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元曲对朝鲜的影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元曲对朝鲜的影响 元曲对朝鲜的影响朝鲜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翻译与模仿,都明显晚于对中国诗文和小说的翻译与模仿,这主要是因为运用口语的戏曲更为难解,同时,朝鲜文人中同样存在着蔑视小说戏曲的观念。十九世纪初期,朝鲜文人赵在三在其文集《松南杂识》中说:“《西厢记》……《金瓶梅》、《红楼浮(应作复)梦》等小说,不可使新学少年律己君子读也。”这足以说明问题。但中国戏曲高超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对朝鲜通俗文学的影响是难以阻挡的。朝鲜时期,元曲《赵氏孤儿》、《西厢记》已经传入朝鲜。朝鲜著名小说家许筠(1569—1618)在其《闲情录》中引用了《高士传》、《吴越春秋》等约九十种随笔和小说,其中“十之掌故”说:“《论语》、《孟子》譬之食物,如酒经也,乐府以董解元、王实甫、马东篱、高则诚,传奇则《水浒传》、《金瓶梅》为逸传,未曾熟读如上小说者,如同虽有酒之假面、酒瓮似肠胃,终究不过非饮之徒。”由此可以推测,最迟十六世纪末《西厢记》等元曲作品已引起朝鲜学人的关注。朝鲜显宗前后,出版了不少汉语语解录之类的书籍,“四大奇书”也都被译为朝文,在文人中已有人能够读懂《西厢记》、《赵氏孤儿》等作品了。朝鲜李朝时代的小说《明沙十里》写张侍郎一门被一姓郑的奸贼杀害之后,侍郎原来的家臣尹学士和陈翰林保护了侍郎的遗腹子遗星,秘密将其抚养成人,张遗星终于为父报了仇。据金台俊《朝鲜小说史》考证,《明沙十里》小说可视为《列国志》及《赵氏孤儿》元杂剧的改编之作。再,据1973年9月5日《朝鲜日报》载,发现了由秋史·金正喜(1786—1856)翻译的无一缺页的手写本《西厢记》,序文里引用了训民正音,是金正喜以直笔写成,末尾称此书系其二十六岁时翻译,并有金正喜清晰落款。由此可见首次将《西厢记》译成朝文的时间是1811年。汶阳散人所作《东厢记》(一名《赐婚记》),从剧名来看,其写作无疑是受到《西厢记》的影响。书中描述二十八岁的金道令与二十四岁的女子申氏由朝廷赐婚的故事,故事情节曲折,有情人终成眷属。据说这段故事是先由著名学者李德懋受正祖之命载录,在世间广为留传,后经汶阳散人“补足修正一日,校正一日,抄写一日”,三日里将此故事编为戏剧。朝鲜学界提出:究竟李德懋仅记录金、申夫妻之事,还是李德懋与汶阳散人同为一人,这一问题,尚待考析。 ☚ 苏联对清代戏曲的研究 韩国对中国戏曲的研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