梢血管功能,减轻冷痛反应,提高手在寒冷中的操作技能。如用5℃冷水每日泡手30min,两周即可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采用冷水锻炼时,室温不宜过低。
❸增加冬季室外活动时间,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锻炼方法。由目前寒区部队平均冬季4.6h的室外活动时间,增至6~7h。具体办法是适当调整室内外活动的时间比例,有计划地增加室外活动项目,如队列、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摸拟潜伏与伏击训练,以及室外上课、露天看电影、开展体育活动等。这样持续两个月,可以显著地减少寒战,减轻冷痛,提高部队在严寒下的作业能力。
❹综合性耐寒锻炼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锻炼方法。在同一时间里,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锻炼,或以一种方法为主,配合其他方法,这样锻炼的效果更为理想。
耐寒锻炼的实施涉及的方面较多,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合理安排时间,解决必要的物资条件,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同时还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照顾个体差异,注意天气变化,搞好卫生监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