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的生理功用及食物来源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它在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❶促进胶元合成:维生素C参与体内很多羟化反应,使脯氨酸与赖氨酸羟化,形成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从而促进胶元蛋白的合成。如果缺乏,则影响胶元合成,使伤口愈合延缓,微血管脆弱,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长期缺乏可导致坏血病。
❷维生素C与某些神经介质的形成有关:某些神经介质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形成过程中的羟化反应,需要维生素C参与。
❸参与胆固醇代谢:维生素C参与胆固醇的羟化,使其转变成胆酸,它的硫化代谢产物在体内能将胆固醇转变为水溶性的硫酸盐,有利于胆固醇的排泄。因此,维生素C能够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有一定作用。
❹还原作用:维生素C的还原性很强,它能够保护其他物质免受氧化损伤;它能使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有利于铁的吸收,可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辅助治疗;维生素C还能将叶酸还原成其活性形式四氢叶酸,对防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也有辅助作用。此外,维生素C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还能够阻断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膳食中的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深色蔬菜和柑桔类维生素C的含量较丰富,如韭菜,菠菜,雪里蕻,青椒,柑桔,柚子,鲜枣,山楂等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其他蔬菜和水果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C,某些野果如酸枣、猕猴桃、沙棘、刺梨等维生素C的含量非常高,粮谷类和动物性食品中几乎不含维生素C。应注意的是,植物中存在氢化酶,可加速维生素C的破坏,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维生素C的含量下降。此外,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且不耐热,在洗涤、烹调、加工过程中,均会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