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罗宾逊—帕特曼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罗宾逊—帕特曼法1936RobisonPatman Act美国反托拉斯联邦立法。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严重危机期间,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全国产业复兴法》,使大垄断公司受到保护,而中小企业则受到排挤。国会要求联邦贸易委员会就此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1936年国会通过了《罗宾逊—帕特曼法》,因由议员罗宾逊和帕特曼提出而得名。该法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当事人在货物买卖中享有平等的机会。《罗宾逊—帕特曼法》修改了《克拉顿法》第二条的规定,后者仅仅禁止卖方的歧视性行为,前者则禁止买卖双方的歧视性行为,其中规定:卖方在出售货物时实行地区性的价格歧视或对人的价格歧视均为非法;买方利用自己比竞争对手强大的经济优势从卖方那里获得优惠性价格也是不允许的。上述规定的作用在于防止大垄断公司在货物买卖中合谋排挤中小企业。 罗宾逊—帕特曼法 《罗宾逊—帕特曼法》Robinson—Patman Act在《克莱顿法》颁行的20年间,法律实施中显示的一些缺陷要求进行修补立法。如大型的糖果店、药店和其他连锁店可以利用其购买能力,采用各种方式以低于竞争者购价的价格购得商品。如通过扮演批发商独家所有的分公司购买商品,得到的广告与促销津贴高于小竞争者等等,而这些方式并不在《克莱顿法》禁止的范围内,但实际上供应商在不同客户之间实行了价格歧视政策,《克莱顿法》仅着重供应商价格歧视在供应商间的反竞争的效果而忽略了供应商价格歧视在客户之间可能产生的反竞争效果。在大萧条期间的小零售商和批发商的推波助澜下,国会于1936年通过了《罗宾逊一帕特曼法》。该法的主要目的是限制大型连锁店和其他购买商的权力,以阻止他们强迫供应商实行歧视性的价格让步,因而防止购方获得优于其他竞争者的利益。鉴于该法在约束参与歧视性折扣的买方同时也约束售方,因而,该法的次要目标是限制售方提供此等折扣。《帕特曼法》修改了《克莱顿法》的第2(a)款,规定:“任何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在商业活动当中,只要在出售同等级别、同等品质的商品的客户中实行价格歧视,只要这种歧视购买是在商业中,商品出售以在美国以及美国的任何地区或哥伦比亚特区使用、消费或转售,而且这种购买有实质上削弱竞争或企图造成商业垄断的效果或损害、破坏或妨碍与给予或明知得到此等歧视利益的人或其客户的竞争,都是非法的。”但是,帕特曼法并不阻止人们在善意而非限制性的贸易中选择其客户;也不阻止人们根据发生变化的影响市场或有关商品市场营销的条件,不时进行价格变动,这些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评论家们认为修改《克莱顿法》的目标并未在《《罗宾逊一帕特曼法》中有效实现。他们主张,法律的实施主要针对的是小的售方或从事真正竞争的购买方,购方对控告的担心使他们以价格统一代替价格竞争。而且法律的精微复杂使确定违法变得更为困难,花费也更昂贵,结果是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执行最近已减少到廖廖可数的程度,高等法院很少接受低级法院要求解释该法的上诉。尽管如此,《罗宾逊一帕特曼法》仍是教科书的一部分,大量的私法诉讼仍然依其成立,该法也仍将在全美国范围内影响着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定价决策。 ☚ 克莱顿法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