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罗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罗丹1911—广东兴宁人 罗丹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介绍老书法家罗丹 余 刚 书法1983年1期 罗丹 罗丹1911.10.13—原名罗士桓。曾用名罗文静、程追。笔名有军右、沙凡等。广东兴宁人。高小毕业后当小工和学徒。后考入兴宁县立中学,因闹学潮被开除。1936年在汕头参加革命文化工作。1937年4月参与筹备潮汕文艺座谈会,后又任《星华日报·黎明》主编。1938年赴延安,在汕头《星华日报》、《救亡日报》发表延安生活的通迅。1941年前后,在延安《谷雨》、《解放日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短篇小说《李炳龙》、《高志坚》、《模范村长》等。1945年任《大连日报》总编辑、社长。1946年在大连报刊发表《苗洛年》、《飞狐口》、《薛秀明》等短篇小说。同年8月,由大连日报社出版短篇小说《南沙壶之夜》。1948年在佳木斯东北书店出版话剧《在敌人后方》。建国后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并出版短篇小说集《飞狐口》、《战斗风云录》,长篇小说《风雨黎明》等。 ☚ 易巩 罗洪 ☛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遊藝部 > 博具 > 羅丹 羅丹 luódān 本爲麞鹿之腕骨。古時常用作博具。亦指此種博戲。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十三:“羅丹,鹿蹄腕骨也。舊俗以蹄腕骨隨手攤擲爲戲,視其偃仰横側爲勝負。小者以麞,大者以鹿。瑩澤如玉。兒童婦女圍坐,擲以相樂。”清·和邦額《夜譚隨録·鐵公鷄》:“中間又設賭局,如一切呼盧、押寳、樗蒲及瑣瑣、羅丹、拍格諸戲,取其頭,迄今又十餘年矣。” 罗丹1840—1917Auguste Rodin法国雕塑家。生于平民家庭。深受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启发,风格务实,重视人物性格的刻划,受到法国官学派的抨击。后期作品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色彩。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其艺术伦理思想集中反映在《罗丹艺术论》中。他认为:(一)“艺术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思想和意图”(沈琪译:《罗丹艺术论》第8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2版),艺术家总是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二)艺术家“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同上书,第4页)勾心斗角,谋求富贵,追名逐利不是真正的艺术家,“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同上书,第3页)。(三)艺术家必须热爱人生。不能因世间活动中存有缺点,就蔑视人生;“为了在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同上书,第114页)。(四)艺术要揭示“应有”。“艺术,是人类最崇高的使命,因为艺术是要锻炼人自己了解世界并使别人了解世界”(同上书,第8页),“艺术向人们揭示人类之所以存在的问题:它指出人生的意义,使他们明白自己的命运和应走的方向”(同上书,第120页)。(五)艺术家必须给人教诲,“艺术家和思想家好比十分精美、响亮的琴——每个时代的情境在琴上发出颤动的声音,扩展到所有其他的人” (同上书,第121页),艺术家必须做出贡献,把自己心中的人和事,尽可能地明确表达出来。总之,罗丹非常重视艺术的教化功能。 罗丹法国雕塑家。1840年11月12日生于法国巴黎,1917年11月17日卒于牟东。早年学过绘画,后曾在动物雕塑家巴里工作室学习,1875年赴意大利游学。罗丹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雕塑创作,毕生不辍,是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的雕塑大师。对世界雕塑艺术广具影响。代表作有《青铜时代》(1876)、《思想者》(1879~1900)、《加莱义民》(1884~1886)、《巴尔扎克》(1897)等。有口述论著《艺术论》传世。 罗丹 罗丹1840—1917A·Rodin法国雕刻家。在近代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生于巴黎贫穷的巴莱特街,父亲是警务部门的下级公务员。罗丹的幼年,就生活在这种与艺术毫无缘分的环境中。14岁时候他进了工艺美术学校,偶尔显露出他在雕刻方面的天分。这所学校没有当时官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流毒,仍保留着法国纯正的传统,这对罗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这也成了他三次报考官立美术学院都落第的原因。他断了继续上学的念头,为了生活,不得不从事与雕刻有关的一切工作。《鼻子受了伤的人》就是此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出作为他的根底的是古代的技法。1875年他到意大利旅行,被米开朗基罗所感染,创作了具有惊人写实技术的《青铜时代》。 ☚ 卡萨特 塞尚 ☛ 罗丹 罗丹1840—1917LuodanA·Rodin法国雕刻家,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大师。生于巴黎平民家庭。14岁进入工艺美术学校,显露出在雕刻方面的天分。青年时曾作石雕工人。三次报考皇家美术学院皆落选。35岁出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杰作对他震动很大,1876年创作《青铜时代》,开始在雕刻界崭露头角。1900年在巴黎万国博览会展出150件作品,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期间,他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大胆探索表现人体美,刻意于心理状态的描写。尤其是他把印象派在绘画领域达到的成果,应用在雕刻上,如其作品具有“不完整”、“不明确”、“明暗的不稳定”等特征,从而打开了雕塑的现 代 之 门。在1880—1900年间创作的 《地狱之门》、《加莱市民》和《巴尔扎克像》等作品,均显示出丰富的“绘画性”,产生出气势凌人的力量。晚年著有《艺术论》一书。代表作还有《思想者》、《雨果》等。 巴尔扎克像 (部分) 罗丹 ☚ 卡尔波 德斯比欧 ☛ 罗丹见“艺术”中的“罗丹”。 罗丹1840—1917Auguste Rodin法国雕塑家。深受多那太罗(Donatello,1386—1466)和米开朗基罗艺术风格的影响,在创作上力图革新,摆脱古典技法,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代表作品有《青铜时代》、《思想者》、《加莱义民》等。生平的许多速写别具特色。著有《艺术论》。他的创作及理论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罗丹 罗丹罗丹 (1840—1917),法国杰出雕塑家,出生于巴黎贫穷的巴莱特街。罗丹的幼年生活是在毫无艺术氛围的生活环境中度过的。14岁时便进了工艺美术学校,偶尔显露出他在雕刻方面的天分。这所学校没有当时官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流毒,仍保留着法国纯正的传统,这对罗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这也成了他三次报考官方美术学院都落弟的原因。他断了继续上学的念头,为了生活,不得不从事与雕刻有关的一切工作。《鼻子受了伤的人》就是此时期的作品。 ☚ 柴科夫斯基 列宾 ☛ 罗丹 罗丹罗丹(1840—1917),法国杰出雕塑家,出生于巴黎贫穷的巴莱特街。罗丹的幼年生活是在毫无艺术氛围的生活环境中度过的。14岁时便进了工艺美术学校,偶尔显露出他在雕刻方面的天分。这所学校没有当时官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流毒,仍保留着法国纯正的传统,这对罗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这也成了他三次报考官方美术学院都落第的原因。他断了继续上学的念头,为了生活,不得不从事与雕刻有关的一切工作。《鼻子受了伤的人》就是此时期的作品。 ☚ 柴科夫斯基 列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