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元曲四大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元曲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之合称。四人皆以杂剧驰名,不但数量较多,成就亦甚高。其代表作《窦娥冤》(关汉卿)、《倩女离魂》(郑光祖)、《墙头马上》(白朴)、《汉宫秋》(马致远)皆系元杂剧中名作,故有此称。旧时又称“关郑白马”。 ☚ 元诗四大家 吴中四杰 ☛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元代四个著名杂剧作家“关马郑白”的合称。后人加上王实甫,称“元曲五大家”;再加上乔吉,称“元曲六大家”。参见“并称及美称”“元曲四大家条”。 ☚ 末本 驾头杂剧 ☛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古代曲论家对元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的合称。元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中已有“关、郑、白、马”的说法。最早以“四大家”相称的是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三七《词曲》:“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将周德清“关郑白马”之次序变为“马郑关白”,但何良俊实际上最为推尊郑光祖,尝云“四大家”“当以郑为第一”,故其“四大家”次序实为“郑马关白”。至今习称的“元曲四大家”次序“关马郑白”则首见于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卷六八:“马致远号东篱,元人乐府称‘关马郑白’。”此说最为流行,明清曲论家大多承此说。此外对于“四大家”的排列次序尚有多种。明中叶以后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四大家”中应当有王实甫,如王骥德《曲律》卷三《杂论上》曾标“王关马白”,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曾称“马关王郑”等。 ☚ 九山书会 关马郑白 ☛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约1210—约1280,又作金末—1279)、马致远(约1250—1321)、郑光祖、白朴(1226—1306以)。关汉卿,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最伟大的作家,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的领袖。号己斋叟。曾任太医院尹。大都(今北京市)人。他的艺术才能是多方面的,在带有自述性的散曲《不伏老》套曲中说:“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踘、会围棋、会双陆”,“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这些都是他在戏剧方面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条件。他谙熟戏曲艺术,不仅能编剧,并且“躬践排场、面敷粉墨……偶倡优而不辞”,在戏曲界享名极盛。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吴晓临等编的《关汉卿戏曲集》共收《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作品18种。散曲作品有套曲14套,小令57首。从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公案剧,如《窦娥冤》、《蝴蝶梦》等,主要是揭露政治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触及到尖锐的社会矛盾;二、主要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精神,如《救风尘》、《调风月》、《望江亭》等;三、历史剧,如《单刀会》、《西蜀梦》等。剧本结构完整,矛盾集中、强烈,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曲词质朴精练。在杂剧由民间艺人创作发展到作家文学的过程中,他是一位贡献巨大的作家,是关心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的文学家,也是最熟悉舞台表演,全面继承杂剧艺术传统的剧坛宗匠,对元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市)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著有杂剧16种,现存的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等7种。此外,《刘阮误入桃源洞》仅存第四折残曲。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以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和散曲[双调]《夜行船·秋思》、[越调]《天净沙·秋思》最著名。他的艺术才能,在元明两代,有着很高的评价。明人朱权曾将他列于元曲家之首。他的杂剧,在艺术风格、语言风格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具有抒情诗人的气质,尤其擅长于悲剧性的抒情。他的作品情调凄凉、悲愤,善于运用凝炼的语言,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曾任杭州路吏,病卒于杭州,火葬于西湖灵芝寺。写过杂剧18种,现存7本。其中《倩女离魂》、《王粲登楼》是他的代表作。此外,《月夜闻筝》仅存残曲。他的杂剧内容以历史剧和文人事迹、爱情剧为主,语言与平话话本文风相近。他的为人,在当时名声很大,戏曲界尊称为“郑老先生”。白朴,字仁甫、太素,号兰谷。陕州(今山西河曲附近)人。所写杂剧16种,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都是描写爱情的著名佳作。《东墙记》亦署其名,但剧情和文字风格和《西厢记》近似,疑是明人摹仿《西厢记》的作品,托名白朴。《箭射双雕》、《流红叶》仅各存曲词一折。另有词集《天籁集》,收词105首;散曲有小令33支,套曲4组。所作杂剧和散曲都很有名,在元代负有盛名。 ☚ 戏剧 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捏杂剧班头 ☛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yuanqusidajia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优秀杂剧作家的并称。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云:“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近代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元曲四大家的创作各具特色,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 荆刘拜杀 明代诗 ☛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元代周德清在 《中原音韵》 序中即以此四人并列。他说: “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到明代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明确说: “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 马致远字东篱,郑光祖字德辉,白朴字仁甫。对这四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有不同。元钟嗣成《录鬼簿》列关汉卿为杂剧作家之首,明初朱权在《太和正音谱》推马致远 “宜列群英之上”,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贬低关、马、白三家说: “当以郑为第一。” 清人王季烈《曲谈》认为 “吴、白、马、郑诸家”,至近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说“元氏四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要也。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四大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成就。现多以关汉卿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为我国古典戏剧奠基人。四大家大都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代表作品多能真实反映元代社会现实,思想内容深刻,生活气息浓烈,且所作多极宜舞台演出,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戏剧性很强。白、马是元杂剧前期代表作家,剧作多写爱情,注意文采的修饰和人物内心的刻画。郑光祖是元杂剧后期作家,作品“食于排谐”,“多于斧凿”,成就又在白、马之下。 ☚ 山水诗派 月泉吟社 ☛ 元曲四大家旧时对元代4个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的合称。或称关马郑白。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人。四大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创作成就,而关汉卿成就为突出者。元曲四大家的概念也是逐渐形成的。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写道“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当时虽对四人并称,却没有命为“四大家”。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 ☚ 郑光祖 高明 ☛ 元曲四大家yuan qu si da jiaThe Four Masters of Yuan opera (drama playwrights Guan Hanqing,Ma Zhiyuan,Zheng Guangzu and Bai Pu of the Yuan Dynast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