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群芳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群芳谱》Manual of Flower Growing

17世纪初期的一部植物学、农学巨著。原名《二如亭群芳谱》,后来简称《群芳谱》。纂辑者工象晋,字荩臣,一字康宇,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在原籍经营过农业。作者在《天谱小序》里讲:“予谱群芳,谱谷溥粒食也;谱蔬,谱果,谱茶,佐谷也;谱棉,谱桑、麻、葛等,广衣被也;谱药,谱木,谱竹,利用也;谱花、谱卉,傍及鹤鱼,资茂对,鬯天机也。”为此他阅读抄录农经、花史以及


《群芳谱》沙村草堂刻本书影

其他有关植物和种艺的书籍,加入自己十多年的实践经验,于天启元年(1621)写成此书。
全书28卷(或分为30卷),约40余万字。体例基本沿自《全芳备祖》,但收载植物种类之多、内容之详备远在其上。作者在纂辑该书时,整理和汇集了17世纪初期以前中国农艺和植物学的重要成就,考订和修正了其他农书混淆的作物名称。作者记述了植物的别名、品种、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和用途,其中不乏可资参考的科学资料。书中对于果木的栽培管理技术记述相当周详,对种果、插果、接果、压枝、胱果(空中压条法)、骟果(截断幼树主根)、浇果、顺性、息果(大小年隔年结果现象)、卫果、摘果、收果、制果等一整套园艺技术做了很好的归纳和总结。对于不同果实类型已有了核果、肤果(仁果类)、壳果、桧果、泽果、蓏果的区分。书中叙述的无花果结实后的滴灌技术、棉花整枝技术都反映了当时农业技术的进步。此外作者还对引入中国不久的作物甘薯(Ipomoea batatas)结合自己的栽培经验,将甘薯的性味、补益、形态特征、择地、种期、育苗繁殖、栽培管理、留种贮藏技术详细记载入该书。其不足之处在于摘引的历史典故、诗词艺文和作者自己的诗文,篇幅过大,降低了该书的学术价值。
该书版本除汲古阁本《渔洋全集》本及其他明刻本以外,还有虎丘礼宗书院、沙村草堂(见图)、书业古讲堂、文富堂等刻本。1985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了伊钦恒《群芳谱诠释》。《群芳谱》还于1735年及1756年两次由商船经长崎传入日本。英人曾将该书卷十译成英文出版。

《群芳谱》Cyclopaedia of Flowers

中国明代以介绍园艺作物为主的综合性著作,全称《二如亭群芳谱》。辑著者王象晋,字荩臣,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曾任浙江右布政使。他喜爱种植植物,在家经营园圃,积累不少实践知识,再参考前人书籍,并按自己的见闻,经十多年积累资料,于1621年写成本书。内容有天谱、岁谱、谷谱、桑麻谱、蔬谱、茶谱、花谱、果谱、木谱、竹谱、卉谱、药谱及鹤鱼谱等十二个部分。其中花谱、果谱及木谱为全书重点,综合三谱,除去重出条和少数难以考查者外,加上卉谱、药谱中素来用于观赏的(如桔梗、牵牛、金银花之类)至今仍作观赏栽培的植物,共达210余种。
各重要条目分名称(包括品种)、汇考(包括出典、杂记)、集藻(历代诗文)、别录(以种植应用为主)等,内容博而详,可谓集前人大成的一代巨著。该书中不乏著者独特见解,如杜鹃条附山枇杷(即今的大叶常绿杜鹃),见地不凡。
清康熙年间汪灏等人受命对《群芳谱》增补而成《广群芳谱》,刊于1708年。该书将原谱中天谱和岁谱,并为岁时谱,删去鹤鱼谱,大量增加典实诗文;又依据古籍上至《山海经》,下至《黄山志》,增加了超过原书条目的植物种类。
两书对17世纪以前的观赏植物历史典故和栽培经验起了汇总的作用。但因卷帙浩繁,文字华丽,阅读者多限于高层次读者。

《群芳谱》Manual of Flowers Growing

又称《二如亭群芳谱》。明代园艺学名著。王象晋撰。象晋字荩臣,一字康宇,自号好生居士及明农隐士。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好种植,庭园中遍植花木,平日咨询和辑录有关花木栽植的资料,前后记录10余年,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于1621年著成本书。全书二十八卷(有的版本分30卷)分为天、岁、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花、鹤鱼等谱,包括粮食、纤维、园艺等作物,林木,药用植物,观赏植物,以及观赏动物等,并在每一物的项下分列种植、制用、疗治、典故、丽藻等目。主要汇录前人著作,亦有一部分为作者所撰。

《群芳谱》

中国明代关于栽培植物的农书。全名《二如亭群芳谱》。作者王象晋(1561~1653)于1607~1621年,花了10余年时间编成。全书共30卷,约40万字。内容分为天、岁、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花、卉、鹤鱼等12谱。介绍了400多种植物,其中约有一半为观赏植物。

群芳谱

109 群芳谱

明王象晋编撰之栽培植物专著。作者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万历进士。不做官,平日家居,督率佣仆在田园内栽植谷、蔬、花、果、竹、木、桑、麻、药草等。积累不少经验与知识,加上文献参考和访问咨询所得,于1621年写成此书。书内分植物为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花、卉等类,每类各成专谱。对每一种植物皆详叙其形态特征,是此书之特点。所述栽培方法,则大都采自他书;且典故艺文所占篇幅甚多。

☚ 闽中海错疏   花镜 ☛
群芳谱

群芳谱

古代植物谱录。全名《二如亭群芳谱》。二十八卷。明王象晋撰。王象晋(生卒年不详),字荩臣,号康宇,又自号好生居士。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万历甲辰(1604)进士,由中书舍人官至浙江右布政使,后升任河南按察使。他为人正直,因而得罪权贵,仕途坎坷。他身居官位,仍不忘农本要义,经常亲临农村观察农田,了解农业生产。耗时十余年,于天启元年(1621)撰成此书。
《群芳谱》计四十余万字,分天、岁、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花、卉、鹤鱼十二谱。详述每种植物形态、栽培、利用、典故和艺文。范围相当广阔,论述颇为周详,旨在民生,用意深远,堪称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的古代农学的大成。《群芳谱》十分重视各种作物性状和形态特征的记述,这是其他农书所不及处。王象晋很注意作物名称的订正,纠正了其他农书混淆的作物名称三十多种。作者还试种自国外传入闽省不久的甘薯,对育苗方法有不少创新。此外,他对玉蜀黍、荞麦等粮食作物,亦作了有关栽培、管理技术的说明。《群芳谱》在我国农学史上有着不小的影响。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汪灏奉旨将原书改编成一百卷,命之曰《广群芳谱》。《群芳谱》有汲古阁本、《四库全书》本和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伊钦恒增补订正的《群芳谱诠释》。

☚ 闽中海错疏   农政全书 ☛
群芳谱

群芳谱

(明)王象晋撰。30卷,一作28卷。分天、岁、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花、卉、鹤鱼等12谱。品名下分种植、制用、疗治、典故、丽藻等目。既汇录前人记载,又注明自己见解。有多种刻本流传。

☚ 野菜谱   广群芳谱 ☛

群芳谱

三十卷。明王象晋撰。王象晋,字荩臣,一字康宇,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甲辰(1604)年间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著作除《群芳谱》外,还有《清悟斋欣赏编》、《翦桐载笔》、《秦张诗余合璧》等。《群芳谱》是王氏平日家居时,督率佣工仆人在田园里栽植谷、蔬、花、果、竹、木、桑麻、草药等,积累一些知识和经验,加上古代文献记载和访问咨询所得,写成此书。其书主要内容按天、岁、谷、蔬、果、茶竹、桑麻葛苧、药、木、花、卉、鹤鱼等十二谱分类编写。其中天谱三卷,岁谱四卷,谷谱一卷,蔬谱二卷,果谱四卷,茶竹谱三卷,桑麻葛苧谱一卷,药谱三卷,木谱三卷,花谱三卷,卉谱二卷,鹤鱼谱一卷。对每一植物、动物,都详述形态特征,是此书特点。所述栽培、饲养方法简略,且多采自他书,疗治之法及典故艺文占有较多篇幅,割裂堆砌很不足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内府藏本列为存目。现有明末刊清修本、明沙村草堂刊二十九卷本等。

《群芳谱》

明代植物学著作。王象晋(今山东桓台人)撰。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他爱好种植各种植物,在家门外设园圃,作为试种观察场所。在积累丰富的园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天启元年(1621年)完成《群芳谱》28卷,分为天谱、岁谱、谷谱、蔬谱、果谱、茶竹谱、桑麻葛棉谱、药谱、木谱、花谱、卉谱、鹤鱼谱12类。书中对植物的栽培史及形态记载甚详。对刚从国外引进的玉米作了详细描述,另有许多观赏植物均由其首先著录品名,成为重要的植物学文献。该书刻本甚多,明代有《汲古阁本》、《渔洋全集》、虎丘礼宗书院、沙春草堂、书业古讲堂、文富堂等刻本。

群芳谱

群芳谱

书名,全名《二如亭群芳谱》。明代新城(今桓台县)人王象晋撰。王象晋是万历进士。平日在家督率佣仆栽植谷、蔬、瓜、果、竹、木、桑麻、药草等。他将积累的实际知识,加上文献记载和访问所得,写成此书。成书于天启元年(1621年),共28卷,内按天、岁、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花、卉、鹤鱼等12个谱分类。对每一植物,都详叙形态特征、栽培、利用、典故和艺文,是一部汇编性质的植物谱志。

☚ 塑性   嘉量 ☛
群芳谱

《群芳谱》

书名。关于果蔬花卉栽培的著作。明王象晋撰。象晋,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他根据自己在田园中多年的观察和体验, 加上文献记载和访问咨询所得, 于天启元年(1621)写成此书。内分天、岁、谷、蔬、果、茶竹、桑麻葛苎、药、木、花、卉、鹤鱼等十二个谱。对上述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有详细叙述,所记栽培方法则较简略。

☚ 致富奇书   救荒本草 ☛

《群芳谱》qun fang pu

Roster of Fragrant Flowers→王象晋 (Wang Xiangji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