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假茶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假茶辣 【概况】: 异名 软柏木、大苦木、山黄皮、野茶辣(《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亚洛轻(《云南思茅中草药选》),野桐椒、臭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基源 为楝科浆果楝属植物灰毛浆果楝的根和叶。浆果楝属全世界有4~5种;中国有2种,均可药用。 原植物 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Pellegr.)Hand-Mazz. 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色,粗糙;小枝有棱,被茸毛。 单数羽状复叶,叶柄密被淡黄色茸毛;小叶9~17,对生或近对生,纸质,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5~10cm,宽3~5cm,基部偏斜,先端渐尖或突尖,全缘或有齿,两面均被灰黄色柔毛,背面尤密。 圆锥花序腋生,长5~15cm,被柔毛;花淡黄色,具短柄;萼5裂,外被柔毛;花瓣5,狭长圆形,先端略尖;雄蕊10,花丝合生成短筒;子房球形,无毛。核果球形,呈深红色至紫红色,径约5mm。 花期4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72页.图2873)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海拔160~2400m的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及其次生林中,也见于山坡灌丛和灌丛草地。 分布于中国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越南也有。 。【化学】:从叶中分得山柰酚-3-O-β-D-(6″-O-香豆酰)半乳吡喃糖甙[Kaempferol-3-O-β-D-(6″-O-Coumaroyl)galactopyranoside][1]、山柰酚3-O-B-D-半乳吡喃糖甙(三叶豆甙)、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甙(异槲皮甙)及KCl[2]。叶中还含山柰酚-3-O-β-D-(6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91;22(1)∶6-8 [2] 中草药 1990;21(11)∶2-4 [3] 中草药 1994;25(5)∶236 【药性】: 性味 ❶ 《广西中草药》:“辛、苦,微温。” 功效 祛风化湿,行气止痛,通便,截疟,清热解毒。 主治 ❶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疟疾,痢疾,牙痛,感冒,胃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煎水洗。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皮肤瘙痒:假茶辣叶、桃叶各适量,煎水洗患处。” 单方应用 《广西本草选编》:“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肿,腹痛,痢疾,疟疾:灰毛浆果楝根9~15g(鲜叶30g),水煎服(孕妇忌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