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指由于缺血而造成肌肉损害的一种疾病而言。引起缺血的原因很多,如动脉血栓形成、骨折后各种栓塞(气栓、脂肪栓塞)、结节性多动脉炎、长期不锻炼突然肌肉活动过度等。由于缺血同时造成肌组织缺氧,轻者肌纤维水肿,重者变性、萎缩、坏死。可出现肌肉的肿胀、萎缩或坏死。病人可感到疼痛、无力、运动障碍。由于病因不同后果亦不一致,暂短时间缺血,待供血恢复后肌肉可完全恢复;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由于广泛动脉受累、肌肉持续缺血,则肌组织发生坏死与萎缩。可依不同原因分别治疗之。
缺血性肌病
动脉闭塞或局部受压,影响骨胳肌血供,引起病肌肿胀,疼痛与功能障碍,重者,肌肉坏变,血肌酶与肌红蛋白含量升高,可能并发肌红蛋白尿症,是属缺血性肌病。
动脉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肌病: 动脉闭塞是指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栓子来源不一。血栓形成可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结节性多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或血管外伤(手术)等血管病变基础上。这类缺血性肌病多见于下肢,表现为局部突发肌痛、无力,通常肌疼仅数天、无力可能维持较久。若栓塞多发,则呈多发性单肌病变。结合血管病变基础,或栓子来源与其他部位的栓塞征考虑诊断。强调及早治疗,血管再建改善血供,但术后可能继发高血钾症与肌肉肿胀,宜注意防治。
局部受压所致的缺血性肌病: 肢体肌肉是被包裹在筋膜腔内的,当筋膜腔偏小(如见于包扎太紧,安眠药物作用下熟睡姿位压迫肢体与筋膜闭合过紧等)、或内容增加(如见于运动过剧、肌肉缺血或重症挫伤引起肌肉肿胀,肌腔内出血与深静脉浸润性补液等)时,腔内压强升高,危及血供,同样可致缺血性肌病,这种缺血性肌病称为筋膜腔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包括病肌肌痛、无力、局部肿胀、压痛、病肌被动牵伸时疼感加重与筋膜腔内的神经功能障碍等; 此外,尚见筋膜腔内压强升高与其中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均可帮助诊断与监护病况。慢性病例,症状反复,每与运动较多、较快有关,可伴筋膜腔内组织被挤出破损筋膜所致的皮下小结节。各筋膜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参附表。对轻病患者,给适当休息与局部按摩,常能缓解症状; 对重症病例,应及时松解压
各筋膜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筋膜腔 | 包含肌肉 | 经过神经 | 疼痛与紧张部位 | 致痛性牵伸动作 | 肌力减退 | 感觉障碍 |
*手部骨间肌筋 膜腔 | 掌背侧骨间肌 | 背侧指神经 | 手背手掌骨间肌 | 掌指关节内收与 外展 | 骨间肌 | — |
前臂伸肌(背侧) 筋膜腔 | 伸腕、伸拇、伸 指肌 | 桡神经 | 前臂背侧 | 屈拇与屈指 | 拇指与手指伸肌 | 桡神经 |
△*前臂屈肌 (掌侧)筋膜腔 | 屈腕、屈拇与屈 指肌 | 尺、正中神经、 桡神经浅支 | 前臂掌侧 | 伸拇与伸指 | 拇指与手指屈肌 | 尺与正中神经 |
*小腿前(胫前) 筋膜腔 | 胫前肌,伸趾长 肌、伸𧿹长肌与 第三腓骨肌 | 胫前神经 | 小腿前方 | 屈𧿹 | 胫前肌与伸趾、 伸𧿹肌(因腓深 神经受害,其支 配的伸趾短肌常 瘫,虽然此肌位 于本筋膜腔外) | 腓深神经 |
小腿外侧筋膜腔 | 腓骨长肌、腓骨 短肌 | 肌皮神经 | 小腿外侧,腓骨 上方 | 足部内翻 | 腓骨肌。由于腓 深神经通过本 腔,因功能受累 而可见伸𧿹、伸 趾、伸踝无力 | 腓浅与腓深神 经 |
小腿后浅筋膜腔 | 腓肠肌、比目鱼 肌、跖肌 | - | 腓肠部 | 足背屈 | 比目鱼肌与腓肠 肌 | - |
*小腿后深筋膜 腔 | 屈𧿹长肌、屈趾 长肌、胫后肌 | 胫后神经 | 小腿深部疼与紧 张,位于小腿远 端内侧,介于跟 腱与胫骨之间 | 伸𧿹 | 𧿹趾屈肌与胫后 肌 | 胫后神经 |
*较为常见,其中尤以小腿前(胫前)筋膜腔综合征为多见。
△前臂屈肌缺血性坏死,导致的挛缩又称Volkmann挛缩。迫,置患肢于心脏水平位,无效时,切开筋膜解压,同时注意防治肌红蛋白尿性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