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续高僧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续高僧传

续高僧传

书名。亦作《唐高僧传》或《续高僧传二集》。唐释道宣撰。30卷,或作31卷、40卷。道宣,俗姓钱,丹徒(今属江苏)人。初居终南山白泉寺,后居京师西明寺。持律坚定,号为南山律宗。撰有佛教疏钞记传二百数十卷。是书成于贞观十九年,而后有所续,止于麟德二年(665 )。体例与《初集》略同,分译经、义解、习禅、明律、护法、感通、遗身、读诵、兴福、杂科10类,记梁天监元年至唐麟德二年间僧人485人,附见219人。是书为研究中国佛教史的重要资料,亦足为南北朝隋唐史之佐证,且有裨于考订唐前古籍。有高丽、频伽藏本30卷,碛沙藏本31卷,单刻本40卷。

☚ 广弘明集   集古今佛道论衡 ☛
续高僧传

续高僧传

书名。亦作《唐高僧传》或《续高僧传二集》。唐释道宣撰。30卷,或作31卷、40卷。道宣,俗姓钱,丹徒(今属江苏)人。初居终南山白泉寺,后居京师西明寺。持律坚定,号为南山律宗。撰有佛教疏钞记传二百数十卷。是书成于贞观十九年,而后有所续,止于麟德二年(665 )。体例与《初集》略同,分译经、义解、习禅、明律、护法、感通、遗身、读诵、兴福、杂科10类,记梁天监元年至唐麟德二年间僧人485人,附见219人。是书为研究中国佛教史的重要资料,亦足为南北朝隋唐史之佐证,且有裨于考订唐前古籍。有高丽、频伽藏本30卷,碛沙藏本31卷,单刻本40卷。

☚ 广弘明集   集古今佛道论衡 ☛
续高僧传

续高僧传

中国佛教史书。亦称《唐高僧传》,简称《唐传》、《续传》。三十卷。唐道宣撰。道宣(596—667),原籍丹徒(今属江苏),一说长城(今浙江长兴),为律宗南山宗创始人。他十五岁入长安日严寺随智頵律师受业,十六岁落发。隋炀帝大业(605—618)中,在大禅定寺从智首律师受具足戒,并随之学律十年。唐武德七年(624)往终南山居仿掌谷习定,同时整理十余年学佛心得。此后即从事撰述。贞观十六年(642)复入终南山丰德寺,与居终南山的孙思邈(581—682)结林下之交。曾为长安西明寺上座,参加玄奘译场,负责润文。乾封二年(667)二月,在终南山麓清宫精舍创立戒坛,传布戒律。弟子有文纲、怀素等千余人。因常住终南山研究、弘传戒律,世称南山律师。唐宋二代,分别追谥为“澄照律师”和“法慧大师”。他学识渊博,所著学说风靡当时整个佛教界,以后所有律宗,几乎均以其著作为标准。南山一宗由于他的弘扬得以盛行。中国僧尼至今也仍以道宣律学为行持楷则。一生著作甚多,达二百二十余卷,除本传外,主要有《四分律拾毗尼义抄》三卷(今作六卷),《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抄》十二卷,《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一卷,疏二卷,《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一卷、疏三卷,《四分比丘尼抄》六卷,《大唐内典录》十卷,《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广弘明集》三十卷等。
道宣早就有志于僧传的撰述。他认为慧皎《高僧传》中记载梁代的高僧过少,有必要作补辑的工作,于是即着手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经过相当时期的努力,初于贞观十九年(645)撰成《续高僧传》三十卷。之后二十年间,又陆续增补,辑成《后集续高僧传》十卷。随后两书合并,卷数仍为三十卷。高丽藏本、北宋官版藏本亦作三十卷,宋元藏本作三十一卷,明清藏本则作四十卷。
此书实际记述了自梁代初始至唐麟德二年(665)止,一百六十四年间的僧人之生平事迹、译经注经、论著讲说、所学所研、师资传授等方面的情况,并将《高僧传》中遗落的某些北朝僧人作了补充。所记高僧有正传四百九十八人,附见二百二十九人,较初稿正传三百三十一人,附见一百六十人增加了十分之四以上。实际所收僧人,现存各本不同,金陵刻经处本为正传五百零二人,附见二百四十二人。陈垣在其所著《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中,经过考证,作正传四百八十五人,附见二百一十九人。
全书体例与《高僧传》大体相同,为总传体,亦分十科:一、译经,四卷,记载梁至唐代重要的翻译家,显示了当时佛典翻译的繁荣。二、义解,十一卷,记述了各宗派大师对当时的教派、教义在组织和传播上所起的作用。三、习禅,五卷,载禅宗、天台宗和三阶教一些开宗人物。四、明律,二卷,多为四分律宗先驱者的传记。五、护法、二卷。六、感通,二卷。七、遗身,一卷。八、读诵,一卷。九、兴福,一卷。十、杂科,一卷。在每科之后,有论无赞。
此书所据资料相当宽泛。作者在序中自称:“或博咨先达,或取讯行人,或即目舒之,或讨雠集传。南北国史,附见徽音,郊郭碑碣,旌其懿德。皆撮其志行,举其器略。”总起来说,此书所据资料有三类:一、著作。二、碑帖。三、作者亲身采访的资料,其中或是作者从学的老师,或是交往的朋友,或是曾经访问过的遗迹,或是通过别人的传述。
此书与《高僧传》比较,在可靠性方面稍差。如所记事迹相同,重出复见的人和记载不全的情况颇多。而初稿中著录在世的人,在其后二十年陆续增补的年代里,已有许多人去世,此书未能将他们后来的事迹和卒年补充进去。但此书一改《高僧传》不录在世人物之欠缺,将当时名望较高的在世僧人如慧净、慧休、法冲等均编写入传,同时补充了一些北朝僧人,此犹可谓此书的长处。此书亦有后人附益的痕迹,如玄奘改葬之事系于作者死后二年,但也记录在上,这明显是后人所补。此书除收入各重要藏本外,单行本有金陵刻经处本。

☚ 辨正论   大唐内典录 ☛
续高僧传

续高僧传

亦称《唐高僧传》。(唐)释道宣编著。30卷。书成于贞观十九年,所载实止于麟德二年。收正传492人,附见215人,分为十科,科后有作者论述。

☚ 高僧传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

续高僧传

三十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续高僧传》,亦称《唐高僧传》。佛教传记体史书。因本书是继慧皎的《高僧传》而作,故题书名为《续高僧传》。书初成于贞观十九年(645),其所载实止于麟德二年(665)。道宣早就心怀著述一部僧传的愿望,他以为梁慧皎《高僧传》所记梁代高僧过少,需要作补辑工作,于是便着手准备。正如道宣自序所说:“或博咨先达,或取讯行人,或即目舒之,或讨仇集传。南北国史,附见徽音,郊郭碑碣,旌其懿德。皆撮其志行,举其器略”。广征博引,著录成书。内容从北魏 (后魏、东魏)、南齐、梁 (后梁)、北齐、北周、陈、隋至唐麟德年间。正传写高僧西百九十八人,附见二百二十九人。因此书是作于国家统一时期,故在地域上体现了南北高僧平等入卷的地位,弥补了慧皎偏重南朝的缺欠。在体例上,效仿慧皎《高僧传》,仍分有十科,但每科之后只有论而没有赞,又改科名《神通》为《感通》,《亡身》为《遗身》,《诵经》为《读经》,合《经师》、《唱导》为《杂科》,另增《护法》一科。本传还打破了梁《高僧传》不著录生存的人这一条原则,而把一些当时仍在世且有名望的僧人编写立传,如慧净 (卷三)、慧休 (卷十五)、法冲(卷二十五)等。此传十科分别是:一、译经(四卷),记载梁至唐代重要翻译家,其中汉僧所占比例相当大。意味中国佛教已有了自己能直接从事翻译的专家。二、义解(十一卷),其中包括各宗派的佛教大师及其撰述。三、习禅 (六卷),内载有禅宗、天台宗、三阶教的一些开宗人物,是研究这些宗派建立及学说演进的重要文献。四、明律 (三卷),其中有许多是四分律宗先驱者的传记。五、护法 (二卷),六、感通 (二卷)。七、遗身 (一卷)。八、读诵(一卷)。九、兴福 (一卷)。十、杂科 (一卷)。《续高僧传》对于研究中古时期的宗教、哲学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它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梁武帝曾打算自兼白衣僧正,管理僧众,后因智藏强烈抗议,才打消了这一念头(见卷五《智藏传》)。这是汉族中统治者要把政教权合二为一的特殊记载。又如洪偃为陈文帝接待齐使崔子武 (卷七),道宠为魏收、邢之才之师 (卷七),法雅组织僧军,帮助唐高祖作战 (卷二十四 《智实传》)均可以和正史相互参考,具有订正史实之作用。此书不足之处有,一、把一个人前后写成两个人。如《佛陀禅师传》见载卷十六,卷二《菩提流支传》中又附见有《佛陀扇多传》。二、有的年代有出入。三、收载在世高僧和续补内容显得不协调,缺少及时更正。四、也存在补续不全等漏补现象。五、附见中某高僧的一般介绍,当续补立为专传时,仍保存不变,以致重复。但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佛教传世的重要文献之一。现有版本分别载于宋、元、明、清藏经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 《高僧传合集》,《续高僧传》全文被收载于 《合集》之中。

《续高僧传》xu gao seng zhuan

Continuation of Lives of Eminent Monks→道宣 (Dao Xua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