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废奴文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废奴文学 废奴文学19世纪前期美国奴隶解放运动中出现的反对蓄奴制的文学创作。从20年代起,废除蓄奴制问题成为美国社会进步舆论的中心议题,出现了废奴派的报刊。1933年美国反对蓄奴制协会成立。许多知识分子、作家投身废奴运动,废奴主题开始进入文艺创作。朗费罗 (1807—1882) 于1842年写出 《废奴篇》诗八首,布莱恩特 (1794—1878) 写出《祖国的召唤》。爱默生 (1803—1882) 写了欢庆黑奴解放的《波士顿颂》。这批老作家基本上是以知识分子的旁观态度同情废奴运动。40年代,罗威尔 (1819—1891)、梭罗 (1817—1862) 和惠蒂埃 (1807—1892) 以更激进的战斗姿态投入废奴运动,后者的诗歌创作贯穿于废奴运动的始终。他的 《礼拜堂的一幕》描写被奴隶主追赶的女奴逃到礼拜堂避难,正在礼拜的牧师却将女孩绑起送交奴隶主,诗人在诗中问道:“我的心在燃烧,/我要问,难道这就是你们的祈祷、说教?/那么,让圣坛、神甫都见鬼去吧,/还我大自然的教导。”废奴文学中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斯托夫人 (1811—1896) 的长篇小说 《汤姆叔叔的小屋》它以生动的形象和真实、细致的生活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南方奴隶制社会的黑暗、残酷和落后,揭露了白人奴隶主统治和迫害黑奴的各种罪恶手段,控诉了蓄奴制的野蛮性和反动性。小说问世后在国内外舆论界引起巨大反响,有力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 ☚ 宪章派文学 拉斐尔前派 ☛ 废奴文学美国19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奴隶解放运动中出现的以揭露和批判蓄奴制为主题的文学。着力描写黑人奴隶的种种苦难与不幸,揭发白人奴隶主的残酷与凶狠,歌颂黑人奴隶不堪忍受种族歧视奋起反抗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对废奴运动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声。形式以诗歌和小说为主。代表作有斯托夫人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朗费罗的诗作《废奴篇》等。 废奴文学 废奴文学19世纪30年代后,美国废奴运动高涨时出现的描写黑奴悲惨生活及反抗斗争精神的文学作品。其形式以诗歌和小说为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重要作家作品有朗费罗的《废奴篇》(1842)、爱默生的《波士顿颂》、罗威尔的《比格罗文献》以及惠蒂埃抗议蓄奴制的大量诗歌。而斯托夫人(Harriet Beeeher Stowe,1811~1896)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1852)则是废奴文学的代表作。其作通过汤姆和其他黑奴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揭露了南部蓄奴制的野蛮残忍,在美国废奴运动史上产生了巨大作用。 ☚ 根 南方文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