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鲜生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鲜生地

药名。出 《本草便读》。又名生地黄、鲜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aertn.) Libosch. 的新鲜根茎。产河南、浙江、江苏、河北、陕西、湖南等地。甘、苦,寒。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生津。
❶治温病热入营血,阴伤烦渴,舌绛,神昏,癍疹,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虚劳骨蒸,咽喉肿痛,消渴,便秘。煎服: 15~60g。
❷捣烂绞汁,少加冰片滴耳,治中耳炎。鲜根含梓醇(Catalpol)、地黄紫罗兰苷、地黄苦苷、地黄素等,又含糖类、赖氨酸等氨基酸,还含地黄聚糖、地黄多糖、棕榈酸等。生地可使甲亢大鼠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对免疫功能有影响,并可促进造血等。

鲜生地xiānshēngdì

中药名。出《本草便读》。鲜地黄之处方名。详该条。

鲜生地

鲜生地

鲜生地,又名鲜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玄参科植物怀庆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f. hu-eichingensis(Chao et Schih) Hsiao及地黄R.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 的新鲜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即为鲜生地。
块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6~12cm,直径1~6cm。表面黄红色,具弯曲的皱纹及类圆形的芽痕,有较多横长皮孔。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桔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甜苦。主产河南。江苏、浙江、陕西、甘肃等省区亦产。
本品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热病邪入营血之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烦躁谵语、津伤口渴、大便干结、口舌生疮、小便淋痛及月经不调等病证。如温邪入营,症见身热夜甚,烦躁不眠,时有谵语,舌绛而干,或血热毒盛,斑疹紫黑,多与犀角相配,以清营血之热,前者如清营汤,后者如犀角地黄汤。《肘后备急方》治温毒发斑,热入营血之黑膏,则以本品配豆豉、雄黄、麝香等。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胎动下血等证,皆可以鲜生地捣汁饮之。亦可配伍他药应用。如吐血、衄血,常与侧柏叶、生荷叶等凉血止血药同用,如四生丸; 或鲜生地与小蓟共捣计,和童便徐徐饮服。若吐衄而脉数能食者,用鲜生地汁配大黄末服,两药合用,不独能增强止血效果,而且无留瘀之弊。尿血可配茅根、小蓟; 便血可配槐花、地榆;血崩可配黄芩、地骨皮、丹皮、阿胶; 胎动下血,同苎麻根共捣汁,和入砂仁末服。用于养阴生津,则常与沙参、麦冬、玉竹等药同用,如益胃汤,用治热病伤津,胃阴不足,口干唇燥,或燥伤肺胃阴分,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舌苔光绛等症。若热病伤阴,致肠燥便秘,可用本品配麦冬、元参,以润燥通秘,即所谓“增水行舟”之法。若肠胃津液枯燥而复有热结者,再加入芒硝、大黄、共奏滋阴养液、泄热通便之功。若心经热盛,口渴面赤,口舌生疮,或移热于小肠,致小便黄赤,尿时刺痛等证,亦可以本品清心热,泻小肠火,用为主药,配以木通,竹叶、甘草梢,如导赤散。《妇人良方》交加散,以地黄汁炒生姜渣,姜汁炒地黄渣,用治月经失调,腹中撮痛,或结聚癥瘕等症,能和营通经、散寒止痛。此外,还用治白喉,可配黄芩、连翘、玄参、麦冬,以养阴清肺解毒。外治疔疮痈肿及跌伤瘀肿,以本品捣敷,有清热消肿,散瘀定痛的功效。煎服,10~30g。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 湿阻气滞者,不宜服用。忌铁器。
实验研究: 怀庆地黄根茎含0.11%的梓醇、甘露醇、蔗糖、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1-乙基-β-D-半乳糖甙、水苏糖、精氨酸、γ-丁氨酸。
地黄根主含甘露醇、β-谷甾醇。还含豆甾醇、菜油甾醇、梓醇和四个臭蚁醛类甙: 地黄甙A、B、C、D。

☚ 水牛角   干地黄 ☛
000021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