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史书Biannianti shishu
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照年、月、日顺序排比记述史事的史书。内容以叙事为主,兼载人物和言论;叙事方法以顺叙为主,间或追叙往事、预述后果。如孔子的《春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编年体在中国史书众多体裁中最先形成,使用也最普遍。它既可以作为史著的主要体裁之一,也是历代起居注、日历、时政记、实录等记注性文献常用的体裁。编年体史书“同年共事莫不备载其间”,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类历史事物的联系,有利于对历史做总体的考察;对史事按年代顺序的排列,还容易发现记载上的分歧和错误,有利于对史事真相进行考核。这是它的优点。编年体载在记载史事的过程中,虽然有时也追叙往事,或者附带记述后事,并非绝对按时间先后叙述,具有体裁运用上的灵活性,但是从总体上看,这种体裁却不易于集中完整地反映同一事件的前后关联,这不是它的缺点。故而随后有纪事本末体为之补充。必须看到,编年体史书虽然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记事,但往往也兼有纪事本末体和人物传记的写法。如《左传》、《资治通鉴》即明显地带有这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