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罗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罗易1887—1954Mandendra Nath Roy

印度人。学生时代参加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统治的活动,1914年开始,先后到印尼、日本、中国想得到军援回印度从事反帝斗争,但都未能实现。1919年在墨西哥遇鲍罗廷,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建立了墨西哥共产党,并加入共产国际。罗被选为墨共代表出席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列宁的帮助下,起草了《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补充提纲》。此后参加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1926年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1927年2月到达广州,在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观点上与鲍罗廷、陈独秀意见分歧,批评鲍、陈右倾,但拿不出有力措施,而且自己对汪精卫也充满幻想,以致将共产国际五月指示让汪精卫看到,给汪以反共借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返回苏联。1927年10月去柏林从事印度革命工作。1929年被清除出共产国际,1930年秘密返印,曾被逮捕。晚年加入国大党。1954年逝世。


罗易1772—1833Ram Mohan Roy

印度早期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思想家、改良主义运动的代表,有“近代印度之父”之称。生于西孟加拉胡格利县拉达纳加尔的婆罗门种姓地主家庭,其父是莫卧儿王朝大臣。早年在巴特纳高等伊斯兰教学院攻读哲学和社会学,后当过英国东印度公司收税官。1814年退职定居加尔各答,致力著述和社会活动。1815年成立雅利安人学会,1828年创立宗教会社“梵社”,宣传宗教和社会改革,主张实行社会平等,抨击种姓制度、童婚及寡妇殉夫等陋习。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议修改殖民当局歧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陪审团法》。同情农民悲惨境遇,要求柴明达尔(包税地主)削减地租,但不主张消灭封建地主阶级。曾创办印度第一所用英语讲授自然科学的学校。能用多种文字进行写作,著有《一神论的赏赐》、《捍卫印度有神论》、《印度司法和赋税制度的问答》等。1821年用孟加拉语创办印度第一份民族报刊《明月报》,次年用波斯语出版《镜报》,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从1830年起,任莫卧儿皇帝阿克巴二世的代表和英属印度驻英国和欧洲的使节。1833年9月23日病逝于英国的布里斯托尔。

罗易M. N. Roy

罗易与中国大革命
我所知道的罗易
大革命紧急时期鲍罗廷和罗易在中国革命策略
问题上的争论
李盛平
王剑龙
张崇 怀王静
近代史研究1984年3期
党史研究资料1989年4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1期
共产国际代表罗易与中共“五大”的“左”倾
罗易与中共五大
罗易(1887—1954)
罗易(1887—1954)
刘志强
宁刚
罗重一
李伯明 范贵珍
北京党史研究1992年6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2期
中国革命史上的外国人物第199页
来自异国的朋友——在中国有过特殊经历
的外国人第125页

罗易1772—1833Ram Mohan Ray

印度改良主义思想先驱。曾游历中国西藏。1817年创办印度第一所学院。1921年创办第一家周刊。用孟加拉语从事写作,被称为“现代孟加拉散文鼻祖”。1928年创建“梵社”。主张社会改革,反对种姓制度及寡妇殉葬,提倡普及教育。主要著作为《一个传教上和三个中国改信者的对话录》。

罗易

罗易Raja Ram Mohan Roy

生卒年月日不详。印度杰出的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也是印度报业的先驱,印度人民尊称他为“近代印度之父”。他出生于显贵的婆罗门家庭。青年时期到巴特那读书,并到印度各地旅行。他在任东印度公司收税官时,接受基督教义和资产阶级进步思想。1814年后,他作为皇帝代表驻节伦敦三年,其余时间在加尔各答从事社会改革、宗教改革和教育活动,用印地、孟加拉、英、法、拉丁、波斯等多种文字从事写作。1821年,他在加尔各答创办孟加拉文《明月报》,同年创办孟加拉文《孟加拉使者》周报,1822年创办波斯文《镜报》和《波斯文周刊》。他还创办英文和孟加拉文对照的杂志多种。他在自办的报刊上宣传平等,反对种姓制度、偶像崇拜、寡妇殉夫、多妻制、童婚等。主张灭赋人权、公民有政治自由,提倡对异教的宽容。对农民要求有固定的土地和不变的地租表示同情。

☚ 晚报   第二德意志电视台 ☛
000087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