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县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县试 是明清两代童生取得县、州、府学生员资格的最初一级考试。这次考试由各县知县主持。考试日期常在二月。考试前一个月,童生向本县礼房报名。报名单上要填写姓名、籍贯、年龄、三代履历。同时还要有5人联保,并由本县一名廪生作保人。他要开具保结,证明考生所填情况属实,证明他身家清白,非优皂隶子孙,未居父之丧。在清朝,考试分四场或五场。第一场为正场,此场取录即可参加府试。第二场为招复,第三场为再复,第四、五场为连复。这些复试报名的人可自由参加,每考一场,不论正场还是复试场,都考一天,黎明前点名入场,当日交卷。每场考试都要发榜,其中前几场都用座位号发榜,最后一场依成绩顺序写出姓名发榜,第一名称县案首,最后一名主考官要用红笔在后面勾一个结束的椅形记号,所以戏称为坐红椅。最后榜上有名的一律送参府试。 明代县学图 明清县学图 明清试院图 县试明清科举考试中童生试第一阶段的考试名称。应试童生先到县礼房报名,填明姓名、籍贯、年岁及家庭三代履历,且要同考五人互结担保,再有禀生作保,以免假冒示清白。考试由县官主持,日期多在二月,约考四至五场,各场分别试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场终依名次录取,考第一者称县案首,凡通过者才准参加府试。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举(贡举;试举) 闱(文闱;琐闱) 较文 场事 大比 奏名鹿鸣 锁院 科考 科试 科第 鱼龙阵 ☚ 考试 应考 ☛ 县试❶金代科举考试的初级考试。又称“乡试”。参见“乡试❶”。 县试 县试❶金朝科举考试的初级考试,又称为“乡试”。见“乡试”条。 ☚ 小考 府试 ☛ 县试明清各县县官主持的童生试。清制,欲取得出身的童生,须向本县礼房报名,填写籍贯、三代履历等,再以同考五人互结及在学廪生具保,方可应试。约考五场。取中者即获得参加上一级府试的资格。 县试明清时童生试之一。由各县县官主持,试期多在二月。初应县试或非直隶州、厅试者,在考试前一月县官公布试期后,要向本县署礼房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龄及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存、殁、已仕、未仕履历,出继者兼写本生三代履历,并取具同考五人互结,或取得本县廪生保结,方准应考。一般试五场,每场黎明前点入,限即日交卷。内容为四书五经、《圣谕广训》、试帖诗及经论、律赋等。考完最后一场发榜,榜称长案,第一名称案首。考取者有资格参加府试。 县试(1)明清时科举考试方式之一。为初级入学考试的第一阶段。在本县礼房报名,须填具三代履历、籍贯,并以同考五人互结,复请本县廪生五人作保,方准应考,由本县县官考试。如属于散州籍者,初试即由本州州官考试,属于散厅籍者即由本厅同知或通判考试。考试分四场或五场, 听考官之便。录取后, 即具有参加上级府试的资格。(2)太平天国科举制度中的初级考试。分为文武二科,每年举行一次。一般以县监军为考试官,但亦有以军帅为考试官的。考取者称为秀才。癸好九年(公元1859年)改文科秀才为秀士,武科秀才为英士。参见“省试(2)”、“京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