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况;何况érkuànɡ hékuànɡ【同】 都是连词;都可以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意思和用法基本一样;两个词一般可换用,例如:“任务本来就重,而况(何况)人手又少,当然困难就更大了”。 【异】 “而况”着重指进一步说;语义较轻;反问的语气轻一些,但转折的语气重一些;多用于书面语,较少用于口语;前面不能加副词“又”、“更”。[例]鲁迅《社戏》:“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路,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并没有空地呢。”“何况”着重指反问而更进一层;语义较重;反问的语气重一些,转折的语气轻一些;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前面可以加副词“又”、“更”。[例]连我都去不成,~你们呢! 而况érkuàng【释义】 何况。
【色彩】 中性。
【近义】 何况︱况且︱而且。
【造句】 ❍ 袁老师今天身体不太舒服,~天又下大雨,我看他不会来开会了。 ❍ 我不去了,那里前几天我刚去过,~路又这么远。 而况ér kuàng〖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进层关系。常同前一分句表示让步的副词“而”、“犹”、“尚”等呼应。今语同,也可译为“何况”(15)。《臧哀伯谏纳郜鼎》: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 ——把九鼎迁到王城,忠义之士尚且认为他不对,更何况把表示邪恶乱纪的别人贿赂的祭器放在太庙里,这又该怎么办? 《货殖列传序》:百家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有百家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编入户口册的小百姓呢! 《报任安书》:而况于慷慨之士乎? ——何况对于慷慨的有志之士呢? 而况何况。《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大乎!”(gū:大骨。)苏轼《石钟山记》:“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乎!” 而况ér kuàng何况,况于。《庄子·齐物论》:“死生无变于己,~~利害之端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