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情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情商 用来补充、替代“智商”的一个概念。所谓“情商”,即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对自我感情的理解以及情绪控制的能力。这就是说,高情商者必定拥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有良好的融洽的人际关系,他们能够以理智、“平常心”以及乐观的态度对待世事万物。可以说,“情商”这一概念,对当前的素质教育具有颇多有益的启示。“情商”提醒人们应当多多关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情绪的塑造与培养,而这正与素质教育的“轨道”相一致。但是,由于把握情感的难度很大,情绪本身又是难以捉摸的,所以各人“情商”的高低不大容易测定。但是,“情商”比较“高”的人完全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手段达到比较显著的效果。 目前,学术界有人提出用“情商”来作为衡量人才的指标;有人甚至断言,在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智商”的作用只占20%,而“情商”则占到80%。在美国和法国,智商“大户”拥有自己的组织,取名“芒撒”(Mensa)。凡智商在135和140之间的人士都可以加入 该组织。然而,在国外一家叫“AL”的咨询公司工作的安娜·莱科阿内女士说,她对一些“芒撒”成员进行过考核,结果并不十分理想。这并不奇怪,因为人们在此处接受的测试与在彼处的测试试题差异很大,这会造成一个人的智商数有不同的结果。鉴于这种情况,许多用人机构已不再对求职者进行智商测试,或至多把智商一项列入参考栏目。什么是智慧?世界上谁最聪明?对这类问题,现代人也是各执其词,看法各异。比如,196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雅各布说,智慧集中在适应艰难环境和料事如神上面。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说,智慧就是自我控制及对你所介入事件的控制,是一种超前能力,一种分析形势、对形势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这看法,在实际上已多少属于“情商”的范畴。 现在,社会上已经出现有的企业以“情商”录用人才的做法。针对这一问题,专家也指出,这种做法不可滥用、乱用。在现代社会里,确实存在“情商”这一概念,但也万万不可一窝蜂地把“情商”给吹神了,以免我们在跳出“智商”的神话的同时,又坠入到“情商”神话的云雾中去。现在,围绕“情商”的一系列心理训练和研究尚需进一步开发和深入,以便今后早日走上正轨,使人们能正确、恰当地掌握好运用“情商”这一概念的分寸。 情商qíngshāng〈名〉 “情绪智商”的简称。 情商qíngshāng〈名〉情绪智商的简称。 情商qínɡshānɡ〈名〉“情绪智商”的简称。 情商 情商qíngshāng情感商数。人对自己情感、情绪的控制管理能力和在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交往、调节能力等。 ☚ 情人节 情缘 ☛ 情商 情商Emotional Quotience,EQ情绪智力的简称,是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罗维和约翰·梅耶最先提出的,反映一个人能力的新概念。所谓情绪智力包括: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 智商 用工制度 ☛ 情商emotion quotient(EQ)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亦称“情绪智商”。指判定人的学习和事业成就归因的一个新的指标和标准,反映情绪智力对象定量关系的数据。目前这还是一个无科学根据的概念。1981~1997年间国外主要是美国发表和出版有关情绪和智力关系以及情绪智力方面的论著85篇/部,1985~1997年间P.沙洛维和J.D.梅耶的论著16篇/部,均未使用过“EQ”的概念。就是大众传播者D.高尔曼的通俗读物书名也是用的《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只是在书中有一句话: “仅有IQ是不够的,我们应用EQ来教育下一代”,显然这不能成为肯定EQ概念的科学根据。但美国也有使用EQ的机构和人。台湾张美惠在翻译高尔曼原著时曾把该书名改为《情商》。目前我们说EQ不科学的原因在于:(1)没有充分实证研究支持和证明EQ的存在; (2)没有类似于“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那样能够计算出IQ和EQ测验; (3)没有找到EQ定量测量方法,但这个问题有些学者还在研究。1998年巴朗(Baron)宣称,他编制的EQ测验求得了情绪智力的常模。1999年梅耶撰文指出他们编制了测量12种情绪能力测验,能够对情绪智力做有信度的测量,并证明存在一种既和标准智力相关,又独立于标准智力的能力。1999年12月阿尔塔威斯塔(Altavista)在线网专题讨论时指出,目前还不存在有效的情绪智力纸笔测验。至于夏洛尔主编的《EQ自测》一书提出120个测验,但没有一个“测验”有信度、效度、项目分析等标准化指标,没有一个“测验”有项目反应理论的支持和常模数据以及计算EQ的方法。故EQ还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问题,如真正达到测验应用的地步尚需时日。 情商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EQ亦称“情绪智商”。指判定人的学习和事业成就归因的一个新的指标或标准,反映情绪智力对象定量关系的数据。目前这还是一个无科学根据的概念。1981~1997年间国外主要是美国发表和出版有关情绪和智力关系以及情绪智力方面的论著85篇/部,1985~1997年间P.沙洛维和J.D.梅耶的论著16篇/部,均未使用过“EQ”的概念。就是大众传播者D.高尔曼的通俗读物书名也是用的《情感智力》(EmotionalIntelligence),只是在书中有一句话:“仅有IQ是不够的,我们应用EQ来教育下一代”,显然这不能成为肯定EQ概念的科学根据。但美国也有使用EQ的机构和人。中国台湾学者张美惠在翻译高尔曼原著时曾把该书名改为《情商》。目前我们说EQ不科学的原因在于:(1)没有充分实证研究支持和证明EQ的存在。(2)没有类似于“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那样能够计算出IQ的EQ测验。(3)没有找到EQ定量测量方法。但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学者还正在研究。1998年巴朗(Baron)宣称,他编制的EQ测验求得了情绪智力的常模。1999年梅耶撰文指出他们编制了测量12种情绪能力测验,能够对情绪智力做有信度的测量,并证明存在一种既和标准智力相关、又独立于标准智力的能力。1999年12月阿尔塔威斯塔(Altavista)在线网专题讨论时指出, 目前还不存在有效的情绪智力纸笔测验。关于夏洛尔主编的《EQ自测》一书提出120个测验,但却没有一个“测验”有信度、效度、项目分析等标准化指标,没有一个“测验”有项目反应理论的支持和常模数据以及计算EQ的方法。故EQ还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问题,如真正达到测验应用的地步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 情景/语义记忆 情绪 ☛ 情商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亦称“情绪智商”。判定人的学习和事业成就归因的指标或标准。即对情绪智力对象的量化结果。如果智商主要考察个人的智力方面的生物特征,则情商考察个体与智力活动相关的社会性特征。目前对情商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最大的问题一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概念,也没有充分实证研究支持和证明情商的存在;其二是对情商的测量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即不能像计算智商那样来计算情商。现在对情商的较一致的看法是情商是既与标准智力相关、又独立于标准智力的能力。 ☚ 非智力因素 情绪智力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