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5.马铃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5.马铃薯

5.马铃薯

马铃薯当地叫洋芋,在甘肃粮食作物生产中占第三位,属秋粮。由于马铃薯比较耐旱增产,所以它是甘肃广大旱农地区农民群众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是清乾隆29年(1764年)才引入甘肃种植的。新中国建立以来,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技术逐步改进,因而产量也在迅速提高。到1992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0.5万公顷,比1949年扩大1.09倍,比1978年扩大6.9%,单产和总产1992年也创历史最高纪录,即平均亩产140.1公斤(5公斤马铃薯折1公斤粮食,下同),比1949年提高44.6%,比1978年提高24.6%。总产达到64.09万吨,比1949年增加2.02倍,比1978年增加36.2%。在发展马铃薯的措施上,除扩大栽培面积外,主要抓了技术措施,如改马铃薯切块平作为整薯垄作、坑种、套种、脱毒、芽栽以及地膜等栽培方式,均比老法种植显著增产,效益良好,很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对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群众解决温饱起到了一定作用。1988年,通渭县鉴于冬小麦干旱死亡严重的现实,在承包乡重点抓了马铃薯整套栽培技术,收到显著效果,常河乡整薯播种909公顷,坑种73公顷,每亩施农家肥5 000公斤,配套施碳铵40公斤,平均单产比对照增幅提高10%;平凉地区、泾川、庄浪等县采取垄沟种植的马铃薯平均亩产380公斤,比对照传统种植法增产56公斤,增幅20.4%,净增值9.36元;静宁等地还示范马铃薯单垄双行种植法,均取得了显著效益。垄沟种植,有利蓄水保墒、保肥,达到抗旱增收的目的。天水地区推广脱毒马铃薯100公顷,并大面积推广使用锌肥、硼肥进行拌种和喷施,一般增幅达25%以上。另外,大力推广良种对发展马铃薯生产,提高产量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到90年代,全省马铃薯良种面积达到90%以上,主要推广良种有高原8号、4号、青海552、小白花、武薯7号、渭会系统、陇薯系统等。生产发展情况见表4-3-4。

☚ 4.玉米   6.糜、谷 ☛

5.马铃薯

5.马铃薯

俗称洋芋、 山药。 50—60年代初,主要选用抗晚疫病的农家品种, 先后推广了互助红洋棒、 牛头、 白洋棒、深眼窝等, 这些品种以深眼窝为推广时间最长, 在生产中发挥作用为最好。60年代后, 推广了高原号系列和下寨65等新品种。
80年代开始研究马铃薯脱毒技术,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建立了生物中心, 进行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苗生产、病毒检测。建成了以湟中、乐都县农技推广中心及民和县马铃薯脱毒中心。 马铃薯脱毒技术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1997年全省推广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2万多公顷, 占全省马铃薯总播面积的50%以上, 每公顷单产鲜薯2.34万千克, 每公顷增产5 000千克左右, 比一般种薯增产30%以上。 随着欧援马铃薯发展项目的实施, 加快了全省马铃薯种植实现脱毒化的步伐。

☚ 4.豌豆   6.玉米 ☛

5.马铃薯

5.马铃薯

青海群众俗称 “洋芋”、 “山药”。青海马铃薯个大质优, 产量在粮食作物中占第三位。新中国成立以来, 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产量迅速提高。 1958年种植面积16.51万公顷, 产量11.62万吨(折主粮, 下同), 分别比1949年增加了153%和119.7%, 60年代后, 马铃薯晚疫病、 环腐病流行蔓延,种植面积与亩产急剧下降。 1969年总产降至3.45万吨, 仅为1958年的29.6%。 70年代中后期,由于新品种的选育推广, 种植面积与单产有所回升。1985年以后, 大力推广地膜栽培, 整薯播种和脱毒技术, 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发生了深刻变化, 尤其是脱毒技术的推广, 使马铃薯单产大幅度提高, 促进了马铃薯的发展。 1997年种植地膜脱毒马铃薯0.698万公顷, 总产达5.65万吨, 单产达540千克。

☚ 4.豌豆   6.小杂粮 ☛
000260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